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5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TCL集團調研問答記錄》
(一)關於華星光電的情況

Q:如何判斷華星未來的盈利情況?

外部因素是行業周期性,很難改變。內部因素看,無論周期如何都要做到滿銷滿產,公司未來2-3年還有比較大的產能建成,會在現在產能基礎上增加150%。產能增加後,產生總的邊際貢獻也會增加,提高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和提高經營效率都有助於華星競爭力的提高。在半導體顯示的重資產業務中,做到滿銷滿產是企業把握主動權的關鍵。

Q:華星減少折舊情況?

華星T1生產線折舊今年到期,會減少十個億的折舊費用,到2020年T1全部折舊都到期,會減少20億的折舊費用,對效益有明顯改善。

Q:產能在增加,同行也有新線開出,貿易戰背景下,下游有下行趨勢,如何保證產能利用率?新產能投放後,對價格是否有影響?

目前綜合分析,未來 3年 整個市場是 供過於求

這一判斷是基於目前規劃項目全部建成而分析的,不考慮退出。需求量和產能之間有一個比例,正常來說產能高於10%是平衡的,但未來3年會高於25%,所以有產能大於需求的情況。華星對此有準備,所有產能開足是不可能的,但公司要做到滿銷滿產,目前稼動率在95%,另外5%是實驗產能。方法如上述,開拓新領域、新客戶,同時提升競爭力,提高效率和產品的技術能力。

價格一定受影響,過去幾個月價格一直下降。對於市場參與者來說,如果價格低於現金成本,就要停產。公司的效率體現在,當別人低於現金成本時,公司依然能夠做到高於現金成本。華星2012年投產至今,沒有虧損年度,所有全球的公司包括三星都沒能做到這一點。華星之所以做到這一點,是競爭力的最好體現。應對價格戰,就是保持自身的效率和競爭力,對手撐不住,就會退出市場

Q:華星光電毛利率、淨利率相對競爭對手高,是如何做到的?

效率和成本控製做得更好。產品的成本結構都相似,所以只有高稼動率、產品設計成本低、採購成本低。技術能力要高, 同樣55寸,成本差異不大,但價格差異大。

財務費用,資金管理是非常有效率的,華星在報表中,過去幾年的財務費用很低,

銷售費用,比例很低,因為公司40%產品賣給TCL系統內,另外20%賣給三星,是第二大客戶,三星是華星的股東,

這60%部分的銷售是不需要費用的,所以有優勢。

Q:AMOLED T4今年達產,產能情況、具體時間如何?

AMOLED今年下半年試生產,爭取在年底實現量產。

Q:三星的AMOLED是一半開一半關的情況,友商也有自己的產能。手機端的需求量看,相對看產能過剩,未來投產後客戶是否有比較明確的一項。如何折舊?

產業以三星為主,半年前三星占95%,現在90%,所以產業的技術門檻很高。已經有產能的L廠商、T廠商,產能開出比預期要慢,技術可能是一個原因。公司在決定項目建造時, 把達成技術標準作為最重要的工作。17年AMOLED開始在4.5代線試驗,目前已經可以做出全彎折的樣機,樣品已經在今年CES、2月份的移動通訊大會展出,樣品的性能是能夠達到三星的標準的,T4達產後,相信產品投放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另外從需求看,由於市場被三星長期壟斷,大部分廠家迫切需求二供、三供,L廠商供應A客戶去年沒能如期達成,H(華為)之所以沒有用三星,就是不想受制於三星。目前國內除H外沒有量產產品,其它下游廠商還在技術標準的探討中。雖然B(京東方)廠商已經穩定供貨H(華為)客戶,但國內廠商一定會發展二供、三供,這就是華星進入的機會。

公司的投入比較謹慎。6代線設計45k,第一期只投產15k。45K的LTPS投資了160億, 45k的AMOLED投資了350億。所以第一期先建設15k,有競爭力後再建設30k。TCL華星在產能擴充上一直比較穩健,從來沒有一年開建兩個項目,經營風險低。

Q:韓國三星收縮面板業務,聚焦OLED。如何看待未來的競爭格局,容量和前景?

三星OLED盈利性最好,取得了技術壟斷地位,聚焦是正確選擇。

另外從三星的業務結構上看,再做TFT-LCD大屏幕顯示沒有優勢。利潤結構上,大屏幕顯示是虧損的,顯示業務利潤基本來自OLED。新增產能除了在蘇州,大屏幕沒有再新增,現在主要是關注OLED。

Q:商用顯示產品市場的佈局情況?

三年做到銷量的20%以上。

Q:商顯的人員配備情況,改造投資情況,投入規模如何?

華星有商顯事業部,有完整的組織。商用顯示的資本投資不大,因為生產是基於現有產能,主要是投資產品技術開發費用和未來的市場推廣費用。商用顯示的業務模式是做屏幕,而不是做產品,因為產品由眾多的工程服務公司去做,國內有1000多家,比如教育、廣告、車載,都各自有專業的公司經營。TCL電子一直有商顯部門,也是華星的客戶之一。

(二)其他問題

Q:公司來自政府的補助、優惠是怎樣的規模?貿易戰 對補貼是否會有影響?

未來會有改變,現在的項目相關政策都已經確定,符合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則。因為在製定政策的時候,政府很關注項目的合規合法性。目前的在建項目,政府都是有資本投入的,也降低了風險,投產5年後以各種方式再收回政府持有的資產

Q:海外市場,貿易戰 有一定不確定性,黑電在海外有一定市場,具體?

目前實質影響不大,彩電和手機不在清單裡,全球市場影響也不大。即便影響到彩電和手機,其他國家市場也會有補償。TCL彩電銷售總量預計達到2800萬,美國是主要市場,這一部分和華星沒關係,但TCL電子已經在墨西哥擴大了工廠,如果對彩電和手機有波及,會在墨西哥生產彩電、在越南生產手機,規避貿易戰影響。

Q:黑電業務、手機業務是否整合到港股平台?

重組後,終端產品業務會整合在一個業務系統內,統一管理。至於整合形式不限於全部整合到TCL電子體內,要看未來趨勢。

Q:如果TCL的彩電業務在墨西哥生產,是否面板運輸困難?是否面板產品也會在北美佈局?

在國內或墨西哥生產相對比,55寸及以下在國內會有優勢,60寸以上在墨西哥略有優勢生產成本不會比在中國高。因為新的北美貿易協定下,在墨西哥生產可以避免3.9的進口關稅。所以現在在墨西哥工廠生產大屏幕,未來產能從200w擴大到400w。

面板運輸不存在困難,做成產品運到美國與做成屏送到北美再組裝相比,後者甚至更便宜

F(鴻海) 組裝廠在北美的大屏幕11代工廠計劃已經取消,現在看不可能在美國組裝彩電,手機也持懷疑態度。因為組裝並不是簡單的組裝能力,是需要產業鏈能力的。


========================

2018年華星光電實現營業收入276.7億元(人民幣),淨利潤23.2億元。

=========================

華星光電官方已經親口證實,大陸政府對 面板業過去那種 排山倒海的補貼政策, 受
中美貿易戰影響, 未來確定會有改變,現在的項目相關政策都已經被要求,必須符合WTO相關有限度的補貼規則.

川普加油!!


川普太晚發動貿易戰了,大陸前幾年就先放行太多新建產能,大部分仍在施工進行一半,陸續將完工量產,未來 3年 整個市場是 供過於求.

大陸業者自己承認,55吋的4K電視面板成本在200美元左右.可是現在大陸華星光電等業者 55吋的4K電視面板報價卻用 133美元低價傾銷, 等簽訂中美貿易協議後, 沒有了國家瘋狂補貼.面板市場報價應該就能回到合理成本之上.
aries168 wrote:
但是這8萬元也是股利收到多少,以8.5%的稅率計算,扣到這八萬元沒有為止,
所以可以當做這借券出去的權益補償150萬元,等於是完全免稅嗎?


Yes,

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有 幾十萬的免稅額和扣除額度.

如果你原本的薪資所得稅率已經是12% 以上, 多了150萬股利所得後,你的稅率和稅額還會更高, 這樣寧可不要那 8.5%的可扣抵稅率, 寧可把股票全部出借出去,拿到 150萬權益補償是不用計稅了.

如果你是退休族,沒有薪資所得,全家5口,有超過百萬的免稅和扣除額,那就可以考慮參加除息,因為配息所得,少於百萬的免稅和扣除額,你也是不用計稅,7月底時,還能拿到 8.5%,最高8萬的 國稅局退稅.


如果你的所得稅率只有5% ,那你就要斟酌,拿到這筆股息,會不會造成所得稅率跳升到 12%, 這樣就算拿到 8.5%可扣抵額,也是要補稅.

試著自己用 excel 建立試算表後,以後每年除息前,把所有免稅額,扣除額,薪資所得,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填入excel, 你就能快速 評估各種可能性,找出對自己最有利方式.

pqaf wrote:
Yes,每個家庭基...(恕刪)

感恩P大,讚嘆P大
aries168 wrote:
感恩P大,讚嘆P大...(恕刪)

借券的人 如果沒有賣出 (通常都沒賣出)
借券的人會在除息前還你 所以稅還是要自己吞

借券不等於 賣出券 隨時都可以還你 特別是除息前
另一個問題是
如果同意借券 也相當於同意此檔股票前景不好


可達瓜瓜 wrote:
借券的人 如果沒有賣出 (通常都沒賣出)...(恕刪)


請問為何借券人通常都沒賣出?
借的人不是要賺價差嗎?
先高價把借來的券賣出,以後再用低價買回來還你
為何會花錢借回去放著看?
aries168 wrote:
請問為何借券人通常都沒賣出?
借的人不是要賺價差嗎?
先高價把借來的券賣出,以後再用低價買回來還你
為何會花錢借回去放著看?...(恕刪)


借券的人 是拿來避險 只花一點點利息 就可隨時動用
不是為了賺差價
通常除息前會還你

不要把 借券 看成 融券

可達瓜瓜 wrote:
借券的人 是拿來避...(恕刪)


原來是這樣,感恩瓜瓜大
pqaf wrote:
《TCL集團調研問...(恕刪)


《科技》面板雙虎首季虧損,恐擴大

【時報-台北電】面板廠第一季營收出爐,由於大尺寸面板價格持續走低,友達 (2409) 首季營收667.05億元、是10年來單季低點,群創 (3481) 營收599.24億元,則是11個季度以來低點。中小尺寸面板價格回穩,彩晶 (6116) 首季營收持平。面板廠去年第四季本業均陷入虧損,第一季營收再探底,單季虧損恐將擴大。

友達公佈2019年3月自結合併營收為243.89億元,較上月增加17.4%,較去年同期下降4.6%。累計2019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667.05億元,較上季減少13.5%,年減10.4%,寫下2009年第一季以來的單季低點。

友達3月份整體大尺寸面板出貨量約968萬片,較2月份增加19.0%。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1,027萬片,較2月份增加50.7%。2019年第一季大尺寸面板出貨量約2,587萬片,季減9.1%,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9.3%。2019年第一季中小尺寸出貨量約2,496萬片,季減22.4%,較去年同期減少46.4%。

群創公佈2019年3月自結合併營收為205.74億元,較上月增加13.4%,較去年同期減少8.9%。2019年3月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1,012萬片,較上月增加21.9%;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2,236萬片,較上月增加29%。

群創第一季自結合併營收為599.24億元,年減10.2%,季減17.1%,這也是近11個季度以來的低點。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2,853萬片,與2018年第四季出貨量3,352萬片相比減少14.9%;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5,885萬片,與2018年第四季出貨量6,035萬片相比減少2.5%。

彩晶公佈3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約為12.1億元,較2月份增加36.9%,年減12.6%。3月份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為2,381萬片,較2月份減少26%,大尺寸監視器面板及自有品牌產品出貨量1.5萬片,較2月減少68.8%。累計第一季營收約32.6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衰退26.57%,季增2.26%。

華映3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2.83億元,較上月增加175.8%,年減少87.8%。3月份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為380萬片,較上月份增加313.5%。累計第一季營收約5.6億元,季減85.32%,年減91.82%。(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袁顥庭/台北報導)
ambitiously wrote:
《科技》面板雙虎首...(恕刪)

中國消滅 台廠面板廠的機會來了
等台廠倒了 就可順勢取消補貼了
pqaf wrote:
3. 若你只把 370張出借,自己留下 630張參加除息,那你配息日當天 就可收到兩筆錢,370張的權益補償不須繳稅,但630張的現金配息就必須繳稅, 明年你仍有 $1500 x 630張 x 8.5% ,最高 8萬塊可扣抵稅額.
..(恕刪)


P大再請問一下,
如果借券人借了那370張,但是他沒有賣掉且持有到除完權息
那我獲得的權益補償是370*1500=555000元,
這55.5萬元是不是要算在個人所得稅12%,且不能適用股利稅率8.5%
而雙向借券或信託借券是否可以看得到借券人有沒有把我的股票賣掉了?
感恩
  • 380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