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0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雙OLED手機

現在OLED價格已經爛到可以做雙螢幕手機了~
最近天氣冷,友達的交易量更冷, 國際股市波折不斷,面板產業利空持續....電子產業幾大主流,股價跌幅明顯,明年前景也不樂觀.

融資水位續創新低,只剩7萬多張,去年此時的融資水位可能有30幾萬張,股價在區間小幅上下,算容易脫手, 應該沒人因為腿麻跑不掉吧.

持股沒信心,想賣的人,大部分都賣了吧, 想買的人,可能都在等低點找機會進場.

照川普的強勢作為看來,甚至不惜動用總統特赦權等手段 ,干涉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的追訴,就是要推動 中美貿易協議能夠在3/1前完成.

中方很可能在這2個多月內,完成 美國貿易代表所強力提出的 取消不當補貼等要求.讓中國的貿易結構,徹底回歸WTO的公平自由精神.

TobyDD wrote:
其實我更想知道,最近...(恕刪)


以籌碼來看繼續持有會比較好,因為融資變低、外資持股也持續變高,但友達又很常歪資買上去後又一路倒下來,這實在也是難講
回到基本面看,如果是長期持有,一年配個5%殖利率,明年就該起碼配個0.65,但以今年這種保守配法,盆董又說供過於求會是常態,或許明年
monfies wrote:
盆董又說供過於求會是常態,或許明年

今年配息只有$1.5,不如早先外界預期, 盆董選擇保留大筆的現金不願發放,除了要應付報價下跌風險,並 積極大量打消約400億長短期負債外,另一個原因今年竟然還編列450億的大舉資本支出.... 都知道產業嚴重供過於求了,還做如此大的投資?

光是在 打消負債 和 買設備的資本支出,另外還要支付144億的股東分紅, 今年就流出超過 950億現金,但營運現金流入卻只有約500億,且沒有新的聯貸案,就沒有新的現金流入,加加減減後,整體友達手上現金水位大幅降低, 影響到今年的配息率.

據說,原本專注生產65吋面板的龍潭6代廠,今年進行大舉更新,升級產線自動化設備,朝高價值的產品線轉移,並縮減大量人力資源 .
其他 5代線.7.5代.8.5代可能也有同步投入大量資金,升級自動化設備和生產技術.

友達每年的人事費用支出高達450億,花完這幾百億的設備自動化投資後,我希望能把每年人事費用降到 300億以下.

花完今年這筆450億大錢後,也許明年的 設備更新支出可能會降到200億以下,手上資金就不會那麼吃緊,希望配息率可以提高些.

pqaf wrote:
今年配息只有$1.5,不如早先外界預期, 盆董選擇保留大筆的現金不願發放,除了要應付報價下跌風險,並 積極大量打消約400億長短期負債外,另一個原因今年竟然還編列450億的大舉資本支出.... 都知道產業嚴重供過於求了,還做如此大的投資?
光是在 打消負債 和 買設備的資本支出,另外還要支付144億的股東分紅, 今年就流出超過 950億現金,但營運現金流入卻只有約500億,且沒有新的聯貸案,就沒有新的現金流入,加加減減後,整體友達手上現金水位大幅降低, 影響到今年的配息率.
據說,原本專注生產65吋面板的龍潭6代廠,今年進行大舉更新,升級產線自動化設備,朝高價值的產品線轉移,並縮減大量人力資源 .
其他 5代線.7.5代.8.5代可能也有同步投入大量資金,升級自動化設備和生產技術.
友達每年的人事費用支出高達450億,花完這幾百億的設備自動化投資後,我希望能把每年人事費用降到 300億以下.
花完今年這筆450億大錢後,也許明年的 設備更新支出可能會降到200億以下,手上資金就不會那麼吃緊,希望配息率可以提高些.



1. 明年Q1面板廠就是準備吃土
2. 一家面板廠養活多少台灣家庭 , 就算損益兩平 , 光繳稅金給政府 , 發薪水給員工已經是功德無量 , 人事費用降低150億 ??
樓主要不要先算算你能分多少~~~~
3. 華映剛剛發了新消息 , 先來去關心了!!!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pqaf 2018-11-17 wrote:
工商時報【袁顥庭╱台北報導】

今年中小尺寸面板旺季不旺,中小尺寸 面板廠營運表現 明 顯 衰 退 ,華映(2475)第三季本業轉為虧損

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今年智慧型手機 需 求 疲 弱,而且華映、彩晶客戶以大陸手機廠為主,今年大陸市場受到中美貿易戰衝擊,而且人民幣貶值、影響購買力,下半年智慧型手機銷售衰退,白牌平板電腦銷售不振,使得中小尺寸面板旺季不旺。


==============

華映 2015年淨值只剩 $0.56, 淨值差一點低於0,被迫下市. 幸好,2016年手機需求大好,華映逃過一劫,淨值又提升到$2 多.

但逃的了一時,逃不了一輩子,華映和彩晶 近年資本支出少,技術落後, 大陸京東方用 8.5代大廠鯨吞中小尺寸市場, 大陸高階LTPS和 OLED產能過剩, 華映和彩晶 賴以為生的傳統 a-Si 面板,價格崩落.

華映Q3 淨值又只剩 $1.44,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全球手機需求滑落, LTPS和OLED 殺價搶單, 華映和彩晶未來虧損應可預期,

彩晶淨值$13,還可撐個4年,繼續上市,

華映恐怕 明年就要面臨下市危機了 ??

難道比預期 還提早了一年發生?
華映的產能、有兩座g4.5 一座g6. 福建還在蓋g6. 若這些都停了,佔全球產能多少?
monguly wrote:華映的產能、有兩座g4...(恕刪)
華映專注是 中小尺寸, 就算關廠,對 PC/NB/TV 供過於求 ,沒幫助,
所幸大尺寸面板共過於求的情況只有5~10%,尚未失控,仍有機會靠人為調控.


至於中小尺寸, 全球的 OLED/a-si/LTPS 總產能可能超過市場需求,高達4成,已經失控....華映就算關廠,也是杯水車薪,影響有限.

光是大陸完工或計畫中的 6代新廠就有 10幾座, 韓國和日本也有很多座 6代廠.京東方甚至拿 8.5代大廠來大量生產手機面板...全球手機面板的總產能真的多到太離譜了. 得靠 雙螢幕 手機 和 車載面板,未來盡快成為主流,才有機會消耗這麼大的產能.

智慧手機一年需求15億台, 一座規模最小的 月產能只有2.5萬片基板的 G6,滿產一年就可生產 6千多萬片手機面板,規模較大的G6,每年可生產將近2億片手機面板, 全球幾十座 G4/G5/G6 產線.


========================================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13日電)中華映管公司今天董事會決議向法院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華映表示,原因是今年面板供過於求及美中貿易衝擊,造成面板價格崩跌,經營辛苦。

華映晚間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說明向法院聲請重整事宜。

華映目前只有6代線、一條4.5代線是生產主力,其他4.5代線甚至只淪為實驗線的局面,為提高經營效率,華映不但早已轉型,鎖定中小尺寸面板,近年更逐步降低消費型產品比重,提高工控、車載顯示面板等利基產品比重。

由於原本屬於華映轉投資的中小尺寸面板廠凌巨科技售予日商後,不但放棄消費型產品,專注利基型產品為活化資產,今天下午更宣布出售虧損的面板模組廠,一方面停止虧損,一方面更可挹注獲利。

總處長黃世昌表示,由於近期所有到期借款 須立即償還,加劇公司資金缺口加劇,目前面臨  停業  之困境,為了確保股東權益,依照公司法向法院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

黃世昌表示,目前負債總額為348億元,其中欠債債權銀行共127億元,其中台灣銀和京城銀是最大債權銀行。

華映聲明指出,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權宣告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加劇華映營運資金缺口,且將引致全體債權人加速對本公司催討債務,致使本公司營運資金嚴重不足而被迫停產,有暫停營業或有停業之虞。

========================================

董事會決議向法院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具大陸官方色彩的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要求償債是關鍵。

黃世昌表示,今年面板供過於求,加上美中貿易戰影響,造成面板價格崩跌,經營辛苦,中華映管迄今尚積欠轉投資的中國大陸華映科技貨款約人民幣33億元,其中逾期貨款人民幣20億元。

他解釋,華映持有中國大陸的華映科技26.37%股權,為最大股東,但第2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竟向華映催討欠款,於12月4日來函催告清償,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導致華映百分百控股的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向香港民生銀行的5300萬美元貸款無法順利展延,將於12月18日產生貸款違約。

黃世昌說,華映與子公司中國大陸的華映科技發生債務無法清償情況,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將有權宣告華映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必須立即償還,更加劇公司營運資金缺口,將引起債權人加速催討債務,致營運資金嚴重不足而被迫停產,有暫時停業或停業之虞。

此外,華映對  供應商  也有貨款未付清,為避免債權人做出假處分動作,黃世昌強調,華映認為仍有改善營運模式,重建更生的可能,為確保員工、債權人、股東權益,董事會決議依公司法向法院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

為確保本公司營運,華映董事會通過決議,向法院聲請重整。

為保障員工薪資及公司必要營運費用之支付,董事會通過與葉大殷律師簽訂二紙信託契約,信託總金額各以6億元為上限。
  • 380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