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itsview
2.群智諮詢(Sigmaintell)
3. AVC
4. Omdia (IHS)
=========================
根據市調機構Omdia資料顯示,6月TV面板報價終於止跌反彈,漲幅高達5-10%,32吋TV面板上漲3美元、漲幅9%,報價36美元,韓國、中國大陸TV製造廠同步拉貨,面板產業第三季旺季效應可期
Omdia分析,TV面板價格黑暗隧道,終於出現了曙光,第三季TV面板客戶採購量將有2成成長空間。
韓國TV製造對於第三季面板採購態度積極,訂單量較第二季成長三成之外,同時,中國大陸製造採購量季增率一成,到了6月份除了原有採購量之外,額外追加550萬台,韓國、中國大陸TV製造廠同步拉貨,帶動TV面板報價急彈。
歐美陸續解封,壓抑一段時間消費買氣獲得宣洩,美國5月零售消費數字月增率17.7%,也激勵TV製造廠對於第三季信心度,擴大採購幅度,帶動6月TV面板報價反彈5-10%,旺季需求吃下定心丸。
郭董手頭資金吃緊, 不然由 郭董 出資來 吃下中電熊貓,群創...就可和 BOE,TCL 成為 三腳督
BOE 背後有 北京市政府 和 其他地方政府在餵養.每年虧個千億,不會眨眼
TCL 背後有 廣東市政府,武漢市政府在餵養, 沒有台日韓母廠技術授權,TCL 靠偷靠搶,也能成為一代梟雄.
郭董 靠他自己老本, 很難與 這些國家機器 抗衡.
==============
TCL科技獨攬中電熊貓三條產線,最快6月底公佈
中電熊貓出售劇情出現大逆轉,既不是由京東方、TCL科技瓜分,也不是由京東方託管,TCL科技成最後贏家。中電熊貓內部消息人士向Wit Display透露,TCL科技將收購華東科技旗下中電熊貓三條面板產線,最快6月底或者7月初公佈。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指出,TCL科技成功收購中電熊貓之後,全球液晶面板市場將形成兩極格局,TCL科技與京東方將主導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的走向,加速液晶面板產業洗牌,加速中國大尺寸OLED產業發展進程。
據Wit Display了解,中電熊貓主要從事液晶面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南京擁有兩條產線,一條是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一條是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在成都擁有一條8 .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這三條產線由華東科技統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2019年在液晶面板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南京中電熊貓8.5代線業績進一步惡化,讓華東科技大幅虧損,面臨退市的風險,從去年年底華東科技就開始尋找接盤俠,希望扭轉局勢。
但是市場上能夠接得住這麼大盤子的面板企業不多,只有京東方和TCL華星。中電熊貓內部消息人士透露,華東科技母公司中國電子原本更偏向京東方,希望京東方能接下這個爛攤子,幾輪談判之後,並沒有談攏(似乎談崩了),近日中國電子主動約見TCL科技商談中電熊貓收購事宜。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認為,中電熊貓與TCL科技旗下TCL華星具有一定的互補性,符合TCL科技戰略方向和產業發展理念,屬於TCL科技戰略推進的可選範圍和標的,成為TCL科技重要的併購目標。
林芝進一步指出,自今年年初以來,TCL科技一直非常積極與中國電子、華東科技溝通收購中電熊貓事宜的主要原因有四個:
其一,TCL科技旗下TCL華星在武漢有一條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和一條6代OLED面板生產線,主要面向智能手機應用市場,沒有足夠的產能兼顧中尺寸面板應用市場。TCL科技收購中電熊貓之後,中電熊貓6代線有助於TCL華星加速拓展筆電、IPS 顯示器面板應用市場,彌補中尺寸應用市場的不足,與京東方在顯示器面板市場正面互抗衡。
其二,TCL華星目前擁有兩條8.5代線、兩條11代線,而京東方佈局了4條8.5代線、2條10.5代線,TCL科技收購中電熊貓之後,將直接增加一條8.5代線和一條8.6代線,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其三,TCL華星試圖跨越白光OLED,直接量產印刷OLED,實現彎道超車,但是TCL華星需要克服材料、設備和IGZO等難點。而中電熊貓擁有夏普授權的IGZO技術專利使用權,TCL科技收購中電熊貓之後,再加上JOLED的技術,可以加快推進印刷OLED投資、量產。
其四,中電熊貓處於大幅虧損狀態,其中南京中電熊貓8.5代線預計未來五年將連續虧損,TCL科技可以以更合適的價格(低價)收購,並且通過盤活之後,有可能變成TCL科技的優質資產。
TCL科技成功收購中電熊貓之後,將在電視液晶面板市場與京東方平起平坐,全球電視液晶面板市場的兩極格局由此形成,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表示,未來高世代液晶面板產能將進一步向TCL科技和京東方集中,其他電視液晶面板廠商將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其中中國台灣液晶面板廠商則向商顯應用延伸,並押注Micro LED;
韓國面板廠商計劃今年年底退出液晶面板市場,將重心轉向OLED。
目前,中韓中小尺寸OLED已經開戰,中國面板廠商正在加速追趕,但是大尺寸OLED卻遲遲沒有突破,韓國一直處於壟斷狀態。TCL科技今年明顯加快印刷OLED的推進速度,不僅戰略投資JOLED,還收購中電熊貓IGZO產線。
另一種,無縫拼接的mini LED 自發光電視上市時間更早,台灣晶電友達已先結盟卡位了.
三星太子李在鎔 去年10月10日 還盛大和 韓國總統文在寅 舉行 雙贏合作協議儀式, 說要投資 110億美金 ,3年內生產 QD OLED....
我當時就覺得,韓國人真愛演戲,這種國家重大建設藍圖,也能當兒戲,可能是故意在欺敵,誤導中國未來投資布局.
三星實質在積極發展 micro LED, 卻要騙 中國拿香跟著拜, 閉著眼睛,跟著砸大錢去投資 OLED.
果然,現在又傳出三星 110億美金 QD-OLED,計畫喊卡.
話說回來,郭董 在美國威州的 100億美金投資, 也是難產, 威州政府早就提防這點, 一旦確定毀約, 郭董 可能要面對 10億美金的賠償金. 用來彌補威州政府已投資的 9億多 道路,水電公共工程損失.
我早預期,韓國想將 10年老舊設備 便宜送給 大陸買家,讓這些設備和人員,能夠異地重生, 轉移到人事成本較低的中國境內,重操舊業,避免供需逆轉情況持續擴大, 拉高韓國品牌廠日後的面板購料成本.
但老早就泡沫化的中國地方政府經濟和財政, 經過這次史無前例全球疫情摧殘, 我猜很難再去補貼中國業者 運費 和 建廠經費,接收韓國這批二手貨了.
且大陸業者好大喜功, 全自動生產的10.5代廠已經玩上手, 對這批老舊設備,興趣可能也不大,不符合政令宣傳價值.
韓國不然就把設備 免費送給 郭董好了,讓郭董 去 印度,越南,墨西哥 ,找地找人生產.

=============================
2020-06-26 10:39 經濟日報 / 記者蔡銘仁/即時報導
韓國面板廠三星顯示器(SDI)及樂金顯示器(LGD),雙雙退出液晶電視面板(LCD)競爭,可望對面板供過於求市況有所助益。不過,據外電報導,近期供應鏈傳出消息,三星和LGD退出會導致大量韓國從業人員未來職業安排出現危機,以及相關產業資源出現空洞化危機,兩廠有意攜手產業界找尋買家進行產能轉移,產能可能不會直接消失。
據外電報導,三星原本計畫改做QDOLED的P8-2產線停止改造,並已在浙江找到買家,目前正在安排產線拆除、包裝與儲運工作;LGD也透過管道推銷其在韓國境內的LCD產線。至於三星的(蘇州)8.5代廠,中國兩大面板龍頭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則雙雙釋出收購意願。
三星今年加速關閉LCD產線,包括韓國境內三座LCD廠,以及位於中國大陸蘇州的8.5代廠。據悉,韓國LCD產業界已與三星和LGD攜手,盼以整廠產線、量產工藝包及營運人員組合的方式,把退役產能轉移到有意願接手的陸廠,或尋求產能在越南、印度或墨西哥等地落地。但中國政府近年對LCD補助縮手,業界對此作法能否成真,偏保守看待。
韓廠LCD產能約占全球20%左右,台廠占26%,陸廠占48%,日廠占5%,接下來SDI將全面退出,LGD則保留部分高階IT面板產能,加上陸廠出現整併潮,未來LCD全球產能版圖預期會洗牌。
明年陸廠全球產能占比預期拉升至59%,台廠維持26%,韓廠降低至9%,日廠則占約6%。
如此離譜飆漲的 DRAM 價格,卻沒嚇跑 品牌業者, 為了幫年度新機 找宣傳賣點,現在旗艦機甚至 提升到 12GB RAM.
TV面板報價大漲 20%, 業者生產仍是不符成本, 至少要漲 30%,台灣業者才有賺, 大陸業者因為要攤提鉅額折舊, 報價要漲 50%,才真的有賺....現在大陸業者財報賺錢,都是靠作帳,掩蓋虧損, 大陸政府一年要補貼上千億.
大陸中央 國務院供養的中電熊貓,早就撐不下去,急得找人接手....
膨風大王 BOE 和 TCL ,作帳功夫一流,還想吃下 熊貓和三星虧損的工廠, 聯手壟斷市場.
面板報價大漲後,消費者買氣會不會受阻? 我覺得消費者眼睛被寵壞了,電視越買越大台, 手機5.5吋不夠, 6.2吋,甚至 6.9吋大賣,3萬塊的手機還很多人買,
品牌廠加點功能新花樣,消費者自然就會接受漲價的事實,嫌貴可以不要買, 多去戶外走走....
台灣LED及面板產業正搶占美中貿易戰機會財
友達出局??
[非蘋向iPad Pro看齊 聯詠、譜瑞 搶Mini LED商機]
蘋果傳出將在第四季推出首款採用Mini LED背光顯示技術的iPad Pro,面板將由LGD供應,在蘋果登高一呼後,可望帶動Mini LED市場全面興起。法人表示,IC設計廠聯詠、譜瑞-KY及聚積,有機會藉此打入非蘋陣營,帶動產品出貨成長。
[LGD拿下蘋果Mini LED長期訂單 台廠加入供應鏈]
[面板報價反轉向上,第三季價格漲勢業界估達 15%]

友達彭董,貴為董事長, 也是看不清 面板產業未來發展局勢.

口罩生產成了暴利,毛利率遠比台積電 大立光還高. 未來 投資疫苗生產也會成為 顯學....
綜合新聞報導,新冠疫苗可能在 明年6月上市. 時程比 micro LED 還明確.
友達經營層應考慮把 閒置廠區,找政府生技機構或世衛合作,投資10億美金, 超前佈署, 改建成 疫苗生產車間,未來幾年成為 全球疫苗供應鏈 ,會比 成為 apple 供應鏈有錢途 .

新冠病毒似乎仍在台灣境內潛伏, 在台灣遊學數月之久的 日本女學生, 竟在日本機場被篩檢出帶原, 但是與日本女學生有接觸的123台灣人,經過檢驗都是陰性. 這消息不知對 台股 周一影響有多大?

====================
世界衛生組織( WHO)官員26日警告,若2019冠狀病毒疫情爆發第2波感染潮 ,可能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喪命。
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冠大流行再次做出令人擔憂的預測。新冠病毒目前仍在繼續傳播,也許在一些國家擴散正在減少,但在另一些國家仍在增長。世衛組織助理總幹事拉涅里·圭拉在接受義大利廣播電視台採訪時警告說,新冠病毒的行為符合世衛組織的假設。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是1918年大流感,後者的行為與新冠病毒完全相同:在夏季呈下降趨勢,但在9月和10月開始猛烈反撲。1918年大流感在第二波疫情中造成約5000萬人喪生。
圭拉說:「當病毒在臨床上消失后,似乎一切都結束了,但實際上並未結束。」他強調自己只關注事實:「我沒有深入研究不同學科的同事做出的人為分類和定義。我看到的事實是,病毒的基因組仍保持不變,而這樣的流行趨勢是可以得到廣泛預測的。病毒走勢在夏季就是會走低。的確,重症監護室幾乎已經空了,但這是在我們預料之中的。我們不希望在秋天看到重症監護室再次人滿為患。我們正在採取的所有預防措施正是為了在新一波感染到來時遏制病毒的傳播。」
義大利衛生部長的顧問沃爾特·里查爾迪認同圭拉的說法,警告說新冠病毒將在秋季反撲。他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年輕人缺乏防護措施,很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家中的年長者,衛生系統將再次面臨壓力。
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表示,疫情反彈數據說明美國部分地區正面臨“嚴峻問題”。福奇指出,部分地區的疫情反彈歸根於經濟開放過早,或民眾未能遵守防疫準則。
莫斯科市副市長拉科娃26日表示,6月5日至18日,對超過9萬名莫斯科居民進行了新冠病毒抗體檢測,依據檢測結果推算,該市居民中約20%的人帶有抗體。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根據現有的發現綜合來看,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是有時間段的,也就是說,疫苗也只能保護一段時間,這就構成了很大的挑戰——要求國家生產大量疫苗,同時要求人類一直持續接種。
基於目前研究得出的結論,疫苗不一定是人類面對病毒的“免疫通行證”。但吳尊友表示,應該說,目前疫苗還是當下最有希望的防控措施 。
中國生物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生產車間,是目前全球首個具備年產1億劑次能力
根據世衛計劃,將於2021年底前向世界提供20億劑疫苗。世衛組織表示,未來12個月需要313億美元資金,目前已募集34億美元,還有279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世界衛生組織」(WHO)26日表示,英國牛津大學與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疫苗,已進入最後階段,本週將在巴西進行最後階段的臨床試驗,為目前全球進展最快的疫苗。
本週將由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特殊免疫學參考中心」(CRIE),執行規模包括2000名來自聖保羅與1000名來自里約熱內盧的第3階段臨床試驗,志願者皆為接觸病毒機率高,但從未染疫的前線醫護人員,預定持續1年。該階段是疫苗臨床試驗的最後階段,將在上市前確認疫苗的長期療效與安全性,規模遠大於前兩階段。
疫苗研發一般需要8至10年,世衛希望盡可能縮短時間,在12-18個月(從2020年1月開始研發算起)內研發成功,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只有通過全球合作才能實現。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