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為什麼公司發股息,股價就要除息呢?

呃?看來不止價值很主觀,連價值的定義也主觀
我們對價值的定義不同哦!!
所以大大們都覺得"價值=價格+估計的價差"嗎?
如果"價值=價格+估計的價差"這樣想我也沒問題

我覺得"價值=未來價格/現在價格"之類的比率
我就一直想說比值怎麼和除息加減的

"為什麼公司發股息,股價就要除息呢?"
恕在下直言,這問題害大大們一直解釋我都不好意思了,
LET IT BE了吧,重點是下面的。

財報數據中 有能看出是否填息的依據嗎?<--有沒有興趣一起來專攻這個?
選10檔有5檔填息即可。
直覺好像比判斷股價是否上漲容易。

之前我有作過陽明
我的買進價是19元多
最後出場價是9元還是10元多(忘)
但我的單位成本是8元初
很怪吧?我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
跌下來還腰斬作多怎麼賺??
我是利用波動
一直買有賺就賣
單位成本就一直降下來
缺點是無形的成本很高
而且風險很大,還好9、10元時我停了
不然現在應該畢業了
說來好笑,前年我又作了同樣的事
只是標的不同而且我改用程式交易
雖有信心但反而比手工賺得少
缺點同樣存在,所以我又停了

現在我是改用價值投資
功力不足,目前機笑差不多
不過覺得沒什麼風險,挺好
感覺比較有機會
缺點就是比較無聊

對這個主題很有意思是因為
如果可以預測填息
我就敢用之前使用的策略去重押了
應該超刺激的
alwayslee wrote:
財報數據中 有能看出是否填息的依據嗎?<--有沒有興趣一起來專攻這個?
選10檔有5檔填息即可。...(恕刪)

如果你是指事先,那是看不到。
報看到的就是盈虧和股東權益等等。有賺錢要不要配股息是董事會->股東會開會決定。
但會事先公告。
填息的依據,主要是看公司經營的體質。
一家經營穩健,獲力穩定,去除其它因素。填息應是在一年內慢慢到位。
幾天內就填息完成,基本上表示市場不成熟,也可以說股民健康度不夠。
alwayslee wrote:
我覺得"價值=未來價格/現在價格"之類的比率
我就一直想說比值怎麼和除息加減的

這是做價差的人蠻常見的觀點, 你的想法沒有錯呀... 做價差的人
本來就是在預測未來價格, 而除息很容易被解釋成不當干預, 蠻容
易理解的. 我想, 就年年都會吵這話題, 就年年大家聊聊, 多溝通
觀念就是了~

交易所每天開盤都會有平盤參考價, 原則上就是昨天收盤價, 它的
是指 "該公司 1 股的股東權益的最後成交價", 拿天平來比擬, 天平
左端就是 "最後成交價", 右端就是 "1 股的股東權益(以及潛在的未
來機會與風險)". 天平的右端很少在變動, 至少在財報帳面上是一季
才會更新一次, 厲害一點的人可以按每月營收公佈去推估每月的最新
估計的可能權益數.

所以我們每日都期望天平左端的次日競價起點是由昨日的收盤價來開
始, 久了之後, 許多人倒是被單純化, 被制約成一種不經思考的習慣...

似乎做買賣的散戶朋友很少注意到看股價時, 應該天平右端要一起
看, 當今天市場開盤前上放在天平右端的東西跟昨天有差異時, 那天
平左端的參考價應該對應修正後, 才是競價的起點. 即便沒有任何人
提出參考價, 也應問自己, 今天的 1 股, 跟昨天的 1 股, 還是一樣
的東西嗎? 有習慣天平左右兩邊都看的人, 其實會蠻習慣除息後股價
應減除息值, 也會對除權的股價計算能理解.

只看左端, 會覺得價格不連續, 是被粗暴地強制設定. 但連右端看,
應該就能釋然於懷才是...

至於財報能不能暗示填息機率? 個人覺得每月營公佈較有機會, 最簡
簡單的說法, 在簡化產業市況的假設下, 假定公司毛利率與盈益率沒
有重大變動情況下, 每月營收與去年同期有顯著成長趨勢時, 就有可
能暗示今年有機會賺比去年多; 如果該檔股票向來都是穩健投資人的
喜好, 那這樣子就可能有機會填息 (當然我不是說幾天內填到滿, 只
是說趨勢上有機會).



sunyearhuang wrote:
填息的依據,主要是看公司經營的體質。
一家經營穩健,獲力穩定,去除其它因素。填息應是在一年內慢慢到位。
幾天內就填息完成,基本上表示市場不成熟,也可以說股民健康度不夠。(恕刪)


沒錯,我指的是事先的預測。而且我只要預測到會不會填息即可,退一步就不要貼息即可。

"一家經營穩健,獲力穩定"
這要條件要篩選出來就不容易了吧,而且找到這種公司大約就存股
除非經營或獲利的情況有改變時,不然就專注在不交易
這個我覺得難度頗高。
我是有意外達成,小時候買的股票零股沒出(股價和台積電很像),又換券商,結果放了十多年,獲利比率上好像頗驚人......

"幾天內就填息完成"
這個我是覺得市場不會錯啦,哈哈。
或者用價差者價值來看(我自定義的價值),填息是應該的,不然就是價值方向改變了。

dancingra wrote:
這是做價差的人蠻常見...(恕刪)

好像也是
一般考慮到配息的問題
不會去想價差的策略(薄利多銷型策略)

"厲害一點的人可以按每月營收公佈去推估每月的最新
估計的可能權益數
."
不知D大月營收是怎麼看的??總覺得券商或YAHOO的月營收圖不好推估
我用季分類,公布營收不滿一季就不會出現31.0%那個黑標,請大大們指教一下


可能權益數指的是ESP嗎?

"在簡化產業市況的假設下, 假定公司毛利率與盈益率沒
有重大變動情況下, 每月營收與去年同期有顯著成長趨勢時, 就有可
能暗示今年有機會賺比去年多
"
很久以前我作過類似的統計,只使用累計營收%,時間約半年,填息和累計營收%不太顯注
但手工作所以結論是破損的,今年有時間我再用VBA作一次看看

感覺評估是否填息跟評價一間公司程序OR難度上幾乎一樣,只是驗證時間長短不同

去年我們在股海大的討論串有討論過同樣的問題
那時我剛學會計沒多久,還在想分錄在哪裡
(我好像找不到解答,公司發行股票,認列的折溢價(有解),年底股價不同時是否需再重計折溢??https://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Title=%E8%B3%87%E6%9C%AC%E5%85%AC%E7%A9%8D)
同樣的問題
不同的時間去思考
收獲不太一樣
我覺得還不錯啦
期初期未自己公司的股價跌1元,要不要認列減損
想想應該不用
有的話EPS好像就少1
alwayslee wrote:
不知D大月營收是怎麼看的??

也許你可以看看這個: https://statementdog.com/explain/income.html
然後瞭解一下毛利率、營益率這些基本的比率的公式, 再考慮該公司的
毛利率及營益率變化有沒有什麼規律或波動很大, 如果沒有太大的不可
預測之波動, 那多半可以推估當月營收對 EPS (大略就是權益) 貢獻度.
若公司財務上沒什麼過度複雜, 業務情況穩定, 還能猜猜看當年度 EPS
會落在多少...

營收成長是很典型鼓勵投資人的訊息, 一般也會反應在股價, 這也是填
息的基礎動力. 而那種幾天就一口氣填息的 (尤指息值較大的), 其實
有時是反應過快, 畢竟還好幾個月營業成績沒出來呢, 真那麼有把握?

alwayslee wrote:
期初期未自己公司的股價跌1元,要不要認列減損...

不用啊~ 好比你開一間飲料店, 你的合夥人(另一股東) 一直換人, 股
權一直易手, 他們易手的喊價跟你的飲料店帳面有什麼損益並無關係.
(損益都是那些易手股東之間的賺賠而已, 飲料店照常營運...)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