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6

被動元件之群魔亂舞

yyfroy wrote:
可是,小弟我一直想...(恕刪)


小弟來回答你問題好了

1,日商認為中低階被動元件“沒有利潤”,所以把產能轉換為高階被動元件,所以才造成現在中低階瘋狂大缺貨
記得原因是“沒有利潤”

2,台商因為瘋狂大缺貨報價調漲了10幾倍這是大家想不到的,所以說”未來非常美好“,因此股價一飛沖天
單純缺貨卻變成”未來非常美好“

3,今年旺季瘋狂大漲價過後,到明年旺季還有一整年的時間,所以各大廠有一整年的時間在淡季時備料,更改設計去避缺貨的料,還有等新產能開出來,因此明年旺季不缺貨的可能性相當高,如果不缺貨或是沒那麼缺貨,那這樣國巨650股票要賣給誰??

但就算明年旺季還是瘋狂大缺貨,但後年2020就百分百確定不會缺貨了,那請問大大你要在明年買股價650,然後後年元件報價從60塊變成4塊的國巨嗎??如果不會那明年會有國巨股價650嗎?所以你認為現在國巨股價是高還是低?


再補充一些
前妻賣股事件,因為也有人看好買進,所以也還好,但還是內部人大賣股份一定會影響市場信心

買回庫藏股,這件事就很奇怪了,若下半年還是很好,那為何公司要急急忙忙在股價最高的時候,買回庫藏股,目的是什麼??真的太奇怪了,正常人會解讀為已經看到何時會不好了,所以要盡快拉高股價,為何要拉高股價,你自己猜猜看,所以法人在庫藏股之後就開始大賣,個人看法參考一下就好
對了,會是誘空嗎?

看不清,這種券資比,其實我頭有點昏了,

這下午到晚上,瘋狂搜尋資訊與知識,前些日子太大意了。
t9996455 wrote:
小弟來回答你問題好...(恕刪)



t9996455大大,我不行了,要先去睡了。

明天細看您的留言。謝謝你。

這週末,好好檢討自己。
yyfroy wrote:
而且,我相信:您說嘲笑看空的人,也不是暗指我。我從不嘲笑他人。

是的~當然不是,只是看過類似的發言所以提出來您也不要見怪,因為某版就看過胡亂喊價說上看多少,然後崩了就說只是對自己的信心喊話.......而且早賣了
看錯人人都會,只是停損本來就不容易,因為太多經驗是停損完就漲,所以才不容易。
~~以上文字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意外~~
電子業上游材料和代工廠 照理說要有魚幫水,水幫魚的 長期合作默契.... 適度的砍價,或合理的漲價 都是良性健康的市場行為.

過去代工廠採購人員,對待 被動元件廠的態度,的確是高高在上,逐季殺價.殺到見骨,日本業者也沒什麼興趣搶食這塊大餅.
代工廠的採購砍價太過分,造成 某些業者乾脆退出市場不玩了,共需一時失衡,缺料報價上漲,也算是自食惡果.

但因為一時的缺貨,業者就把報價拉高10幾倍,大賺暴利,豪宅市場掃貨不手軟,甚至還搞競價投標,逼迫簽約否則斷貨,搞到大型代工廠上至董事長都雞飛狗跳.小型業者歇業關廠.
這已經有點趁火打劫了,傷害了彼此的信任和長期合作默契.

等這波供貨緩解後,幾大代工廠 一定會聯合祭出報復性的 殺價或制裁. 殺雞儆猴,否則會成為其他材料業者的不良示範,很多代工廠的利潤微薄,靠的材料costdown殺價,才能存活,絕不能縱容 各家材料業者,拿著雞毛當令箭, 全都跑到自己頭上撒野,予取予求.
問題是離緩解的日子還很遠很久,
日本業者看到的是車用市場更穩定毛利更好門檻更高,
因為高溫高壓制程要維持極穩定的品質很不容易做,
而且車子一台數十萬數百萬根本不在乎被動元件的價格。
一台百萬頂級crv跟車系統,車道維持等等輔助駕駛需要多少感測模組?
未來幾十年車子自動駕駛程度越高,高檔高價被動元件用的越兇。
MLCC 過去就像快炒店蔥花蛋裡的鹽巴調味料, 價格很低,少了它又不行,
當一湯匙鹽巴漲到比一顆雞蛋還貴,連大廚都捨不得用,菜單被迫得調高價格反應成本時,這已經失控了,市場很難長期維持這種狀態.

當MLCC廠,一個月的獲利就是一個股本的暴利時,產業裡其他阿貓阿狗自然會竭盡所能,搶食這塊牛排.

太平盛世,打造一台軍艦可能要2年, 戰事緊張危急時,所有單位全力配合,日夜趕工,造一台軍艦可能只要6個月,就能下水參戰.

平常生產設備下單裝機或許真要2年,但在市場價格需求緊張,報價大漲特漲時,生產設備日夜趕工,可能很快就能交機量產.

被動元件廠和設備廠很清楚,眼前這種爆利很可能只會曇花一現,不會長期都這麼好賺,想擴產搶黃金搶機會財就要盡快,循規蹈矩慢慢提升產能,後面就賺不到.

大哥也許怕產能提升太快,報價會下跌,不願把產能拉升太快,但 難保其他小弟,見利忘義,積極擴產,趁機收買人心,搶食地盤和市占率,順勢坐大,後來居上,市場地位重新洗牌,大哥被篡位淪落為park車小弟.
這波被動元件缺貨,
跟大陸車廠大掃貨有很大關係,
因為大陸想要在自動駕駛與5G通訊這兩方面領先全球,所以車用需求跑到日本被動元件廠,
5G通訊需要的被動元件也是變多。
被動元件未來幾年的景氣的確很好,不過籌碼面也比較亂。
五哥的採購要改變觀念了。時代趨勢是不可逆的。
jack_lee8888 wrote:
問題是離緩解的日子還...(恕刪)
不過,如果依此推論,賺錢的也應該是日本廠,國巨怎麼可以把別人的利多拿來說成自己的,而且技術門檻較低的反而很賺錢這個本身就很不合邏輯,它吹噓的那些未來電子應用需求也不是這幾年才開始,而它的獲利模式可以維持多久其實才是最大的問題,另外按照法說會陳老闆的說法,他跟他的前妻關係應該是很好的,賣股前都會來問意見。
  • 28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