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

新日光有沒有好消息阿


toafu wrote:
新日光不知道多久沒...(恕刪)



限電危機升,太陽能廠 Q2 虧損收斂搶進電廠市場
https://technews.tw/2017/08/16/solar-energy-plant-q2/

全台供電危機,蔡英文政府重申發展綠電的決心,對太陽能產業的推動可望更為積極,而在各縣市政府的公家單位或學校、豬圈、鹽灘地等,發展太陽能種電的意願也愈來愈高,國內太陽能電廠業務需求升溫。而以業者來看,第二季在急單挹注以及價格微漲下,無論是太陽能矽晶圓以及電池業者,第二季虧損都有縮小的跡象,第三季來看,矽晶圓報價仍為走升趨勢,而電池業者擁有東南亞產能者,則可受益在美貿易壁壘下的訂單挹注,東南亞廠區的稼動率以及溢價都較台灣生產來的優惠。

依蔡政府規劃提升各類再生能源的裝置,在太陽能的部分,預計在 2025 年太陽能累積安裝量達到 20GW 的目標,為了達到此目標,推出太陽光電 2 年計畫,目標自 2016 年的 7 月起到 2018 年的 6 月期間,需新增 1.52GW 的太陽能安裝,以台灣政府提出 2025 年累計安裝 20GW 目標來看,每年國內平均將有 2GW 的市場需求,也推升國內業者積極搶進太陽能電廠業務。

以中美晶來說,今年則全力搶攻台灣市場,進行太陽能屋頂型、地面型及水面型的電廠規劃投資及興建開案,且中美晶集團旗下的旭鑫能源日前購入白陽能源 100% 股權,該公司先期建置開發超過 4.3MW 地面型太陽能電廠,是在台灣嘉義東石、布袋等地,區域整合最集中且佔地面積最大的地面型電廠。

新日光則與集團的永旺能源,布局太陽能電站案場,主要集中在美國、英國、杜拜、日本與台灣等地,將採用完成建置、併網之後出售,而不會自己經營電廠。

而以各家太陽能業者的營運部分,在受到中國市場部分原預定在 630 併網的專案補貼遞延,加上因美國市場 201 條款的貿易障礙,推升需求,太陽能產業鏈的電池與矽晶圓價格於第二季下半起漲,業者稼動率提升,推升國內太陽能廠茂迪、昇陽科、昱晶、太極、元晶等業者第二季虧損收斂。

而在近期市場部分,目前矽晶圓仍然維持漲勢,電池報價則維持持平,另外,201 條款事件持續推升台廠有在東南亞設立廠區的需求,東南亞廠的訂單已到 8 月,且享有較高的溢價,帶來價格支撐。但 201 條款預計在 9 月會有初步的裁定,則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素。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更新】全台部分地區大停電,對科技產業影響一覽

sean330072 wrote:
一日行情~只不過是跳電而已的一日行情
又不是本質業機上的改變~就在那做夢~哀


那您趕緊借券放空
賺它個滿鍋滿盆去
從6/1至今,借券賣出17389張,還券共17593張,總共跌了0.6元,請問單兵如何作戰。
上次問營業員是否還可以出借股票,他回答已無需求,是已經借好借滿的意思嗎?!
昨天沒有借券賣出耶~要走出低潮了嗎?還是不小心忘了賣


至少沒再破底 , 目前慢慢有至穩現像

如果第三季有賺, 應該會上升個1-2元吧

r651107 wrote:
昨天沒有借券賣出耶...(恕刪)
toafu wrote:
至少沒再破底 , 目...(恕刪)

有些穩住,我12.40 買的部份,曾漲1元。
可能大家在等八月份的成績報告。希望不要太難看。
我查看了一下新日光去年的營收,今年八月份的營收超過去年八月的6.3億應當是沒問題,但以後的幾個月營收要是不能達到10億左右,那要往上攻的力道會是個問號。

看來新日光越來越越穩,外資經過幾天的小買,今天又大加碼。
星洲瑞銀也不再大賣股票了。
pdasung wrote:
看來新日光越來越越...(恕刪)


看起來情況真是好轉多了。

況且這種便宜的價格,現在不買還待何時!


太陽能 拚Q3毛利率轉正

本周太陽能報價大致呈現上游持平,下游小跌的局面。不過,因整體報價已比第2季有所改善,法人認為,太陽能廠第3季毛利率有機會轉正,但是若想獲利,仍有些難度。同時,第4季的能見度也未明。

根據PVinsights最新統計,本周多晶矽與矽晶圓價格均維持平盤,電池與模組價格則呈現小跌。另外,根據EnergyTrend的統計,也顯示矽晶圓價格持穩,單晶電池與中國高效電池價格小跌,其餘維持平盤。

台灣的太陽能矽晶圓與電池廠,第2季大多仍處於個位數負毛利率的狀態,其中以國碩(2406)、元晶(6443)及太極(4934)的毛利率表現相對好。隨著第3季至今的價格已比第2季走升,外界預期,包括茂迪(6244)、昱晶(3514)、綠能(3519)、昇陽光電(3561)、國碩、元晶、太極等,本季毛利率都有機會轉為正數。

據了解,已有不只一家廠商在第3季已出現單月正毛利的情況,不過在進一步扣除5%至6%的管銷研費用後,業者想營業利益轉成正數,還有需要努力的空間。

另外,由於政府政策推動發展太陽能,業者也更為積極切入下游模組與系統業務,如元晶正在屏東興建模組廠,第一期規模即達500MW(百萬瓦),茂迪則希望邀同業共襄盛舉,一起投入模組業務。新日光(3576)也在新竹設置新的高效模組生產線,初期生產規模200MW,昇陽光電的模組規模也擴增至120MW。
券賣休息了嗎?阿光是否該有一波漲勢了
最近壓力這麼大,政府對綠能還是沒甚麼作為!!


  • 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