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

關於員工分紅的文章,請集中在此討論

tsaiyiyang wrote:
請教各位:那在技術頂...(恕刪)


用Option,

Option 通常有但書,幾年後才可執行,且淨利等Performance....要符合標準才可以,

Option通常可以用較低的價錢買股票(如果公司股價持續上漲),所以也會有稀釋的效果,

但是因為能執行Option 表示Performance有達到,而且股價上漲才有執行的價值,

表示有Options的人會努力讓股價持續上漲,加上Options的潛在稀釋效果有公開在財報裡,

所以算是公認OK的獎勵辦法。



台灣的股票股利:

1.無法留住人
2.無激勵效果,有人領太多還想立刻退休
3.大鍋飯,人人有獎 (以前更扯,連工讀生都領)
4.沒有Performance做但書,賠錢也發

其它稅的問題,還有扭曲財報,低估成本的問題就更嚴重了。
jcsun_matt01 wrote:
2008年費用化+市價課稅,TSMC 內部已經擺明不結構性調薪 (謎之音:想走就走..園區其他公司不見的比我好)
到時後這些基層工程師不想待or想爽爽幹...無人才=獲利能力降低??
......(恕刪)

不可能結構調薪的啦!
台積等園區公司不是笨蛋
結構調薪表示不管公司營運如何,公司都要付相當高的人事成本
費用化後,公司EPS都剩很低
結構調薪性週薪公司就不在有誘因了.

以後像TMSC這種公司,會把performance review放很重吧!
現在performance前5%和後5%的股票不會相差太大,最多20%吧!
以後會拉大到80%,只有前50%拿到股票
這樣可以降低股票分紅
又可以把員工的勞力最大化.
結果一定還是暴肝的一堆,然後一堆人叫沒有什麼錢..

看不清未來,只會叫每天加班加的好累
最後就是被排除在外的那個.
小豪 wrote:
用Option,Op...(恕刪)



請參考:

http://www.watsonwyatt.com/asia-pacific/taiwan/pubs/articles/2004/2004_04_02.asp

"2003年7月,微軟(Microsoft)總公司宣佈將不再發放新的員工認股權"
"新的限制性配股對員工的實質價值類似台灣的員工分紅配股"(註: 要列入支出成本)
"微軟這項決定有指標性的意義,反映了美國社會普遍對於公司濫發員工認股權對股東權益稀釋的反感"

woops! mymq
lihanlu wrote:
要是沒有這些不賺錢的公司留住一些人才,
台灣的人才早就外流光了,台灣還有什麼競爭力?
就整個歷史的觀點來看,這幾家政府大力保護的公司,
對於台灣的經濟穩定是很有幫助的。
...(恕刪)


無法同意你說的.
不賺錢的公司,產業就讓它走吧!
以前保護有其歷史原因,
但10年前,當"科技新貴"這個名詞開始出現後,就應該取消保護

留住一堆不會賺錢的公司來消耗資源,一點用都沒有
當這些公司都走了後,人才就會知道要反省自己,開始找真正會賺錢的公司和產業
半導體這種東西最早在美國興盛,現在美國TSMC是沒有人想去的公司
因為在他們眼中,這是落後產業
20年前,半導體到了日本,過了10年,日本人也不要了,只剩下研發留下
10年前到了台灣和韓國,就留下來了..

但不會賺錢的產業就是要讓它走.
不然到最後,連韓國都不要了.人家升級了.
我們還在死抓著不放,然後最後和大陸競爭

把分紅費用化,讓以為暴肝就該領高薪的人知道自己的貢獻是這麼渺小
爆肝值班和研發的結果,公司還是虧錢
也不用領分紅了
然後才會想想真正該作的事.
woopsmymq wrote:



請參考:

...(恕刪)


同意,任何公司的員工獎勵方案都應該多動腦筋組合不同方式,純用選擇權,會造成選擇權拿得多的高階主管的道德危機,一味衝高股價謀求短期利益但忽視長期股東權益,而且美國的股票選擇權大部分都不是發到基層員工手中。
JamesTan wrote:
我是以我們公司為例啦
四五年經驗的小工程師四五倍左右
高階主管如協理的話
本薪可能要漲四五十倍以上才抵得上以前分紅 (恕刪)


說真的,這卡股東油的比例過高,較小公司會造成長線法人投資人不敢進駐、股票流動性比較會有問題/股價波動性變高,如果已經是權值股,目前公司股價本益比就會被拉低。

woopsmymq wrote:
請參考:http:/...(恕刪)


很有價值的連結,

但是內文中好像只有MS取消Options,其他是改良Options,終究還是Options

如:IBM在2004年3月初也公佈了兩個具指標性意義的高階主管股票獎酬辦法。其中一種「加值型股票選擇權」

中間有提到:
英特爾(Intel)與思科(Cisco)就表示,將持續全面發放員工股票選擇權的做法,並認為如果限制發放,反而將使股票選擇權淪為高階主管獨享的特權。

總數減少應該是減少濫發的部分,不是取消這個方法。


該文最後的結論:
1. 加強與股東報酬的連結,如績效選擇權的興起
2. 股票選擇權費用化

完全指出台灣股票股利的問題,是篇好文章
isme wrote:
請問股東:
你還要做慈善事業喔?怎們一起去當員工好啦!
買股票就是要炒短線啦!長期投資?頭殼壞掉囉

就是因為員工分紅用股票, 給股東股利用股票造成的
一直印股票來擴大股本
到最後每股盈餘無法支撐股價
股價當然就會掉下來
這種一直印股票的公司當然只能玩短線

台塑系列的就可以長期投資
因為台塑系列不用印股票送員工的奧步

------

另外
如果不印股票送員工就找不到員工
那...台塑怎麼還沒倒???
不要說什麼高科技比較操, 不這樣找不到員工
台塑不操嗎?

怎麼比呢?股東出資,員工出力.............但造就成功的卻是員工

台積真的蠻操的............所以我覺得是該有這樣的報酬.........

如果沒有這種誘因......人才都跑光光........公司股價滑落.......相信也是股東不樂見的吧

我在一家科技公司當工程師...........正常上下班......雖然股票只領過一次.....但要我去台積電燃燒小宇宙(生命)

我是不列入考慮的..........生活嘛......幹麻過的那麼累........多賺了錢.......少活好幾年..........

其實科技產業操的工作真的不能與外面一般工作相比...........不但是時數長,而且用腦多....壓力大.....

有的又要在可能影響健康的環境..........
pcdataster wrote:
無法同意你說的.不賺...(恕刪)


To: PCDATASTER

其實, 你真的還滿有趣的, 搞不清楚狀況, 也還能這樣發表言詞, 可能要回家多讀些書, 再來吧!
不高興, 就自己來作啊, 不能, 就少說些話, 別人還會尊重你! 幫你加油啊!
  • 7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