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間LKK wrote: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氣說(恕刪) 感謝撥冗指正。查看到以前看到的文章,是我解讀錯誤,或作者寫錯了嗎http://m.blog.cnyes.com/My/bondq/article2422879
我覺得 應該是那個作者搞錯了他甚至把 兆豐金 和 兆豐商銀 搞混了而且 以 5876 和 2809 來說若可以配超過 1.5, 也不需要 > 70%這樣寫才對兆豐商銀 資產負債表-權益dormer wrote:感謝撥冗指正。查看到(恕刪)
yang.green wrote:我覺得 應該是那個(恕刪) 我們讀法條一定要前後連貫,並且連結相關法令,才不會斷章取義。就銀行法50條重點是1.提撥30%公積。2公積已逾資本總額或財務健全者可適用公司法規定提撥。3盈餘分配的規定。是否財務健全由主管機關定之。其中最重要的是~銀行要財務健全者才能分配股利。這也是金管會監管重點。舉個例子,若綜合損失太多,即使有盈餘也無法分配股利。中壽去年無法配息還必須增資即是一例。
英英間LKK wrote:我們讀法條一定要前後(恕刪) 受教了,原來我這一年來都是錯的,好在這次能被導正,非常感謝。去年開始金融股換持低基期和高現金殖利率,看了不少篇文章,不只一個這樣寫。結果因為這樣反而京城銀買最多(幻想2021領息4.5*0.6=2.7/33=8%),從去年8月1日開始放膽一路買到年底,累積一百來張,平均成本也拉高到32塊多,這也算是好結果吧。
dormer wrote:受教了,原來我這一年來都是錯的,好在這次能被導正,非常感謝。去年開始金融股換持低基期和高現金殖利率,看了不少篇文章,不只一個這樣寫。結果因為這樣反而京城銀買最多(幻想2021領息4.5*0.6=2.7/33=8%),從去年8月1日開始放膽一路買到年底,累積一百來張,平均成本也拉高到32塊多,這也算是好結果吧。 前輩說:成功時賺得糊里糊塗,失敗時將一塌糊塗。我也有2809,已經持有2年多了,我是看價位到了才買,因此均價較低一點。我相信一定會賺錢而且我也知道為什麼會賺錢。共勉之。
old_hsiao wrote:我買在22塊,300(恕刪) 3年前買價22元在當時有更好的標的就是上海商銀,5876當時市價約30多元,股利也比2809高。我並不排斥2809,我的原則就是看價位,價位到了,剛好我有錢,我就買幾張,我有一些口袋名單,殖利率都比2809高,因此無法重壓2809~但也累積了6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