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2點 wrote:
永豐金:Q1獲利創單(恕刪)

永豐金自從推出瘋存股後帶動經紀業務人氣與複委託業務,最近又提供美股即時股價查詢方便投資人。業績的成長自在預期之中。
永豐金證券對整個金控的獲利貢獻占比達到23%,證券稅後淨利1Q成長率較去年同期成長881.0%,更是令人驚艷。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六大壽險的獲利分析。

****[工商]
國泰金控5月稅後利72.3億元,累計前五月稅後獲利785.2億元則是所有金控第一名,且較去年同期成長135%,前五個月就已賺贏2020年一整年,創下同期及全年新高紀錄。

兩大龍頭金控競拚創新高下,帶動15家金控前五月稅後獲利已破2,800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逾1,337億元。

因為股債仍是多頭市場,加上匯率變化大,金控上半年戰場主要看壽險子公司表現。

即便新台幣在4月及5月兌美元大幅升值逾3%,國泰金子公司國泰人壽承受極大的匯兌壓力,尤其5月新台幣兌美元升幅逾1%,同時間韓幣兌美元貶值0.24%、新加坡幣雖升值但僅0.26%,即一籃子避險操作相對「辛苦」,但國壽5月稅後仍賺50億元,累計前五月已獲利660.4億元,續創歷史新高,且是壽險業第一名,貢獻國泰金逾84%的獲利來源。

富邦金子公司富邦人壽,則因傳統換匯避險(CS)比重高,匯兌成本今年以來是六大壽險最低,加上資金成本低、股票部位大且有逾千億元以上未實現利得,富邦人壽5月稅後大賺77.4億元,拿下壽險5月獲利王,前五月累計獲利563.3億元,排名業界第二,且貢獻富邦金75%以上的獲利。

另外如開發金控子公司中國人壽5月稅後亦獲利14.81億元,累計前五月稅後賺139.99億元,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已排名第四,較去年同期成長126%以上。

中信金子公司台灣人壽前五月稅後亦獲利136.23億元,同比亦成長114%以上,貢獻中信金獲利亦近49%。

六大壽險公司前五月獲利第三名是南山人壽,稅後賺354.08億元,亦是同期歷史新高,比去年同期成長近76%。
weber2654 wrote:
六大壽險的獲利分析。(恕刪)


其實只要按月公告每股淨值,不然盈餘獲利,每股淨值卻下降,有何意義?

不要看到每股獲利成長就追,要求證一下每股淨值變化,像富邦金5月就是虛盈實虧,雖有獲利,但每股淨值是下降的!

(先聲明,我沒攻擊富邦金喔!因為我自己也是股東,持有其普通股及特別股都占我金融股中最大比例)

我只期望,哪一天,按月公告每股淨值,這個願望能實現!
gds88 wrote:
其實只要按月公告每股(恕刪)


我是好奇壽險雙雄的淨值消長,沒有其他的事。即使在動盪的五月,淨值高就是賠得起。

未實現獲利部分也是雙雄值得看的部份。

***[工商]
壽險業目前獲利第一名是國泰人壽,前五月稅後獲利逾660億元,已創其歷年全年獲利新高,淨值項下金融資產未實現獲利也還有逾1,100億元,仍維持一定的速度累積獲利中。

今年由於股東會延後召開,壽險7、8月的獲利高峰期勢必也往後延,各公司目前會努力穩定6月及7月的獲利,並視市場變化,調整投資部位。

富邦人壽今年股票部位比去年3月時倍增,也奠定獲利基礎,前五月稅後獲利563.3億元,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還近1,600億元,只要股票上漲,富壽的身價會是六大公司中增加最多者,估計今年獲利速度不容易慢下來。
玉山又沒推出疫苗險,防疫險沒賺到,疫苗險也沒賺到。
這要學習一下啦。


玉山銀那個基金單位,一直在推銷基金跟其他壽險公司的保單,
之前電話扣扣卡,
買了到現在都沒增值的保單,
還說什麼利變??
賺的息都變的比通澎低了。

要學一下,
成立壽險金控,啥碗糕保險金融項目可以包山包海,
都自己賺。
各種項目都有,一種分散風險的概念。


ps.
很多人保多家防疫險,
認為被框列或接到隔離通知就會有賠。
結果,哪知多數保險公司都是需要 "正本",
正本就一份,這麼多家需要正本,你怎麼申請理賠??
這個在你投保的當下,不會跟你講: 理賠都要正本啦。
要問清楚: "副本" 可理賠嗎??

不過,不要有機會申請防疫相關理賠,那是比較好。
小魔女莎莎 wrote:
玉山又沒推出疫苗險,(恕刪)

染疫這輩子就毀了,即便沒死也半條命了,就算理賠一億,我也不要.
fostery

@MB9999

2021-06-16 17:46
fostery

@MB9999這陣子都是清晨在河濱公園慢跑

2021-06-16 17:48
小白+小股東退場,我猜應該是去追飆股吧⋯⋯搶當航海王、鋼鐵人!

存股族資金「撤退」?金融小股東近二周減少近萬人

6/16

 

17:58

經濟日報 記者葉憶如/台北即時報導
「存股」成為國民運動,尤其是年輕人偏愛高殖利金融股,不過本土疫情擴散,原本「存股」應該愈跌愈買,但據集保結算所最新公布資料顯示,截至11日為止,整體15家金控持有5張以下的小股東人數不增反大減,近二周減少9,138人,要不是靠著台新金( 2887 )小股東逆勢大增近二千人,早就有萬人「退場」,近二周小股東持有15家金控張數更減少2.3萬張。市場人士解讀原本手上資金就有限的年輕人,恐怕面對生活壓力,不得不賣掉「存股」籌錢周轉,也造成金融股近來走勢相對大盤與其他類股弱勢得多。

今年集保結算所公布一份報告,指年輕人較早接觸投資理財知識,但礙於手邊資金有限,此時相對低價、殖利率高的金融,成為「存股」運動首選。同時大數據分析調查發現,去年20-29歲股民的持股庫存排行榜前20名中,金融股就囊括10個席次,除玉山金( 2884 )高居第一外,還包含中信金( 2891 )、兆豐金( 2886 )與第一金( 2892 ),分別佔據4、5、6名,其餘還有合庫金( 5880 )、台新金、華南金( 2880 )、開發金( 2883 )、台企銀( 2834 ),以及國泰金( 2882 )等。

因為去年獲利亮眼,今年15家金控合計要配發1,848億元現金股利,這是史上最亮眼的成績,但是觀察金融類股指數,從6月2日波段高點1,523點後連二周一路下跌,至今日收盤指數1,492餘點,跌幅2%,相較同期大盤上漲0.8%,卻是弱勢許多。以股利發放水準來說,應該正是「存股」好時機,今年卻不見年輕人或一般民眾踴躍「存股」。

市場直指,因為這波新冠疫情造成物價飛漲、生活不易,許多年輕人薪資低,類似餐飲業、零售業等做小生意的老闆也不好做,這些都是存股族的主力,生活資金壓力愈來愈高,也面臨資金周轉壓力,恐怕也不得改變存股策略,先賣一些支應生活費。

從集保最新資料顯示,5張以下小股東人數竟不增反大減9,138張,其中以持有1~5張的小股東,更有逾9千人退場,恐怕不是股息不再如往年誘人,而是資金周轉壓力,不得不賣股籌現金,反而成為這波金融股表現頺勢的原因之一。

個別公司方面,從集保最新資料統計至6月11日為止,以國泰金5張以下小股東減少3,508人最多、開發金與富邦金( 2881 )亦減少了2,676與2,650人,這三檔是今年以來金融股漲勢表現最亮眼的個股,官股中的兆豐金也有近1,817名小股東退場,這些個股股息殖利率也都4~5%以上,也顯見金融投資人從「存股」走向「套利」的改變。

此外,去年存股族最愛的玉山金,在零股上則有較多出脫,從5月28日以來,亦有306位零股股東退場,減持了1.34萬股,是15家金控中僅次於國票金( 2889 ),零股股東減少第二多的金控。顯示手上資金更有限的年輕人,顯然受這波疫情衝擊較大,僅管零股便宜也得選擇退場籌現。若手上資金比較寬裕的,則選擇繼續存股玉山金,因此持有1~5張的股東人數還是增加了704位。

此外,令人注目的是台新金甫公布要用長期售股彰銀換取短線合併保德信人壽,金管會審核通過,獲得許多年輕零股族與小股東的青睞,近二周光零股股東就增加890人,1~5張小股東更增加上千人達到1,083人,短時間內就增加合計1,973名小股東,台新金市價在15元左右,顯然話題性吸引年輕人關注,近二周小股東增持1,582張左右。

李詩涵gg

如果有一位好老師6/11告訴您散裝航運要動了,隨便買一檔,大盤重挫300點可以置身世外桃源 我是偶然在臉書上接觸到蔡正華老師的,航運股很早就已經預告在前

2021-06-22 15:22
KELLY8116

股友社!滾蛋

2021-06-22 15:30
https://fubon.irpro.co/tw/ircontact.php
請問各位前輩,有朋友們知道富邦金的投資人信箱是哪一個嗎?我使用的這個網站一直送不出去問題,謝謝(想提問增資認購照冊日)
gds88

稍安勿躁,股東會延期,等股東會召開後才有後續~

2021-06-17 10:47
suyusheng5520 wrote:
https://fu...(恕刪)

剛才看了一下信箱,原來昨天公司部門有回覆了,
如您所說,待股東會後,今天還試送了兩次,對公司真有點抱歉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