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到了一萬七千點,現在是投資人仔細檢視自己手上持股,秤秤斤兩的關鍵時刻,台股存在很多很不便宜的股票,也有很多物美價廉的個股,仔細檢視個股基本面的變化,例如,台股漲到一萬七千點,過去被棄置在一旁的金融股,至少有了新變化,例如,股市欣欣向榮,很多券商股大發利市,證券股一定大好,除非自營操作不利。還有壽險投資收益會大增,例如,國泰金首季淨利五七○億、富邦金五○○億、南山人壽也大賺二六三億。
中壽首季大賺九八.四億,EPS 二.○八元,新光金首季也大賺九六.四六億元,這當中,我發現有中壽及凱基的開發金快速翻身,市值已快追上彰化銀行,辜家二少領軍的開發金,這些年並沒有受到太多注意,但開發金首季交出稅後淨利九八.四億元的好成績,EPS ○.六六元,這個數字比元大金的九四.○七億元、EPS ○.七八元並不相上下。
買進開發金風險很小
這次證券市場榮景,給元大金帶來好業績,市值三一五六億元已追過三商銀、合作合庫,成為全台第六名金控公司,而開發金市值一七六七億,彰化銀行一八八○億元,今年彰銀配○.四六元息,首季只小賺十九.四六億,EPS ○.一九元,這個時候開發金股價只有十一.七五元,從券商的市占率來看,元大在2020年以十二.二%居冠,凱基八.八%居次,富邦五.二%第三。
今年首季元大十二.四三%,凱基上升到九.七%,富邦也上揚到五.五五%,這是台股券商前三強。開發金擁有凱基證券一○○%及超過一半中壽股權,這次收購中壽二一.一三%,綜合持股已達五五.九五%,如果從這個架構來看,去年元大大好,開發金已具備像去年元大金大翻轉的架式,開發金首季EPS ○.六六元,股價十一.八元,每股淨值十三.六六元,如果台股在一萬七千點會有大風險,那麼開發金像是躺在地上的股價,風險很小。(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140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鏡)
CRIF中華徵信指出,在大盤指數漲多態勢下,即使有業績題材,投資人仍要考量本益比過高、殖利率持續下降的問題,截至今年3月份,本益比最高前5大類股依次為油電燃氣類股(本益比87.79倍)、觀光類股(本益比62.44倍)、鋼鐵類股(本益比56.31倍)、電機機械類股(本益比33.38倍)、光電類股(本益比33.37倍)。
殖利率下降方面,CRIF中華徵信指出,由上市公司總體類股來看,殖利率由2020年3月的4.51%,下滑到今年1月的2.9%,再下滑到3月的2.83%,持續下降的走勢值得警惕。
金融股堅挺轉強,存股族好奇進場時間,呂漢威表示,現在萬七行情,存金融股至少要挑選殖利率5%以上的標的,如果每年都有5%,20年就回本,其餘時間就坐領股息,算是安全的打法。
呂漢威進一步透露,金融股性較其他類股來得平穩,但仍有一些風險,例如花旗銀行宣布撤出台灣消費金融市場,這對存股族來講是一大風險,因此,要挑選金融股有優先順序,首選為官股銀行,例如第一金(2892)、兆豐金(2886)、合庫金(5880)等,這類金融股較為穩健,以目前殖利率來講,第一金與兆豐金皆有超過5%,建議可納為存股名單中。
第二選擇會是壽險為主體的金控,例如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因為壽險行情好會帶動業績飆升,即便行情差,資金庫存仍有一定規模,所以安全性相對來講較穩固,最終才會選擇消費型金融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