• 24

台灣不需要兩岸服貿,如果...


Brodylin wrote:
別讓政府誤導, 台灣...(恕刪)


讚.講的好


感覺幾位的討論風度都蠻好的
和showbez555這類無敵型辯論者討論居然能持續這麼久。

isinginc wrote:
感覺幾位的討論風度都...(恕刪)


我們也沒出口成髒,沒人身攻擊,你才沒風度!!
只是氣憤積非成是的言論,難道不能回擊嗎??
手上拿的是外國製造手機,

身上穿是外國製造的成衣

腳穿的是外國製造的產品

吃的是外國生產的零食

然後告訴你,他很在乎台灣勞工的生存
economic wrote:
1.是金額來看,韓國...(恕刪)

感謝你/妳的回覆。忽略考慮國家規模確實是一個問題,因此我另外查了一下,韓國的出口規模其實從1994年開始超越台灣。時間拉到94年,我猜把阿輝伯拉進來比扁馬二位總統,這篇肯定灰不完了,索性我再拉長一點,把蔣經國總統也拉進來,看能不能避開一些五毛網軍與政治魔人。資料拉長,感覺起來我們的經濟問題又再回到匯率,因為1992年台幣兌美元到了高峰(1:25,從1987年起漲),隔年(93)我們出口被韓國追平,翌年被超越。同時間,94年大陸把人民幣從5點多貶到8點多,後面就是亞幣競貶跟1997金融危機……。經由 economic的提醒,我也查了我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確實是物價穩定為優先,優於經濟成長,理由是確保長遠的經濟發展。整個歷史看起來,個人覺得後金融海嘯這幾年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期間,因為相較於他國或歐元區央行的作法,我們數十年來物價穩定高於經濟成長的原則在使用上是否僵化(?),這是我在服貿爭議引起的反思。其實我一開始想的問題是為什麼台灣的實質薪資倒退16年,16年前,1998年剛好是許遠東總裁於大園空難過逝,彭總裁上任那年,我對彭總裁個人是沒有偏好或偏惡,單純只是一個直覺的想法,98年到現在,3個總統,14個行政院長,14個經建會主委,1個央行總裁,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電腦壞掉,把主機板上的東西都換完才發現原來是主機板壞了那種感覺?當然只考慮匯率是過於狹隘,1987年起漲的台幣也要考慮當時的日元跟美國施壓等時空背景等問題,但我還是有點開始對10A總裁的能力產生疑慮,希望高手們能不吝指正。

walter3487 wrote:
感謝你/妳的回覆。忽...(恕刪)


怎沒人想回應
經濟政策的看法會帶有個人的主觀因素,我自己對央行作法有些意見,但我完全沒有把握我的看法會比較好,畢竟經濟政策會有機會成本問題,得到和損失之間的拿捏很難說

匯率基本上台灣央行作法屬於跟隨主要外銷競爭國家匯率作法,這種好壞很難說,我個人是認為那跟台灣產業轉型有很大的關係,純以經濟發展歷史來說,台灣主要的勞動力提供產業早該轉型了,但台灣有自己的文化習慣,那使得台灣的產業還在老思維的模式中,這使得貨幣政策中的匯率很難不依照外銷競爭模式偏向,畢竟就業在那邊,經濟政策必須往那邊靠

韓國其實跟台灣比起來也是半斤八兩,看似數字漂亮,一樣內部結構很爛的,甚至比台灣還爛,三星這類外銷產業似乎光芒四射,但對整體韓國經濟的該有貢獻卻很低,且跟台灣一樣有資源分配問題,這方面也比台灣嚴重,給個數字看一下,外銷這樣強的韓國,外匯樣子如何呢?外銷這樣強,外匯上升應該要很高、很快不是嗎?

經濟是一個整體結構的問題,經濟政策又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光看匯率是非常不夠的,且經濟政策都是看到經濟情況才做的被動動作,政策又有時間的落後性質,在機會成本下的取捨一定會帶有很濃厚的賭的性質,絕對不是一般想像的那樣容易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