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友達的彭董曾說,就算世界的面板廠只剩最後3間,一定有友達,隨著大環境的改變,也只有留給時間去印證了
markcfwu wrote:中共政府過去10年花了 5兆多台幣 買設備蓋廠,終於如願把全球面板市場最大的韓國兩家業者逼走, 大陸即將主宰壟斷了全球 7成面板市場.
那還不趕快對台韓面板廠來個超低價傾銷,趕盡殺絕
全球最大的兩家 彩電品牌也正好是 韓國那兩家,全球市佔率 超過 3成, 韓國現在終於把自己的面板廠關掉,以後改為花錢向 大陸外購面板.
大陸業者現在當然要設法賺韓國人的錢, 若繼續搞低價,等於是送錢給韓國人.
中共 5兆多台幣的投資,每年光利息負擔就是壓垮人的天價數字,長期以債養債, 現在若不趕緊回頭設法拉抬報價賺錢,很快就要發生債務違約了.
就算中國會計師很會做假帳,等到債務到期時,帳上現金千億,卻還不出3百億債務時,還是得現出原形,露出馬腳. 幾兆台幣的爛攤子,引發骨牌效應,後果難以收拾,
擴大市佔率,是過去的第一要務, 但現在大陸業者若還想多活幾年, 設法拉價賺錢,才是首要重點.
友達自從 2年前,領先全球展示了 12吋 uLED 樣品後,這幾年不知 是否有大幅進展,接近量產 ?
大陸品牌喜歡嘗鮮, 友達或許可以考慮讓 uLED TV 明年透過 大陸海信在CES發表...

印刷式 OLED 有機材料本身有早衰的問題, 比較適合應用在 手機 這類, 不會長時間持續點亮的 手持裝置上 ,用個 3~5年就能報廢.
TV,PC,NB,車載,廣告,教育... 螢幕需要長期間持續點亮, 就是 AMmini LED ,uLED 的天下了.
===========================
彭双浪在2018年8月指出,以現有背板技術來看, 可以 做到中尺寸的產品,如果是更大尺寸的產品將牽涉到電流驅動時的衰減問題,另外,在移轉技術上,現在大約是可以做到 10-20 吋的中尺寸產品。
大尺寸部分則有業者用拼接方式成更大的產品
他表示,Micro LED 具自發光特性,不像 LCD 是背光,會有一個邊,LED 拼接起來可以做到無縫,友達專長在背板,LED 部分則是跟夥伴一起研發,從背板跟組裝這一段,甚至到成品是友達的專長,但不會去碰 LED 這塊。
===============================
(拓墣產業研究院)
一般市場認知的Micro LED顯示器是採用紅、藍、綠三色LED組成,然而如前述,除了紅色LED晶片技術門檻高、產能有限、取得相對困難外,紅、藍、綠三色Micro LED驅動電流和晶片高度的不同,同樣讓三色Micro LED顯示器「知易行難」。
有鑑於此,友達12.1吋Micro LED顯示器全數採用藍光晶片,藉此將均一性、晶片成本、驅動電流等問題的複雜度降至最低,為了達到全彩效果,在部分藍光晶片上放上紅色與綠色量子點材料,透過色轉換技術,讓藍光晶片分別呈現紅光與綠光,搭配不需額外處理的藍色晶片,組成紅、藍、綠全彩Micro LED顯示器。
色轉換作法解決不少問題,但色彩飽和度與色偏差仍有待克服的問題。
===================
(12/14 新聞)
集邦科技(TrendForce)分析師楊富寶表示,台廠在Micro LED技術領先全球,是千真萬確的,因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電子產業及代工發展完整,具備發展新技術所需要的上中下游供應鏈,可即時支援及解決問題,這是台廠一大優勢。
楊富寶指出,韓廠主要優勢是掌握 全球品牌 及 通路 ,對於Micro LED上市的引爆點,具有相當大的主導權。
中國近兩年也極力發展Micro LED技術,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未來等到技術瓶頸克服,大量生產後,將加速Micro LED商品化,但也將加入與台灣廠商的競爭行列。
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全球專業代工與顯示產業研究團隊研究副總監徐美雯表示,台灣面板廠發展Micro LED顯示面板,受限於巨量移轉技術門檻,明年應該只有小尺寸面板量產,大尺寸產品量產可能還要等個1、2年,但也有面板廠推出藍光Micro LED搭配彩色濾光片製程,希望能提早上市。
徐美雯說,大尺寸Micro LED顯示面板無法快速量產,關鍵卡在巨量移轉技術不夠成熟,因為良率低,所以無法達到量產規模;而且即便明年廠商推出小尺寸Micro LED顯示面板,量產初期良率也偏低,價格同樣也會明顯偏高。
楊富寶預估,2020下半年至2021年將有機會看到售價超高的Micro LED手錶及電視產品,以高階產品規格上市。
至於Micro LED車用顯示器,因為要符合安規的認證,至少要3至5年才有機會獲得認證。
Micro LED製造商Mikro Mesa策略長陳玠廷解釋,Micro LED現階段除了巨量移轉技術不夠成熟,造成產品價格偏高之外,LED本身的切割成本也是重要因素,以時下流行的超高解析度(4K2K)電視面板為例,5微米(Micron)大小的LED晶粒,利用4吋晶圓可切割出1億顆以上的LED,但若尺寸改為25微米,切割顆數只有幾千萬顆,可切割顆數會大打折扣,也因此會再墊高成本。
中美第二階段可能就會觸及最棘手的 國企補貼談判,
一旦真的取消補貼, 郭董的 2800億廣州面板廠就 完蛋了,
陸廠未來幾年發展的戰略方針,就是.. 活下去.
沒有補貼又想活下去的一線生機, 那就是面板報價 至少要大漲 50%以上, 大陸的面板廠,才能斷奶,不靠補貼,自力耕生,活下去.
==========================
(新聞)
美中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大多數評論均認為美國作了讓步,更有說法是川普總統在貿易戰的威脅中敗退,中國的強硬派取得了勝利,而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除了未來的貿易更加棘手外,中國還會堅決抵制不符自身利益的經濟改革。
萊特希澤向媒體表示,預計有關協議的簽署儀式將會於明年1月的第1個星期內在華盛頓舉行。他說,簽署協議的將是雙方部長級官員,而不是兩國元首。
有關中國取消政府補貼、向外企開放政府公共採購市場,對外企歧視性政策等棘手結構性問題,則將留置第二階段談判去解決。
自去年貿易戰打響以來,川普一直自稱為「關稅人」,以提高關稅作為武器,不過在13日概述的協議來看,堅持貿易保護主義的川普,立場轉變之快令人吃驚。
白宮聲稱這個交易是個勝利,因為中國同意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但中國最高領袖習近平以及他的強硬支持者,則可能認為這個協議證明了自今春以來所採取的強硬立場非常奏效,並取得勝利,美國最終軟化了。
在達成協議前,川普今年已四次延遲或取消徵收關稅,這都鼓勵了中方有信心取得有利自己的最佳協議,甚至使北京 拒絕 談判中國政府 補貼本土產業 的問題。
川普政府的鷹派人物,一直認為中國的補貼做法會直接威脅美國企業。
今年初,中國的國家補貼問題是貿易談判的重點,以市場為導向的中方談判小組4月在華盛頓接受了初步妥協,然而立場強硬的習近平在最後一刻翻轉決定,開始重新談判;
中美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已然敲定,接下來,兩國會就「第二階段協議」、「第X階段協議」和「最終協議」進行後續談判,談判過程順利與否受多方因素所決定,且不確定因素將主要來自於美國政治,包括川普的競選壓力、媒體輿論質疑「川普未能取得最佳成果」等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