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鞋童 wrote:今天失業金數據公布後...(恕刪) 這個博主專業背景不錯找到大神的訪談有兩個心得:1. 千萬不要跟老黃對賭2. GPU訓練一代後就會落伍...Musk未來要蓋30萬片GPU 的AI算力工廠其他大廠可能也會跟進再參考這兩個心得NVDA還是值得長持...
Sinfield wrote:這個博主專業背景不錯...(恕刪) 谷歌前掌門人爲英偉達「搖旗吶喊」:AI霸主地位不可撼動!財聯社·谷歌前CEO Eric Smith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正計劃對基於英偉達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進行越來越大的投資,建設成本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②英偉達不會是人工智能領域唯一的贏家,但也沒有太多其他明顯的選擇;③競爭對手將很難趕上英偉達。作爲AI芯片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英偉達的魅力令人難以抗拒,甚至連科技大廠谷歌曾經的元老級高管也爲其搖旗吶喊。谷歌前CEO埃裏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近期在向斯坦福大學學生發表關於人工智能的演講時表示,雖然他並不擅長提供投資建議,但他在股市中看到了一個明顯機會。施密特口中的機會就是英偉達。他暗示英偉達股票值得買入,但同時強調自己並非是在薦股。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學本週發佈的一段視頻中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正計劃對基於英偉達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進行越來越大的投資,建設成本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不過,這段視頻隨後被刪除。「我正在與大公司交談,他們告訴我,他們需要200億美元、500億美元、1000億美元——非常非常困難,」施密特稱。他補充稱,自己是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的「密友」。施密特表示,這筆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將流向英偉達,該公司生產的數據中心AI芯片占主導地位,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實現了超過200%的營收增長。谷歌也開發了一種名爲張量處理單元(TPU)的芯片,可以與英偉達的處理器競爭,但仍處於早期階段。「如果3000億美元都流向英偉達,你知道應該在股市做什麼。」施密特表示。不過,施密特沒有對外透露他是否持有英偉達的股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視頻之所以被撤下是應施密特自己的要求,他在視頻中發表了有關谷歌辦公文化的不當言論,聲稱谷歌之所以在AI競賽中落敗,是因爲公司員工不夠拼命。施密特在2001年至2011年期間擔任谷歌CEO兼董事長,之後他將CEO職位交給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而他繼續擔任谷歌的執行董事長和技術顧問,最終在2020年初離開谷歌。據媒體報道,施密特於2010年創辦了風險投資公司Innovation Endeavors,目前仍持有約1.47億股Alphabet股票,價值約240億美元。此外,他還是一名慈善家,併爲幾個政府委員會提供技術諮詢。英偉達不會是唯一贏家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雲計算公司和領先的AI模型開發商對英偉達芯片的需求飆升,但華爾街眼下正在考慮一個問題,即英偉達的頂級客戶在AI基礎設施上的投入是否過多。英偉達將在8月28日公佈季度業績時提供最新的需求信息。施密特表示,英偉達不會是人工智能領域唯一的贏家,但也沒有太多其他明顯的選擇。他表示,他目前認爲,那些能夠在英偉達芯片和數據中心上投入更多資金的大公司,將在技術上領先於那些不能像他們那樣大手筆投資的小型競爭對手。「目前,只有三種前沿模型,它們與其它所有模型之間的差距似乎越來越大。六個月前,我確信差距正在縮小,所以我向這些小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現在我不那麼確定了。」施密特表示。Meta據悉已經購買了大約60萬塊英偉達高端H100芯片。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本月早些時候表示,訓練下一代AI模型Llama 4所需的計算能力將是Llama 3的近10倍,而未來的模型所需要的算力將進一步增長。與此同時,$微軟 (MSFT.US)$和OpenAI據悉計劃投資1000億美元建造「星際之門」(Stargate)AI超級計算機。「當微軟與OpenAI達成交易時,我認爲這是我聽過的最愚蠢的想法,把你的人工智能領導權外包給OpenAI和薩姆及其團隊。然而,他們正在成爲最有價值的公司。」施密特表示。施密特表示,競爭對手將很難趕上英偉達,因爲人工智能開發者使用的許多最重要的開源工具,都是基於該公司的CUDA編程語言。他還指出,AMD將英偉達CUDA代碼轉換並在自己的芯片上運行的軟件,目前「還未起作用」。--------------------------------------------------這篇文章乍看一下本來沒甚麼,不就是一篇利多NVDA的文章但是內情不怎麼單純前Google掌門人Eric Smith是在Stanford進行演講他以為是一個"閉門"小型演講所以開幹起來毫不客氣沒想到是直播罵得太凶扯得多後來被Stanford下架了我是從一位財經博主的頻道中一位網友提到才找到這篇報導這算是Eric Smith私下的真情流出以他的高度私下來評價NVDA看來NVDA真要長持....--------------------------------------這種小型會議念過研究所都知道大概就是Seminar邀請一些知名學者來演講只是美國名校的頭銜響亮請得動一些大神來演講台下大概就是一些教授或研究生所以不是一些商業化嚴重的場合純粹就是大神來給研究生一個talk過程輕鬆愉快講到興起不爽就噴真情流露沒想到是直播...講了太多不該在正式場合講的話所以刪除這個演講一定很精采....
Sinfield wrote:這個演講一定很精采.... 還找的到 有很多類似的 這個是我找到較完整的https://youtu.be/T_JKIkSf93Y?si=Zs20XZfBpPg-kvuZ施密特的確有講英偉達機會 我只是提醒:他以前有講過了https://youtu.be/YfHZYv2FUjE?si=13tk94naU0spZw5k所以本來 有想買賣NVDA的人 不要因為只看到“ Secret AI Conference at Stanford University” 有講英偉達機會 就改變你原來的想法===有關世界上各國AI競爭機會battle for supremacy knowledge between US and China will be a big fight他也有提到台灣:硬體強但軟體很糟他有說:台G新進博士畢業生要從工廠地下室開始 你能想像美國博士畢業生有可能有這樣的"工作奴性"(work ethic)嗎?(不知只是比喻 還是真的?)The rich get richer and the poor do the best they can....
Mavs41Forever wrote:還找的到 有很多類似...(恕刪) 看起來就是Stanford的某系請來大神的Seminar...以為是閉門會議,所以敢放炮,結果是直播...不知道是EE還是CS邀請他來一般來說, EE與CS的大咖教授大概也是美國的國家科學院院士, 也是IEEE fellow, 在美國科學界與"創投"界很有影響力,美國的教授是可以開公司的,跟創投交情好,有甚麼crazy idea就找一個博士班研究生來做.反正在美國頂尖名校博士畢業不一定要有SCI論文就能畢業,太前沿的研究失敗率很高,也不會有funding, 大概就是老師自己東挪西挪經費擠出來研究,稍有眉目就找VC,然後勸博士班學生畢業出來開公司!其實美國這些名校的博士生很樂意這樣做,因為只花幾年的時間來賭一個發財夢,公司IPO後就財富自由了,不然去那些google/Meta/Apple等大公司年薪頂多幾十萬美金!google的fresh PhD現在的行情好像是18萬,記得15年前才10萬出頭,反正美國人愛冒險賭個機會,失敗頂多再去大公司上班...2021年時,美國Berkeley的台裔教授Ming Wu 當共同創辦人的公司(Berkeley Lights)IPO了, 吳老師發了,他是我老闆的好朋友~題外話,Eric Schmidt 應該是德裔, Schmidt是德國姓,其實與英國的Smith 是同一個姓,美國白人德裔比英裔的多,只是N代了後被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