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業績不好,事實上盈餘仍高於同期。只是有特別股的因素須提撥特別股將近5億股息給持股人,聯邦銀股本不大,扣除這筆金額後影響較明顯,所以EPS變得不漂亮。這筆錢紮紮實實是從公司的獲利發現金給投資人,在這幾年發行特別股籌措營運資金,投資金融科技及設海外分支,待特別股發行期結束後,既不影響股本膨脹,也或許獲利的潛能,也將因這段期間的投資策略奏效而提升不少。
老實說個人覺得這件事怪怪的,為什麼特別股的股息和普通股的股息在財報上的編制會有所不同?普通股的股息並不會影響"損益表"上的EPS,只會在現金流量表上有"股息支出"一項為何特別股的股息卻會影響"損益表"上的EPS?等第二季財報出來再來確認是否真的這樣編。DeNASTARS wrote:須提撥特別股將近5億股息給持股人,聯邦銀股本不大,扣除這筆金額後影響較明顯,所以EPS變得不漂亮。...(恕刪) 謝LKK大的解說:總之公司自結的數字並不符合一般會計原則,在自結的公告上也有附註未經會計師查核,所以目前還是等第二季財報出來才知道正式的數字。感謝註:上述資料均係自結數字,未經會計師查核或核閱。
七二法則 wrote:老實說個人覺得這件事怪怪的,為什麼特別股的股息和普通股的股息在財報上的編制會有所不同?普通股的股息並不會影響"損益表"上的EPS,只會在現金流量表上有"股息支出"一項為何特別股的股息卻會影響"損益表"上的EPS?等第二季財報出來再來確認是否真的這樣編。 您的疑問,我試著解釋看看。聯邦銀特別股要不要發股利,裁量權在公司,因此其應配股息必須等確定後公司才會列帳。又因為其配息順序優先普通股,聯邦銀行是董事會決議發放金額後,公司計算普通股每股盈餘時就會將淨利扣除特別股股利,一般是在第2季董事會宣布股利,因此半年報以後的EPS就會扣除特別股股利。以上是聯邦銀的作法。本人認為其處理方式並不是很妥當,因為特別股是固定利率付息,債息明確,在發布EPS訊息時依會計充分揭露原則,應該每月認列其應計數額。而不是等公布後才一次性認列去年份的債息,本年度部分卻遞延至下一年認列。ps:聯邦銀的會計揭露方式是經會計師核閱或簽證通過(半年報、年報)。
有些有特別股的公司我的看法請大家參考不一定全對公司發行特別股老闆優先認購特別股公司賺錢優先發給特別股老闆就可以優先配到錢然後剩的在發給一般股已經先發給特別股了就沒只能發一點給一般股然後一版股股價低然後老闆在低價買回一般股然後等特別股到期不需要發錢給特別股了只能發給一般股因為老闆一般股買的低所以eps就高飛了
hollejerry wrote:有些有特別股的公司我的看法請大家參考不一定全對公司發行特別股老闆優先認購特別股公司賺錢優先發給特別股老闆就可以優先配到錢然後剩的在發給一般股已經先發給特別股了就沒只能發一點給一般股然後一版股股價低然後老闆在低價買回一般股然後等特別股到期不需要發錢給特別股了只能發給一般股因為老闆一般股買的低所以eps就高飛了 您的論調很好驗證。1. 認購特別股是誰認最多,不是原股東,是壽險業及機構投資者。2. 比較普通股及特別股股利之殖利率。3. 大股東的持股成本很低,一般是低於票面額,而認購特別股的認購價跟散戶一樣,並沒優勢。由以上3點就知您的論述只是您個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