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華星光電的情況
Q:如何判斷華星未來的盈利情況?
外部因素是行業周期性,很難改變。內部因素看,無論周期如何都要做到滿銷滿產,公司未來2-3年還有比較大的產能建成,會在現在產能基礎上增加150%。產能增加後,產生總的邊際貢獻也會增加,提高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和提高經營效率都有助於華星競爭力的提高。在半導體顯示的重資產業務中,做到滿銷滿產是企業把握主動權的關鍵。
Q:華星減少折舊情況?
華星T1生產線折舊今年到期,會減少十個億的折舊費用,到2020年T1全部折舊都到期,會減少20億的折舊費用,對效益有明顯改善。
Q:產能在增加,同行也有新線開出,貿易戰背景下,下游有下行趨勢,如何保證產能利用率?新產能投放後,對價格是否有影響?
目前綜合分析,未來 3年 整個市場是 供過於求。
這一判斷是基於目前規劃項目全部建成而分析的,不考慮退出。需求量和產能之間有一個比例,正常來說產能高於10%是平衡的,但未來3年會高於25%,所以有產能大於需求的情況。華星對此有準備,所有產能開足是不可能的,但公司要做到滿銷滿產,目前稼動率在95%,另外5%是實驗產能。方法如上述,開拓新領域、新客戶,同時提升競爭力,提高效率和產品的技術能力。
價格一定受影響,過去幾個月價格一直下降。對於市場參與者來說,如果價格低於現金成本,就要停產。公司的效率體現在,當別人低於現金成本時,公司依然能夠做到高於現金成本。華星2012年投產至今,沒有虧損年度,所有全球的公司包括三星都沒能做到這一點。華星之所以做到這一點,是競爭力的最好體現。應對價格戰,就是保持自身的效率和競爭力,對手撐不住,就會退出市場。
Q:華星光電毛利率、淨利率相對競爭對手高,是如何做到的?
效率和成本控製做得更好。產品的成本結構都相似,所以只有高稼動率、產品設計成本低、採購成本低。技術能力要高, 同樣55寸,成本差異不大,但價格差異大。
財務費用,資金管理是非常有效率的,華星在報表中,過去幾年的財務費用很低,
銷售費用,比例很低,因為公司40%產品賣給TCL系統內,另外20%賣給三星,是第二大客戶,三星是華星的股東,
這60%部分的銷售是不需要費用的,所以有優勢。
Q:AMOLED T4今年達產,產能情況、具體時間如何?
AMOLED今年下半年試生產,爭取在年底實現量產。
Q:三星的AMOLED是一半開一半關的情況,友商也有自己的產能。手機端的需求量看,相對看產能過剩,未來投產後客戶是否有比較明確的一項。如何折舊?
產業以三星為主,半年前三星占95%,現在90%,所以產業的技術門檻很高。已經有產能的L廠商、T廠商,產能開出比預期要慢,技術可能是一個原因。公司在決定項目建造時, 把達成技術標準作為最重要的工作。17年AMOLED開始在4.5代線試驗,目前已經可以做出全彎折的樣機,樣品已經在今年CES、2月份的移動通訊大會展出,樣品的性能是能夠達到三星的標準的,T4達產後,相信產品投放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另外從需求看,由於市場被三星長期壟斷,大部分廠家迫切需求二供、三供,L廠商供應A客戶去年沒能如期達成,H(華為)之所以沒有用三星,就是不想受制於三星。目前國內除H外沒有量產產品,其它下游廠商還在技術標準的探討中。雖然B(京東方)廠商已經穩定供貨H(華為)客戶,但國內廠商一定會發展二供、三供,這就是華星進入的機會。
公司的投入比較謹慎。6代線設計45k,第一期只投產15k。45K的LTPS投資了160億, 45k的AMOLED投資了350億。所以第一期先建設15k,有競爭力後再建設30k。TCL華星在產能擴充上一直比較穩健,從來沒有一年開建兩個項目,經營風險低。
Q:韓國三星收縮面板業務,聚焦OLED。如何看待未來的競爭格局,容量和前景?
三星OLED盈利性最好,取得了技術壟斷地位,聚焦是正確選擇。
另外從三星的業務結構上看,再做TFT-LCD大屏幕顯示沒有優勢。利潤結構上,大屏幕顯示是虧損的,顯示業務利潤基本來自OLED。新增產能除了在蘇州,大屏幕沒有再新增,現在主要是關注OLED。
Q:商用顯示產品市場的佈局情況?
三年做到銷量的20%以上。
Q:商顯的人員配備情況,改造投資情況,投入規模如何?
華星有商顯事業部,有完整的組織。商用顯示的資本投資不大,因為生產是基於現有產能,主要是投資產品技術開發費用和未來的市場推廣費用。商用顯示的業務模式是做屏幕,而不是做產品,因為產品由眾多的工程服務公司去做,國內有1000多家,比如教育、廣告、車載,都各自有專業的公司經營。TCL電子一直有商顯部門,也是華星的客戶之一。
(二)其他問題
Q:公司來自政府的補助、優惠是怎樣的規模?貿易戰 對補貼是否會有影響?
未來會有改變,現在的項目相關政策都已經確定,符合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則。因為在製定政策的時候,政府很關注項目的合規合法性。目前的在建項目,政府都是有資本投入的,也降低了風險,投產5年後以各種方式再收回政府持有的資產。
Q:海外市場,貿易戰 有一定不確定性,黑電在海外有一定市場,具體?
目前實質影響不大,彩電和手機不在清單裡,全球市場影響也不大。即便影響到彩電和手機,其他國家市場也會有補償。TCL彩電銷售總量預計達到2800萬,美國是主要市場,這一部分和華星沒關係,但TCL電子已經在墨西哥擴大了工廠,如果對彩電和手機有波及,會在墨西哥生產彩電、在越南生產手機,規避貿易戰影響。
Q:黑電業務、手機業務是否整合到港股平台?
重組後,終端產品業務會整合在一個業務系統內,統一管理。至於整合形式不限於全部整合到TCL電子體內,要看未來趨勢。
Q:如果TCL的彩電業務在墨西哥生產,是否面板運輸困難?是否面板產品也會在北美佈局?
在國內或墨西哥生產相對比,55寸及以下在國內會有優勢,60寸以上在墨西哥略有優勢,生產成本不會比在中國高。因為新的北美貿易協定下,在墨西哥生產可以避免3.9的進口關稅。所以現在在墨西哥工廠生產大屏幕,未來產能從200w擴大到400w。
面板運輸不存在困難,做成產品運到美國與做成屏送到北美再組裝相比,後者甚至更便宜,
F(鴻海) 組裝廠在北美的大屏幕11代工廠計劃已經取消,現在看不可能在美國組裝彩電,手機也持懷疑態度。因為組裝並不是簡單的組裝能力,是需要產業鏈能力的。
========================
2018年華星光電實現營業收入276.7億元(人民幣),淨利潤23.2億元。
=========================
華星光電官方已經親口證實,大陸政府對 面板業過去那種 排山倒海的補貼政策, 受
中美貿易戰影響, 未來確定會有改變,現在的項目相關政策都已經被要求,必須符合WTO相關有限度的補貼規則.


川普加油!!
川普太晚發動貿易戰了,大陸前幾年就先放行太多新建產能,大部分仍在施工進行一半,陸續將完工量產,未來 3年 整個市場是 供過於求.
大陸業者自己承認,55吋的4K電視面板成本在200美元左右.可是現在大陸華星光電等業者 55吋的4K電視面板報價卻用 133美元低價傾銷, 等簽訂中美貿易協議後, 沒有了國家瘋狂補貼.面板市場報價應該就能回到合理成本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