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吧...外資從配股配息.賣股.空股..再空...總共賺了幾手???
再台灣..外資從htc這檔股票..已經提了幾千億出去???
而最關鍵的還是那個猶太人...前ceo.....這人走掉后.....htc再歐美的訂單是不是大大減少了???利潤也大大減少了??
再看看acer..是不是某外國人走掉.........然後也是一樣故事???
這類股票建議不要死多......不然死很慘的.........
htc後來不是被迫開口走向中國..真實原因.其實就是歐美訂單(該說ceo訂單已經消失)..但是已經晚了...大陸早就有很多手機廠..你那時進去根本站不穩的.......
以一個長期投資,或是價值投資者而言,宏達電完全沒有投資的價值。
抱歉!很殘酷,但我必須說實話。
宏達電的敗因,在我的眼中其實很簡單:就是低技術產業,容易模仿及低資金(任何一個稍為有錢的企業都可以加入戰局)。
簡單說:進入門檻低,人人都可以做,沒有所謂護城河。
因此在競爭激烈的品牌科技產業裡,淘汰是必然的。
假設有三款智慧型手機,同樣使用安卓系統,CPU處理器差不多,記憶體也差不多,硬碟容量也差不多,鏡頭畫素等等甚至連外觀也都差不多一致時。
SONY賣2萬元,三星賣1萬8000元,HTC賣2萬5000元。
請問大多數消費者會選擇哪一個品牌呢?
我想大部分消費者大概都會選三星,尤其是注重所謂性價比(CP值)的消費者。
這有什麼重點呢?
一、智慧型手機產業處於紅海,彼此競爭激烈。
二、包含SONY、三星等等各公司,看起來品牌很大,但實際上除了蘋果之外,任何一家的品牌根本無法替他們產品加分。
三、消費者偏向性價比,最後考量才是品牌(也許從來沒考量過)。
那請問宏達電憑著HTC能爭取到什麼利潤呢?
很多人都對於台灣代工業嗤之以鼻,認為台灣就只能這樣從事低水準的組裝業。
但殊不知道鴻海能上下垂直橫向整合到世界第一大代工廠,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鴻海寧可要當鐵打的衙門(代工),也不願意當流水的官(品牌),事實上就是認清品牌電子產業的危險性。
十餘年前,鴻海幫忙諾基亞代工時,蘋果還在一旁玩沙。
現在誰能保證蘋果還會繼續在潮個十年?也許十年後換成印度阿三品牌在潮了。
而鴻海到時一樣代工,賺取穩定的利益。
宏達電呢?
當年競爭者少,讓它能迅速竄起。但成功來得太快,經營者根本沒有思考過要如何打造自己的護城河。
於是小米來了,華碩來了,華為也來了。
等到醒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況且他們還聘請一個操盤手來當公司主管(這是擺明在股價而不是經營。)
因此一路被殺到這個田地。
IPhone為什麼能替蘋果獲利?因為很簡單,它具有品牌護城河。
品牌護城河有兩個特性:一、可以定價(如:LV包包) 二、差異性(如:可口可樂)。
蘋果在這方面全部都擁有,IPhone可以定價是來自於差異性,兩者相輔相成。
首先IPhone的對手,根本不是什麼SONY,三星還是HTC,它的對手是Google。
正確來說是IOS系統對上安卓系統。(三星也一直想創造自己的作業系統)
一個消費者要買手機,他面臨到第一個問題是要使用何種系統。
假設機會各自50%好了,一但選到IOS系統,接下來全部都是蘋果的手機,價格由蘋果自己訂。
而選到安卓系統呢?消費者可以在選系統下的品牌(我都戲稱為型號),看要SONY、HTC、小米還是華為華碩等等。
這些被我戲稱的型號公司,又自己發展出不同細節,還分什麼旗鑑,什麼有的沒的,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好笑。
各位不妨算一下機率問題(假設沒有使用偏見情況下),光選到安卓系統就只有二分之一的機會,接著還往下去做選擇。
你認為安卓系統底下的品牌公司,哪個不是在紅海聰翻滾。
這更別提蘋果擅長製造另一個護城河,轉換成本(粘著性)。
一但客戶使用蘋果的產品,他會被蘋果僅僅的黏住(例如:我,有了IMAC、IPad,接著只會產品越來越多,因為彼此方便連結。)
客戶很難再花時間去轉換適應其他產品。
這也就是為什麼三星'SONY也一直在注重自家商品的關連性原因,例如:SONY手機可以玩PS的遊戲,可以當手把等等。
宏達電的情況呢?
高階機種,打不過IPhone(大家普遍認為蘋果是高階手機)
低階機種,因為利潤問題,又打不贏小米、華為。
要有相關連結性,它除了手機,也沒了(平板好像可有可無)。
因此在這一個競爭激烈的慘業(我真的用慘業,不是打錯字)中,光機海是不夠的,輸局是可見的。
之前宏達電有想過要走回代工老本行。
但也太慢了。
需要高端技術的晶圓,一來沒本錢,二來沒人才,光台積電就不是它能對抗的。
低端的組裝代工呢?一頭餓狼鴻海擋在前頭,無論成本、良率、速度通通無法跟上。
因此這條路是走不回去了。
最後他只能堵在所謂VR那種前景看好,未來還不確定的技術商品上。
但如果是這樣,可能還好。
最慘的是宏達電的經營層是誠信有問題的(看看股東會對小股東的話語,簡直是諷刺)。
王雪紅女士還真的會為宏達電打拚嗎?這也是個問號,威盛例子可是殷鑒不遠呀!
以上這些還不需要看財報就能知道的,只要稍微動腦一下,就知道宏達電滿身的問題。
migranting wrote:
先來個前情提要吧~...(恕刪)
HTC 怎麼了
芬蘭人問 nokia 怎麼了
日本人問 snoy 怎麼了
美國人問 moto怎麼了
最近三爽也賣不好 三爽因為不止做手機 所以不會怎麼了
因為做安卓機 就是一灘爛池 就算小米 中國賣第一,第二 他的毛利極低哦
htc 請來的人 買的設備就是做手機 難道要叫他去賣吃的嗎 工程師都去培圳做牛排
只能說 這個行業已飽和正在走下坡
第二是門檻低 中國,印度,都會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