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oing wrote:我女兒,兒子分別唸松...(恕刪) 家住附近,只代表他們家房子不便宜,不代表他們收入高。很多人只是剛好祖先買房子買在台北市。我念成功高中時,十個至少也有七八個要通勤。大家看起來也沒有特別有錢,稱得上小康的也沒幾個。
paroing wrote:我認識的那位朋友民國...(恕刪) 這個是少數吧!中華電信有幾個員工有這個薪水?這個問題實在很難討論就GDP來看一個人就是2萬美金60萬台幣如果家庭年收入有120萬就在中段班了看來真是前10%的家庭都來01上了呵~~~~而且GDP中有一部份是像鴻海那樣的公司把在大陸創造的生產算回來台灣的GDP另外有一部份則是拜不動產漲價所次所以,真實會低於這個價格如果真要知道問問在國稅局的朋友就知道了題目是「一般雙薪家庭」這樣的家庭都的繳稅國稅局資料一調就知道平均是多少了就小弟私下了解高所得的家庭並不多
我們是住在上海的台灣家庭也說一下我們在這邊的狀況我們全家是2大2小之前雙薪年收入加上年終獎金大約是台幣350W目前單薪大概降到190W每年返回台灣兩次(過年與暑假),機票費用大約20W小朋友學費每年大約40W房貸每年約75W其他生活費大約每年60W基本上 目前單薪狀況,是完全無法存到錢之前雙薪狀況 每年大約存100W現在上海的費用 真的是高於台北不少如果比較中南部,那差距更是不小我在上海的台灣朋友雙薪家庭年收入在150W以下的其實很少單薪家庭年收入在120W以下的也不多不過最近大家都喊不夠用。。。因為 上海的物價漲太快
jeterman3628 wrote:看完這一整列的討論串...(恕刪) 01年齡層較高,因當初不斷擴廠擴產能,5~6年級前段班加薪幅度比這幾年的房地產更可怕,當初工作到30歲~35歲薪水加配股累積破千萬的不少,年薪直噴200~300後就不容易下來了,那年代資產兩三千萬幾乎沒法說嘴,因為有些會賺又會投資的都破億了,舉個例當初親友聯發科工作一年就撈了3500萬,也不是個案,科技業多的是我們七年級以後的沒遇到,但事情發生不過10來年
pan1203 wrote: 01年齡層較高,因當初不斷擴廠擴產...(恕刪) 認識不少目前40以上的幸運兒,靠之前公司的配股與認購,累積不少的財富資金,如果當時又投資了相較低價的房地產,現在更是躺著賺,可以移民退休了。但是時不我予生不逢時,現在一般家庭背景的年輕人要靠微薄薪水及屑屑分紅往上爬,老實說非常困難,就算你年薪百萬也只算是能過日子,所以老人們不要怪年輕一輩不努力,實在是時空環境不一樣了,同樣的努力卻拿不到相同的報酬,以前科技新貴咬著牙忍著等公司配股賺大錢的時代已經不在了。。。。。。
紅樹林 wrote:認識不少目前40以上...(恕刪) 沒辦法,人才斷層、技術斷層,之後的就是薪資斷層當初聯電一個資訊小工程師都200萬年薪,二流科大就可進一流企業非基層職務,更別其當初的國立理工學生混到副總的40歲前就可退休環遊世界討論到最後就一個重點~台灣99%企業就是沒辦法像德國一樣專注在技術領先年輕人怪內耗~事實上20年前許多大企業都是鬥爭內耗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