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5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jazzman888 wrote:
但錢就是卡了兩個月,只能羨慕其他個股上漲!乏了,明天要開始出清了,面板再怎麼多空也不想管了,總之,產業別很重要,勝過公司經營,如是而已!...(恕刪)



依這1,2個月的狀況, 錢不放友達放其它股, 結果可能是更慘的 ( 賠更多), 所以想開些~ 哈哈!
日期 外資 投信 自營商 合計
05/07 9641 -450 4137 13328

難得買超 結果今天營收公布又自己開一槍..
聯合財經的標題是: 五一動能弱 友達4月營收月減12.2%.

51需求 和 四月營收 ,這好像是兩碼事? 記者以為是黑貓宅急便 島內24小時取貨,在家DIY組裝面板 或 麥當勞歡樂送,電話點餐,馬上送達.
面板製造後, 得安排出貨,飄洋過海,靜待海關抽驗, 排線組裝,燒機測試,鋪貨上架...通常得花費一個月以上,才能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上.

和碩今天法說內容,提到Q2營運將先蹲後跳.和碩預估通訊產品季減幅度將達30%到40%水準,下半年再重啟成長動能.

友達28號開法說時,主講人財務長理當已充分掌握 四月營收數字 和 五月產線排班表,以及 六月訂單forecast...等各項具體數字.

只淡淡的表示 IT面板和中小尺寸出貨萎縮,但電視出貨仍屬暢旺,整體出貨,ASP持平,出貨面積微增,沒有明確提出Q2獲利預警.

實際公布的四月營收數字卻是和投資者的預期,落差很大!! 難道也想學人家先蹲後跳,五六月上演大暴走嗎?pe#95

友達4月營收,YoY,MoM 都減少,以財報研究來看,真的不是好現象,
若有投資眼光來看,持有者,就要減碼看待,

友達第一季法說,營收增增加,如P大所貼文章,
****************************************************************************************************8
有一點值得安慰的是...過去幾年,友達的 每季 營業費用老是維持在 65~80億之間,遠比同業群創多了10幾億,群創產能和員工人數還比較多

今年Q1竟突然反常的大降10幾億,只剩54億. 照理說,公司賺錢,會增加RD研發分紅激勵獎金,增加營業費用才對,像群創就從Q4開始,營業費用暴增10幾億達 65~68億.

友達財務長解釋說,是因為內部研發機種簡化,所以每季才能省下10幾億的費用.未來也將維持這個低水準...真是讓人懷疑?

友達過去幾年不知把營業費用(管,銷,研)的錢挪去那裏用?每年都比同業高了30~40億, 律師費嗎? 還是研發留才費用?

********************************************************************************************

我看這一段法說,法人會如何想,
那以前友達所做的財報就有問題嗎,
營收增加,營業費用也會增加,那會減少,那減少財報就有問題,
而友達解釋說,是因為內部研發機種簡化,
那如果減化研發機種,那就代新產品研發減少,
以後開發新產品機重就少,
那市場競爭力就少,
那投資友達價值有多少。
好的公司研發費用是要一直增加,
才有競爭力,台積電就是這樣,
群創研發費用是一直增加,
前二年賠錢,研發費用還是一定水平,
我是沒看友達財報,不懂友達為何減少研發費用。

大摩列友達投資標的,那是半年前列的,
去年大摩還把群創列入還調升權重,
我追蹤群創籌碼,大摩也沒買群創多少,
小買一點,還比友達少,
而大摩一年調升四次,
投資比重,列入列出,
看看參考就好,
不用當真,真的外資自已有研究團隊,
不會去看大摩的報告做投資。
群創,友達法說會都說q2電視面板影響不大,IT及中小尺寸面板面板會小幅衰退,話沒說多久,友達就丟出令人意外的四月營收衰退訊息,蠻好奇隨後將公布四月營收的群創,會不會和友達一樣令人嚇一跳
上網google了一些會計知識..pe#96
存貨這個科目會出現在資產負債表。 銷貨成本這個科目才會出現在損益表。

會計學中成本會計的公式
(期初存貨 +期初原料 +期初製成品+期初在製品+期初半成品)+本期進貨 + 本期進料 - 進貨退回 - 進貨折讓 - (期末存貨 + 期末原料 + 期末製成品+ 期末在製品+期末半成品) + 總製造費用(人事水電,折舊攤提) =銷貨成本

公司存貨指的很可能是商品、原料、半成品或製品
公司總存貨 = 製成品 + 半成品 + 原料 + 商品

在一般初級會計學的損益表中只會看到最簡單的
銷貨成本 = 期初存貨 + 本期進貨 - 期末存貨 + 總製造費用(人事水電,折舊攤提)


我在想一件事,既然友達的 Q2產能使用率95%持平,ASP持平,出貨面積微增,四月份的營收卻比預期少了大約50~60億. 貨品和營收跑去哪裡了?

是不是暫時先把這50~60億 先打入存貨當作 資產保留,等5~6月,或Q3時, 再把它拿出來賣掉充當銷貨營收呢?

Q2 存貨需在當季的財報中,把其人事費用和折舊攤提費用等固定成本, 提列到Q2的財報裡的 銷貨成本中,造成Q2營收和毛利率下降, 但材料成本等變動成本可扣除.

假設是把這筆 50~60億 存貨挪去Q3的財報使用的話,營收就會從天而降,增加50~60億,但這時得將存貨的材料成本列入Q3的銷貨成本中計算, 但好像是 不用支付Q2存貨的 人事費用和折舊攤提費用等固定成本,因為已經在Q2財報中預先認列核銷了.

這樣一來, 是不是 Q3的營收,毛利率 和 獲利 ,就會被灌水變高了?
銷售量*銷售價=銷售金額(營業收入)
製成品賣出產生營業收入,
製程品未賣出則列入存貨,
友達營收差是銷量跟銷價的問題,
(市場需求下降或是產品定價過高---搶不到訂單,產品賣不出去)
似乎和存貨沒啥關聯...
明天收市後應該就輪到群創公佈四月營收了吧?
tremor wrote:
銷售量*銷售價=銷...(恕刪)
因為友達法說 提到 Q2產能使用率95%持平,ASP持平,出貨面積微增, 出貨面積xASP 大約就是營收.
若是 價格不好造成營收下降12%的話, 整季的ASP應也會大幅下降. 若訂單不好的話,整季的產能使用率和出貨面積,理當也會下降.這都不符合法說展望.

四月份的營收比預期少了大約50~60億. 貨品和營收跑去哪裡了? 所以我才會推測是打入存貨資產 .

群創2013Q4 , 2014Q1營收不好時,存貨就超過510億,到2014 Q3,Q4旺季時,存貨降到~340億,產能利用率明明滿載了,營收和出貨面積還可不斷衝高. 尤其在2014/Q3時,存貨一口氣大降73億,存貨轉營收,讓Q3營收,毛利率,出貨面積都達高峰.pe#97
財報,只是公司公布,讓投資者看到,公司想讓投資者看的東西

財報可以參考,但太過執著,只會見樹不見林

這是我老師說的
  • 380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