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如果有殺下來~真的是買金融股的機會!
疫情結束後,外資一定回補金融股!
weber2654 wrote:
[2019/6/10(恕刪)
馬克一下
kim122 wrote:
錢不夠就學一元金發40-50 %就好啦 硬要發80-90%的思維也蠻搞笑,有點像平常出手闊綽的要他省一點很難


公股行庫配息牽扯到政府的歲入預算。預算前一年都編了,你卻配沒那麼多,政府會很頭大,政府頭大,你這公股董座要不要換人坐?
公股銀表示,雖然配發的現金遠不如2020年,還是會勉強擠出一些回饋股東


存股族小心荷包縮水!「大到不能倒」銀行再添1家2大金控配息 ...tw.appledaily.com › property
2020年12月6日 — 據了解,金管會11月下旬已當面告知第一金高層,將第一銀行納入系統性 ... 第一金盈餘配發率仍會至少維持6成
.................
政府會很頭大,政府頭大,你這公股董座要不要換人坐
證交稅 超收 就有了 現在的重點是 大到不能倒 又不賣地 又不賣分行 利差降 呆帳多 海外分行 金雞母變為怕有未爆彈 所以殖利率 5% 其中 4.5%是風險貼水 低檔股災接即可
刪文
vul34622 wrote:
公股銀表示,雖然配發...(恕刪)
vul34622 wrote:
下旬已當面告知第一金高層,將第一銀行納入系統性 ... 第一金盈餘配發率仍會至少維持6成,


其實我也不懂

為什麼適足率要拉的這急

宣布後一年就要到位
去年壽險保費年減近3成 業者估上半年投資型保單續夯
2021/01/19 10:43

壽險公會昨公布,去年全年新契約保費7837億元、年減28.7%。(本報製圖)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壽險公會昨公布,去年全年新契約保費7837億元、年減28.7%;其中,傳統型保單受各項新制衝擊下,年減32.9%較慘;投資型保單買氣則是下半年起回溫,全年雖為負成長,但減幅大幅收斂至13.7%,壽險業者認為,今年上半年看好附保證投資型保單可望持續熱銷。

壽險公會統計,壽險業去年總保費達3.02兆元、年減7.9%;新契約保費7837億元、年減28.7%;續年度保費2.24兆元、年增2.5%。其中,傳統型保單去年新契約保費5765.9億元、投資型保單2071.2億元,分別年減32.9%及13.7%。

公會分析,去年傳統型商品保費「跳崖」,主因去年2度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使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走低,加上各項新制衝擊、疫情影響,以及失扶險面臨損失率攀高,導致業者陸續停售等壓力下,衝擊去年傳統型商品銷售,不過,健康險去年逆勢成長7.7%表現最佳。

至於投資型商品去年雖是負成長,但下半年起投資型保單殺出重圍,各大壽險業紛紛搶攻投資型商品,買氣逐漸增溫,去年前9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仍年減28.4%、前10月減幅降至24.7%、前11月下修至年減19%,全年則為減幅13.7%,下半年投資型保單熱賣。

進一步觀察,去年投資型商品大賣,主要靠年金險投資型商品帶動,全年新契約保費高達2414億元、年減1.4%;相較下,壽險投資型商品持續低迷,全年新契約保費僅988億元,年減42%,較前年1703.2億元幾乎砍半。

展望今年,壽險業者分析,去年類全委保單表現亮眼,但各家公司都有推出類似保單,今年能否持續吸引保戶,將會是挑戰,不認為今年可延續熱賣;今年上半年更看好附保證(GMDB)投資型保單將熱銷,但下半年可能將有新版附保證商品,市場接受度仍不確定。

業者認為,今年投資型商品仍會是市場趨勢,但目前投資市場已很好、股市一直創高,投資型商品能否延續熱度還要持續觀察;整體來看,今年壽險業仍具挑戰,除可期待疫情趨緩,目前還看不出其他利多消息。
.................

金融體質 與 獲利 似反比 又 理專事件還未發酵
富邦金今年有可能配2.5以上? (賺這麼大配發3成就有2.5)
國泰金今年有可能配2.2以上?
開放至今將近一季的現在,統計至1/15,前十名的排行中已沒有任何金融股,已全變成電子權值股,除了依舊佔據王位的三支權值王以外,第四名到第十名包含了鴻海(2317)、台達電(2308)、國巨(2327)、元大台灣50(0050)、同欣電(6271)、玉晶光(3406)。從上面的轉變,可看到短期內,散戶已將心思轉移到受外資青睞的電子股上。


盤中零股交易2021/01/15成交量前十名排行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資料時間:2021/01/15
【經濟彭博周報】負利率時代 歐洲銀行錙銖必賺
2021-01-18 15:54經濟彭博周報 編譯/陳律安


在「承平時期」,管理超過1兆美元資產的銀行家,對一些蠅頭小利大多不感興趣,但在這個負利率橫行的時代,銀行業就連1分錢也不放過,西班牙國際銀行(Santander)、荷蘭國際銀行(ING)這些歐洲大銀行,都尋求從存戶身上榨出更多營收。

歐元區銀行業近年來開始陸續收取各種費用,並調高手續費,代表負利率時代迫使業者把更多成本轉嫁至客戶身上。儘管這種做法可能導致客戶加速轉身投入數位銀行的懷抱,但也可能協助傳統銀行設法賣出獲利更豐厚的金融產品。

西班牙國際銀行前執行長、私募股權業者Magnum資本產業合夥公司創辦人柯科斯蒂格說,對銀行家來說,「如果你只在我這裡有個支票存款帳戶,那麼我會賠錢」。

消費者金融團體主席蘇芮茲說,銀行調高手續費,可能對薪水不穩定者,或無力購買金融產品者,造成較大衝擊,「銀行正在區隔獲利更高和獲利較少的客戶」。

若客戶未能滿足特定條件,西班牙國際銀行今年起將針對支票存款帳戶每月最多收費20歐元;西班牙外換銀行(BBVA)也開始對29歲以上存戶收費,影響非薪轉戶,或未用該帳戶支付帳單者。BBVA也開始針對櫃員服務收取2歐元,並收0.4%的轉帳費用。

多年來,ING一直在西班牙提供存款帳戶免費的服務,但如今已向客戶寄出電郵,表示若非薪轉戶或未符合其他條件,將開始對存款達3萬歐元(3.7萬美元)以上的存戶,收取10歐元月費。

ING聲明表示,這是利率已不停下探的不尋常時刻。西班牙國際銀行則強調,將不會對「忠誠」客戶收取新費用。其他歐元區銀行也開始提高新客戶的成本。

在亞洲和美國銀行仍享有正利率之際,歐洲早在五年前已實施負利率,衝擊歐洲銀行業者的放款收益,且業者若將現金存在央行,還得負擔數十億歐元的費用。丹麥從2012年即進入負利率時代,當地多數銀行已對存款超過一定數目的存戶收費。


在西班牙經營婚宴和外燴公司的英國人索菲,已注意到信用卡、簽帳金融卡及轉帳費用持續提高。他持有Unicaja銀行企業帳戶,得以豁免一些費用,但近年來被收取的費用仍增加四倍。他也留意到銀行開始推銷其他產品,例如房屋保險。

歐洲銀行業者增加收費,可能成為Monzo、Revolut、N26等數位銀行的契機,因為這些業者的成本較低,可承諾不收費以招攬新客戶。
.........................
台灣 的收費真的太低廉 銀行應是賠錢服務 民意代表 很會爭取 應該是自由競爭 多年前我在國外 開張支票 手續費超過100台幣 轉個帳 提款機提款 都貴鬆鬆 VIP限3次免費 現在收費應更高了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