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光看到你上面寫:利息也接近22萬...表示你現金放銀行就有快2000萬
我要是你我會:
1. 去買一間房子付2成頭款,剩下8成貸款(每年利息可以抵稅,最高30萬)
2. 再找外商銀行理財專戶做海外投資,固定一年賺個三趴五趴都好,海外收益一年670萬以下免稅,1500萬3%收益就45萬,也夠你繳稅了
3. 新買的房子可以拿來租人,租金收益也比定存好
以上結論就是要把繳稅扣除額就是要用好用滿就對了!!!
陳曉英 wrote:
所以為何有錢人都自己開公司
繳營業稅.................
因為所得稅累進太恐怖
那也是為何台灣的稅大部分都是受薪階級再繳
...(恕刪)
以上有兩項錯誤
1.應該改成....為何有錢人都自己開公司繳營"所"稅17% 因為所得稅累進太恐怖
2.為何台灣的稅大部分都是受薪階級再繳....錯得離譜
以105年三大稅來說
第一名是: 營所稅...收到5104億元....公司繳的
第二名是: 綜所稅...收到4960億元....個人繳的
第三名是: 營業稅...收到3546億元....公司繳的
以上看起來個人繳的超過1/3
但別忘了
綜所稅中.負責人共有68萬人一樣要繳...所以受薪階級頂多繳1/4
受薪階級繳的稅=是少數
https://www.mof.gov.tw/File/Attach/73356/File_9253.pdf
https://www.moea.gov.tw/MNS/dos/content/ContentLink.aspx?menu_id=6849
saya wrote:
帳戶中某些年度雖然看到利息出現負數, 60歲要領時, 政府會補齊保證收益率(每年浮動的2年期定存利率或當年度基金收益率二者擇優計算)的利息錢
他的算法不是每年算,
而是總合起來算喔,
簡單的說,
如果這段時間內有賺有賠,
他並不是把賺的保留,賠的補到定存利率,
而是把赚賠都加起來,然後跟這段時間擺兩年定存的總合比大小,取大的。
簡單的說,如果這段時間的績效是 5% 3% -2% -5% 3% -10%...
兩年定存假設維持2%,
不會變成 5% 3% 2% 2% 3% 2%....
而是把 5% 3% -2% -5% 3% -10% 跟 2% 2% 2% 2% 2% 2% 兩個總和比大小,看哪個大就選哪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