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1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welive wrote:
看今晚美國的走勢難道(恕刪)



美股走了將近12年的牛市,這樣的急跌很正常啊,沒聽過多頭時是緩漲急跌嗎?由多轉空時可是溫水煮青蛙,慢慢跌慢慢跌,跌的你不知不覺就住套房,等到末跌段才是連續急殺⋯⋯這跟邪惡第五波(末升段)的噴出是一樣道理⋯⋯






友達連續兩根帶量長紅棒,你覺得是向上還是反轉?


兩個月來,我的論點都沒變過,想空再忍忍吧,如果還是堅持菜籃理論,那就勇敢點空下去吧⋯⋯
大陸第三大的電視面板廠,受不了財務壓力,退出面板業, 既有的面板廠爛攤子,還不知要轉讓給誰....

過去太多家面板公司了,現在關一關,併一併,剩者為王,以後產業比較建康,不用像過去戰國時代,互相殺價搶單.
客戶也不用到處去比價殺價.

大陸惠科從 整機組裝廠,殺進來 做面板,搞壞了面板供需平衡. 害老字號的韓國SDC LGD和中電熊貓 虧到關廠.

中電熊貓退出面板業務後, 卻跑去收購全球最大的整機代工廠,冠捷TPV (擁有 AOC 和 Philips 雙品牌). 也許冠捷只是想透過收購案,.借殼上市吧...

群創也正積極的 擴張整機代工業務.

==================
9月4日消息,*ST東科(中電熊貓的母公司)9月4日晚間公告,公司將戰略退出液晶面板行業,同時,公司擬現金收購冠捷科技51%股權,並籌劃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冠捷科技49%股權。
pqaf wrote:
大陸第三大的電視面板...(恕刪)

中電不是TPV的母公司嗎? 完全收購後要做什麼?再上市嗎?
新聞稿: ST东科拟战略退出液晶面板行业 将定位为专注于智能显示终端领域的智能制造企业

ST東科, 股票本來叫 南京華東科技,屬中電集團旗下.

但因管理的 南京6代廠(設備購自夏普),南京8.5代廠(和夏普合作),成都8.6代廠(據傳和群創合作,但群創否認) ,連連虧損,
南京市政府不想再出資弭補這些爛攤子, 財務淨值大減,造成 華東科技股票 必須下市, 今年初先被打入ST股準備下市,股票 改名為 ST東科.

第一季就陸續在裁員,準備出售幾座面板廠,出貨量大減,緩解了面板供需壓力, 京東方和TCL 有意低價收購,但出價太爛,還沒談好....

熊貓南京廠評估值約 69億人民幣( 310億台幣),成都 8.6代新廠估值約 128億人民幣(580億台幣)

2020上半年業績, 营收25亿,净亏损10亿 人民幣, 大陸面板廠真慘.

現在, 南京 8.5代廠, 6代廠體質較差,可能繼續尋求買主, 但體質較好的新廠 成都 8.6代廠,華東科技 可能轉移給母公司 中電集團, 中電旗下還有另一家 中電彩虹 8.6代廠(據傳和群創合作,但群創否認).

京東方,philips,奇美,中電集團,....很多公司早期都有投資 冠捷TPV. 不清楚現在 TPV 的股權結構.
中電集團好像擁有TPV主要股權.

群創Q2財報顯示,群創持有 TPV 6%股權.,持有 VIZIO 4%股權.

華東科技賣掉 面板廠後,沒有了收入,就得退市, 可能藉由收購冠捷 ,華東科技從面板廠轉型為顯示器和電視組裝代工廠 ,讓港股冠捷 可以在陸股借殼上市,炒股獲利.

华东科技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华电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其持有的冠捷科技51%股份。冠捷科技将成为华东科技之控股子公司。

群創副董事長蕭志弘去年股東會改選時退出董事會,派駐印度,今年5月蕭志弘離職,轉往顯示器代工龍頭冠捷,擔任副總裁...

夏普,群創,冠捷 和 國務院中電集團過去有合作關係...
不知會不會 談到最後,意外是由 郭董 或 群創 接手 中電熊貓這個攤子?


華東科技這次資產重整案,要求接手方必須用約 180億台幣現金買廠後,華東科技才有現金去收購 TPV, 否則重整案就失敗.
.京東方 TCL現金雖多,但都是準備給材料商的應付帳款,銀行到期款,還有新廠的工程款.

眼下全球手上自由現金流閒錢最多的面板廠, 可能是友達...


群創若能順利賣掉手上 TPV 持股,Q4 就有筆 業外利益入帳. 群創應該不要拿現金,把錢拿去再投資華東科技, 學學三星,緯創,和碩, 靠大陸股市炒股比較好賺.
防疫概念股出鞘
郭董有眼光低價收購夏普, 卻沒眼光用 $4.8 超低價收購淨值 $23 的群創, 群創短短幾個月 價值就翻倍了,說不定年底就變三倍劵, 郭董真的老了...

郭董要記得好好善待群創, 不要再發生去年參加黨內初選時, 被群創員工舉報的憾事,把群創讓利深超的內部機密會議記錄,外流給深綠的 鏡周刊,圖文並茂報導,嚴重打擊郭董的誠信...郭董當時一定氣炸了.

初選進行時,早該動用 38萬庫藏股幫群創護盤, 35萬群創小股東 說不定就會熱烈擁戴郭總統.
等初選失敗當天,才宣布啟動庫藏股護盤,為時太晚了.
群創跟鴻海切割才能賺到錢

蕭志宏也很有趣,賣股賣到被解職

有人愛看空群創就去群創版,別來友達牽拖

pqaf wrote:
被群創員工舉報的憾事,把群創讓利深超的內部機密會議記錄,外流給深綠的 (恕刪)
陀螺不打轉 wrote:
群創跟鴻海切割才能賺(恕刪)
你可能筆誤了, 不是 蕭志宏賣股.. 而是 堂堂前董事長, 王志超賣股...

群創補選董事 王志超將重回董事會

群創股東會在6月19日登場,屆時將補選一名董事。去年規劃王志超以自然人身份重回董事會,卻因未轉讓持股數超過選任時持股數2分之1,當然解任,引起各界譁然。空缺一年,今年股東會將補選董事,王志超仍是董事候選人,持有股數為8.9萬股

2019年舊新聞: 不只郭台銘賣股,其他大股東跟著賣

今年(指2019年) 以來,鴻海集團旗下的面板廠群創大股東陸續出脫持股,包括奇美集團、群創前董事長王志超、仁寶以及外資都不斷賣出群創持股,其中,王志超更是在還沒有上任董事前,就把手中的持股賣掉一半以上,導致他還沒有就任董事就遭到解任。

=============

8.9萬股!! 前董事長竟只有 89張群創 !!

鴻海空降 洪進揚(經歷: 群創光電 董事長特助 ,鴻海集團 協理,台泥國際 總經理,巴黎證劵 董事總經理,高盛證券 執行董事,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 執行董事) ,取代 王志超等群創人馬.
說要把 王志超 調去統籌郭董個人的 廣州 10.5代新廠..後來又沒什麼下聞.

群創前老董段行建,產業經驗豐富,被鴻海調去 支援 日本夏普,後來又回來台灣關心PM2.5....

群創幾位重要開國元老,被冷凍, 調來調去,外界霧裡看花,不明其妙.

過去有些上市公司的資深高層(例如宏碁,宏達電,華碩....),是因政策錯誤 或 執行不力,損害公司利益,才被大老闆冷凍調走.
口罩廠的發財祕笈, 彭董應該也 copy 一份掛辦公室牆上.

MLCC被動元件廠,牆上可能早就掛一副發財祕笈了,兩年前 MLCC 缺貨時,大賺特賺.



================
(新聞)
加利公司涉嫌以大陸口罩混充為台灣國家隊所製,進入實名市場,有媒體發現負責人林明進在靠近神桌的牆上掛了一份寫有五條「發財祕笈」的裱框,內容是 取材自另一家口罩同業的賺錢祕笈.
友達太陽能部門 連續虧損快10年, 可能虧掉超過 300億, 受惠於政府綠能政策利多, Q2 終於稍微轉虧為盈..

友達昆山 LTPS廠2017年11月量產,連續虧了3年,虧掉約140億. 現在可能把虧錢的手機面板生產,轉做高階低耗電 NB 面板, Q2 也終於稍微轉虧為盈..

友達 台灣面板廠賺錢, 大陸面板廠不賠,太陽能終於不賠, 未來營運獲利從谷底翻身向上.

人家瑞儀光電,靠背光模組賺翻了, 友達子公司 背光模組廠達運還在虧錢, 轉投資的LED廠 隆達和 晶元電合併後, 受惠mini LED 爆發需求,則有機會轉虧為盈.

太陽能元晶,只是稍微轉虧為盈,股價短短三個月,就漲了4倍...

======================

(新聞)
政府積極推動綠能政策下,使多數太陽能模組廠業者呈明顯成長,基本面陸續轉佳。

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說,台灣能源轉型,也給了聯合再生轉型的機會,「若是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是我自己(台灣)要用的,這樣就不用跟大陸競爭!」

對於業者積極布局,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認為:「這絕對是個大進步的機會……,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把買能源的錢,轉變為GDP!」他說,台灣九八%的能源靠進口,光是去年,就花了一.二八兆元新台幣(四七三億美元)向外買能源,若以近十年的平均值來看,每年對外買原料的錢,就占了GDP的一○%

曾文生說,政府2025年再生能源增加到 20%的目標,就是希望達到這個目的,以前,市場不明朗,需要政府出面購電,但「台積電買下一整個風場後」,需求已經非常明顯,「廠商需要綠電……,機會就在前面!」


國內三大太陽能模組廠的聯合再生,市場市占率高達 48%,擁有 600MW 產能。第三季電池及模組產能都接近滿載。
其次是元晶 ,擁有 500MW 產能。預計擴張到900MW
友達 也擁有 400MW 產能,為第三大廠

企業虧損居多的太陽能族群,近期成為盤面焦點,漲勢一發不可收拾,太陽能股究竟在漲什麼?法人分析,太陽能產業出現結構性改變,是企業天蠶變的主因

大型本土投顧分析,自從2018年後,台灣太陽能廠商從「電池外銷大陸」,轉向「模組內銷台灣」,主要原因是2018年中,大陸政府砍補貼後,產業秩序大亂價格崩跌,台灣廠商競爭力不足,而漸漸退出國際市場。

在2018~2019年間,中美晶、茂迪、元晶、聯合再生等台灣業者,紛紛打消呆滯產能,由於產能已無生產力,被要求認列資產減損,或是讓機器折舊侵蝕毛利率。

到2020年初,由於大部分廠商的負面因素,已漸漸反應完畢,股價隨著每股淨值走到最低。

由於政府持續推動太陽能,以額外6%收購太陽能發電電價的方式,來補貼台灣生產的太陽能模組,且立下了2019~2020年3.7GW的目標。因此,為了滿足中央政策,許多政府標案要在今年完工。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較無影響,國內大型案場陸續開花結果。在政府補貼終端售價,且電池片原料已經跌無可跌,整體產業鏈的價格來到相對平穩的位置,毛利率開始轉正。

以第二季財報觀察,元晶、茂迪已經由虧轉盈,因此,這兩檔個股的波段漲幅,優於聯合再生。

以公司結構而言,元晶是最早開始放棄太陽能電池的廠商,轉型較快,模組產能預計擴張到900MW,高於聯合再生(約600MW)、茂迪(約200MW),報價競爭力上將有優勢。

法人認為,太陽能產業預估今年需求將逐季好轉,股價可以偏正面看待。

聯合再生能源對於今年後市指出,台灣積極推動「2020年太陽光電6.5GW達標計畫」,聯合再生能源目前處於產能滿載狀況,公司將積極在台灣擴展產能,因應未來訂單需求。

聯合再生能源進一步指出,目前不僅國內市場需求強勁,海外市場亦需求回溫,模組營收比重增長,毛利率可持續提升。
  • 380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