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間LKK wrote:
我看此檔應已有有心人介入的跡象,繼續觀察中。
看了一下神秘金字塔網站,目前看不出來大股東或法人有明顯的動作。
倒是新加坡有法人用最近很夯的國際仲裁出手了: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12284
不過才持有1300萬台幣,怎麼看都是不對勁。一家以盈利的公司,不可能為了幾萬元搞這麼大。
更何況,這家公司的持股是在2015年才買的,
損害早就發生了,這家公司才介入,真的上法院,也很難說有什麼優勢。
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或者說背後的勢力是誰? 才是這篇新聞的重點。
星法人擬提國際仲裁 台新金拿彰銀添助力
2016-07-19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彰銀案再掀波瀾!持有台新金控(2887)股票約1300萬元(台幣)的新加坡投資法人「Surfeit」主張,財政部奪走彰銀(2801)經營權,嚴重損及台新金投資人權益,因此,預計7月下旬來台進行確認,並擬援引「台星經濟夥伴協定」,提出跨海國際仲裁。
新加坡法人Surfeit投資持有台新金近1300萬元,但財政部拿走彰銀經營權,已損害其投資權益。(記者王孟倫攝)
台星協定生效後 首宗投資仲裁案
這也將是「台星經濟夥伴協定」於2014年生效後,首次出現投資爭端仲裁案。這家新加坡籍公司全名為
「Surfeit Harvest Investment Holding Pte Ltd.」,
主要負責人為具律師證照的印度籍新加坡人Ezekiel Peter Latimer。
它是在2015年6月起, 分3到4次買進台新金股票。
「Surfeit」以財政部在2014年底取得彰銀過半席次董事,導致台新金失去經營權、
影響投資人權益為由,依照「台星經濟夥伴協定」之規定,在2015年6月啟動爭端解決程序,
以書面通知經濟部請求協商。
經濟部是台星協定之我方簽署機構。促財政部讓出彰銀經營權
而「Surfeit」請求協商內容為,台灣政府應「立即停止彰銀經營權」及「履行2005年承諾事項,
支持並協助台新金取得彰銀之完整經營權」。
不過,「Surfeit」表示,從2015年6月至今,雖然經濟部與財政部曾以書面回覆,
但卻把重點放在其身分確認、公司登記或在星國營業活動情況等,但是對於請求主張,
沒有做具體回應,因此,擬依「台星經濟夥伴協定」規定,提交國際投資仲裁。
至於為何買入台新金股票?「Surfeit」在台委託機構表示,
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當年也曾參與彰銀標售案,星國投資人對台新金不陌生,
此外,「Surfeit」也另有投資兩檔台股,不只台新金一檔。
據指出,台新金也知悉本案,且已委任兩位律師了解事件發展與進度。
7月下旬將最後確認
相關人士透露,「Surfeit」負責人與委任律師事務所「KSCGP」將在7月最後一週來台,
主要進行最後確認,看是否還有協商機會。
若最終仍無法解決,將依台星兩國協定,逕行提請國際仲裁,
並建議由荷蘭海牙的仲裁法院為指定仲裁人,以日本為仲裁地。
「Surfeit」指出,財政部2014年底取得彰銀過半董事,已構成3大不利衝擊,
包括:「損害台新金投資彰銀原欲達成之經濟價值」、「影響台新金本身之銀行業務價值」
及「台新金認列新台幣148億元損失」;而這也使台新金全體股東權益,包括「Surfeit」在內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