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 記者吳家豪台北31日電
金融股獲利飆高,獲外資買盤挹注,類股指數改寫近24年新高。法人分析,金融股平均殖利率約4.5%,優於大盤,且獲利表現亮眼;後續只要業者提出有說服力的經營目標和股利政策,外資仍有加碼空間。
外資買盤持續轉向金融股,帶動股價強勢表現,今天金融類股指數收在1607.57點,創1997年12月23日以來新高。
寬量國際表示,近期國際資金轉向金融股,有4大原因。首先,金融股陸續進入除權息旺季,目前金融股平均殖利率約4.5%,相較台股大盤的2%至3%,較有吸引力;其次,台灣金控業獲利優於預期,雖然受到疫情衝擊、基本面成長不多,但投資獲利格外突出,特別是壽險、證券金控獲利強勁。
寬量國際指出,第3個原因是在前波漲多的航運及科技股開始震盪時,資金開始轉入防禦性較高的金融股;第4是市場對於未來升息還是有一定的預期。
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台灣金融股外資持股前3大為中信金、玉山金及元大金,持股比重分別為37.82%、34.96%、32.39%。
而近10年外資持股增加最多的3家金融股分別為開發金、京城銀和第一金,分別增加9.14、8.94、7.39個百分點;這3家金控至6月底外資持股比重為開發金24.24%、京城銀15.42%、第一金23.36%。
寬量國際分析,外資投資金融股主要考量公司獲利、未來發展策略及股東回報率。開發金控為近10年來外資持股增幅之冠的台灣金融股,最重要的是未來經營策略及收購中國人壽後對開發金的影響,有助於開發金打造與其他金控公司不同的格局。
至於京城銀行外資持股增加,寬量國際認為,取決於亮眼的獲利表現、經營策略、專注本業及高標準要求資產品質等因素。具有公股背景的第一金能成為外資持股增幅第3高,主因應是持續10年提高現金股息占比,且目前評價仍處於低檔。
....................
今天 玉山金 除權息 漲0.95元 外資持股約35%
3年前的法說 提到 查資料 約30%的外資 10年沒進出 長投獲利滿滿 road show時 問外資 都有所本 新加坡 及挪威 主權資金 是大戶
股息各半配近8成7 存了3年 坦白說穩定獲利 基本單不動 超跌時增持 有人嫌它 淨值低 但亞洲最佳銀行 非浪得虛名
這時放這消息,不知是否要吃貨?
2021-09-01 01:10經濟日報 記者周克威/台北報導
美股資金輪動,屬於價值型投資的金融類股表現更優於標普500指數,資金湧入金融類股,主因在於銀行恢復發放股利和實施庫藏股政策利多、加上未來升息趨勢明確、上半年財報表現亮眼,金融類股包括基本面、政策面、籌碼面均轉佳,複委託投資人可掌握契機。
永豐金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弘濬指出,以三大面向分析美股金融股投資趨勢,在政策面方面,去年聯準會因應新冠疫情要求銀行暫停現金股利發放,今年6月宣布大型銀行順利通過壓力測試,銀行業7月起回復發放現金股利與庫藏股,代表充裕資本程度不僅可以抵禦嚴重經濟衰退,還可額外提高現金股利與庫藏股回饋股東。
............
市場有此一說 美金融股連漲數月 外資金融 一籃子 台金融股 比價偏低 尾盤作價 吃貨
****[工商]
據壽險公司半年報揭露,國內外股票及基金等權益型投資未實現利益,到6月底最多是富邦人壽逾1,648億元,其次是國泰人壽848億元,南山人壽則以545億元排名第三。
若加上債券部位(含攤銷後成本),則6月底未實現利益最多者是國壽3,917億元左右,富壽則以3,153億元緊追在後,南山人壽則有2,503億元、排名第三。
除了前三大壽險公司,未實現利益合計逾千億元的還有全球人壽約1,090億元,中國人壽約1,067億元,台灣人壽則有逾1,018億元。
今年6月底應是壽險業季底持有股票類未實現利益最高的一次,整體壽險業約逾3,200億元,而持有的國內外股票總市值約新台幣2.77兆元,尚不包括其他權益類商品及各類基金部位,估計也有數兆元。
但若合計整體股債未實現利益,2020年12月底壽險整體未實現利益約逾2.31兆元,今年6月底則是1.58兆元,少了7,300多億元,主要是債券價格下跌,另一原因則是壽險上半年實現逾4,000億元的資本利得,但因為股票價值大增,所以股票未實現資本利得還在相對高點。
各家壽險公司投資策略大不同,以股票布局來看,富邦人壽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算是布局台股最多的公司,股市多頭讓富壽手中的股票未實現利益大增,超過其他綜合損益(OCI)項下債券跌價幅度,所以富壽上半年綜合損益近890億元,是壽險業第一高。
國壽則因OCI項下債券價值有下跌,加上有實現股票利益,使得其他綜合損益是負615億元左右,代表其淨值項下金融資產價值減少,上半年國壽綜合損益是160億元,排名第二;綜合損益第三名則是台灣人壽,有133億元。
壽險業上半年稅後獲利合計近2,423億元,但綜合損益則為979億元,反映債券價格下跌及實現掉的資本利得。
a14927 wrote:
存股族注意!未來第一金現金股息恐難突破1元
這時放這消息,不知是否要吃貨?
依金管會規定,一般銀行的普通股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須分別達7%、8.5%、10.5%,但被指定在「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裡,分別為中國信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兆豐銀行、合庫銀行以及第一銀行,必須在2025年之前,分別達到11% 、12.5%、14.5%。
根據金管會最新資料,截至今年第1季為止,6家系統性重要銀行已有4家提前達標,僅兆豐、一銀尚不符合標準,其中,一銀3項指標均未達標。
此波疫情來勢洶洶,影響民生經濟,為鼓勵國銀持續支持企業及民眾資金需求,金管會6月23日邀集6家大到不能倒銀行(D-SIBs)召開視訊會議,取得兩大共識。
第一,全體國銀延後1年實施巴塞爾資本協定三(Basel III)危機後改革定案文件,改自2024年1月1日實施。該文件所定資本計提規範,包括信用風險標準法及內部評等法(IRB法)、市場風險及作業風險、槓桿比率以及產出下限等規範架構。
銀行局主秘童政彰表示,金管會原先規劃其中的IRB法2022年底可先上路,目前估計應會延至2023年6月底實施。先前了解,約有6、7家公民營銀行有意申請採IRB法計提資本,後續金管會將儘速完成相關法規修正,以利國銀及早準備。
第二,對D-SIBs延後1年實施應符合2%內部管理資本要求,改自2022年至2025年期間,分4年提列完成。時程放寬後,6家大到不能倒銀行逐年底3種資本計提應達標準皆較原先調降0.5個百分點。
第一金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表示,金管會鬆綁政策將對金控帶來兩大優點,第一,資本計提不像過去嚴格之後,銀行就不會因為放款導致資本不足;第二,放款帶動獲利、盈餘成長後,股利發放也會因此增加。
------
不用惡意猜測, 新聞公佈只是讓資訊透明, 對投資者而言是好事, 至於看好看壞請自行評估。
總比什麼都不知道來得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