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

醫師薪水越來越低呢

im V wrote:
你今天能當醫生
是老天恩賜給你的一個使命
也是一個行善的工作

你有把醫好病人擺在第一位,成本擺第二嗎?
還是這只是你為了要賺更多錢的選擇?
若是這種心態,那我勸你不要浪費生命去當醫生了

還有錢少拿點會怎樣
除了不能買豪宅買名車
在台灣不至於餓死吧!


所以醫師都活該餓死累死?

不計成本醫好病人?
看一個病人虧一千塊 那醫師給你當好了
或許您家財萬貫 可以一天看一百個病人看二十年還不會餓死

如果醫師的收入減少負擔增加風險增加
誰要當醫師?

醫師這個職業如果條件變差 無法吸引好的人才進入醫業
最好的人才都去當賺錢不是罪惡用力賺錢也不會被罵的電子財金等職業
醫師變成過街老鼠 或是填志願時變成最後幾個志願時
相信這些選擇當醫師的人素質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當醫師的素質下滑,醫療品質相信也高明不到哪裡去

您想要給哪一種人看病?

開盲腸給付不到五千塊,
你得學多久才知道盲腸在哪裡?
你得學多久才知道病人是盲腸炎?(包括問診 做身體檢查 看超音波 看電腦斷層)
你得學多久才會劃下正確的第一刀?
你得學多久才知道怎樣將盲腸安全的拿出來?
你得學多久才知道怎麼照顧手術後的病人?(包括萬一病人已經敗血症甚至休克?)

萬一被告,求償四百萬 你要再多開幾台才賠的起?
個人建議板上的醫師不須回應這系列文章了

反正再怎麼浪費口水,沒有人會同情當今醫師的處境

就算醫師的月薪被砍到只剩三萬五

人家還是會認為: 很高啊!大學學歷畢業應該兩萬七就夠啦 !

時局如此,認命吧。
醫師薪水(平均)日漸下降,我想這是一個逐漸為人所知的現象。

這不代表大家都希望醫師餓死/累死,同樣的也不代表醫師都受到虧待。
就像有人持續強調牙醫可以領高薪,也有人始終認為那是一個廢科般,
是一偏之見,雖有其立論依據,但又不足以說服別人吧。

全民健保的餅無法變大(就不提沒補起來的黑洞了),就醫的人口又隨著
少子化而只會愈來愈少,但是醫師這個熱門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卻維持不變
甚至更多,從供需關係來說,除非國民所得持續攀高,政府另行開發入境
就醫診療或者出國行醫的新興市場,否則醫師薪資的下滑趨勢還蠻難改變的。

只是依照十年風水輪流轉的定律,薪資福利下滑應該會導致從業人口減少,
等到哪一天台灣突然鬧起醫師荒來,就會是醫師薪水再度飆高的時候了。
台灣的社會不會擔心醫師薪水高不高,
相對地, 希望薪水更低一點, 因為, 這樣可以引進大量的外籍醫師, 還可以再把醫療成本壓低.

台灣很奇怪, 錢一直外流, 外籍勞工一直進來, 失業率當然高,
偏偏還要繼續這樣的惡性循環....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其實看台灣的填大學第一志願, 可以看到其實都是金錢走向.

在我的大學時代, 第一類組的第一志願是台大國貿系 (國企),
當年台灣的國際貿易可是很好的.

曾幾何時, 變成台大法律系法學組.
(大概現在告別人的人特別多.....動不動就要告人)

第二類組則一直都是台大電機系, 台大物理系跑去唸電機研究所的也一堆,
都是看在高科技業的高配股, 以及所謂的免稅優惠.
(那些高科技的人都是靠一些好友交換訊息, 炒作股票,
又知道怎麼節稅, 所以賺非本業的錢比較多)

第三類組則一直都是台大醫學系.

總歸一句話, 傳教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本來台灣的小孩子被教育要賺大錢, 這個每一個科都一樣.
當有求於醫師的時候, 就說醫師要像聖人一樣, 希望醫師都是神,
當要告醫師的時候, 就不把醫師當神, 當作過街老鼠.....

醫療本來就是用錢堆積出來的行業, 傳教士的熱忱是治不好病的.
每個藥每個儀器都是成本, 生一個病基本消費是一天一兩千元,
生一個大病基本消費是一天一兩萬元.
如果像邵曉鈴這種的醫療, 基本消費是一天一二十萬.

台灣很多人吃米是不知道米價的.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White bear wrote:
我這個月要職 13 ...(恕刪)


我這個月要職 11 班
mouthwood wrote:
個人建議板上的醫師不...(恕刪)

大學跟冷門碩士
即使是公館那家
一個月薪水23000就有了(台北喔)

考得上醫科的
都很會唸書
不是誰都考得上的
對我來說
分數比天還高
薪水比較高也是正常的
??
Aquila wrote:
醫師薪水(平均)日漸...(恕刪)


你弄錯了, 醫師薪水減少的主因不是人變少,
反而是就醫人口增加, 造成總額被稀釋, 最後變成超過總額都是看一個,賠一個,
(可是你不看別人也會看呀, 一樣是被稀釋)
所以中區公會才規定診所要月休X天,
大醫院名醫要被限制看診人數,
也就是門診人看的少, 醫師平均實際收入反而才會增加

因為少子化, 小兒科和婦產科也希望總額能獨自分出來, 不然總額都被它科分去了

牙醫目前點值比較好, 但如果每個人每年都去洗牙2次,或是牙科和醫科一起算總額, 點值也會被拉下來,
到時牙醫師也會哇哇叫

台灣在20年內人口還是持續增加, 尤其是老年人口
ruby6436 wrote:
你弄錯了, 醫師薪水...(恕刪)

大大的總額是指健保還是指..
看不太懂....
??
zaza213 wrote:
大大的總額是指健保還...(恕刪)


總額就是總額預算, 是健保局為了防止醫療支出增加過快的方案,



基層醫療院所一塊大餅給你們診所分, 比如給你一億元, 你們看50萬個或100萬個都是這麼多錢,
當全部總就診人數太多時,點值可能1點變0.5元,
這時原本看一個給付250元就變成看一個125元, 這時單一診所就會衝量,
可是一堆診所一衝量, 點值又被拉的更低,造成惡性循環, 公會只好要求醫師休假才能把總就診人數拉低,
多的病人就趕去大醫院

大醫院也有自己的自主管理(這也是健保局的總額方案之一),
主要是自己和自己比, 醫療費用超過之前太多也是不給付,
一次給付1季3個月,
往往2個多月金額就滿了, 這時做的醫療都要醫院自行吸收,
所以每3,6,9,12月最後2星期,
醫師被要求休診, 不急的檢查, 住院和開刀需延後, 重症病人可能被往外推, 原廠藥改為台廠藥...
  • 5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