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3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謝金河臉書全文:

[走過死蔭幽谷的台灣慘業]

今天倫敦金融時報有一篇專文報導,美國可能禁止Nvidia等廠商出售關鍵晶片給海康威視等安全監控廠,這則新聞一出,大華股份股價重挫9.16%,海康威視股價重跌8.71%,但同樣的產業,台灣的安控廠從晶睿到奇偶,陞泰等卻全部漲停板。這個訊號正代表著中美貿易戰未來產業的新變化。

這幾年,很多產業都出現價格大殺戮,尤其是中國以國家補貼,業者爭相添置機台設備,漫無限制擴張產能,最慘的是太陽能產業,業者哀嚎遍野,然後是面板,LED,台灣的安控產業曾經有過美好歲月,晶睿,奇偶等都享受過一年賺一個股本的美好時光。但是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崛起,一下子拿下全球近四成的市占率,台廠滿地碎片化。這些年除了晶睿,彩富還能賺錢外,幾乎全面都陷入虧損慘狀。

今年中美貿易摩擦升高,美國全面限制海康的安控產品,台灣的業者如同經歷了一場森林大火,正準備從死蔭幽谷重生。未來有很多如同安全監控的產業,也會在中美貿易摩擦中重新洗牌,這些打不死的台灣慘業,有的可以得到重生。

====================================

在之前Q3友達法說會上,法人提問了友達有關於組裝業務的進展。這個議題除了群創有進度且自我公開外,在友達法說會甚少被關心的。看來法人也在算計著中美貿易若是惡化,面板下一步該如何趨吉避凶。

基本上美國會關注的:

一 是中國將以巨額國家補貼,不惜成本要切入的2025計劃,這將導致美國高科技產業落入如困境,影響美國利益的。
二 是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電信網路。

台灣面板廠要獲得美國的助攻,要等美中關係近一步惡化,川普對剩下2650億進口額課徵關稅。但只要去看一下剩下2650億的內容,就可以知道是一把雙面刃,實施可能性不是那麼高。

何時春風會吹向台灣面板廠呢?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想必三星和LGD現在一定希望美國趕快把中國掐死....

======================
不賺錢也要擴產,京東方花 465 億人民幣蓋第 3 條 6 代 AMOLED 產線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21 日 18:00

為了因應目前越來越多手機搭配 AMOLED 螢幕的趨勢,中國面板大廠京東方 (BOE) 日前在投資者大會上宣布,將建置旗下第 3 條 6 代 AMOLED 生產線,總投資達 465 億人民幣 (約新台幣 2,100 億元)。累計,京東方在 OLED 面板上總投資金額高達 1,395 億人民幣 (約新台幣 6,300 億元),旗下分別在成都、綿陽及重慶各有一條 OLED 的生產線。

根據京東方表示,在 LCD 面板方面,京東方旗下的 6 代以下產線,將逐步轉向車載、工控、電子標籤、醫療等利基型產品和感測器等應用性產品的市場。而在重慶、合肥和北京 3 條 8.5 代線則將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品結構,以因應手機液晶螢幕、筆記型電腦螢幕、顯示器以及 32 到 65 吋電視螢幕的需求。另外,福州的 8.5 代線將重點布局 43 吋電視螢幕和部分曲面產品市場。而合肥的 10.5 代線目前良率正在提升中,未來將主要針對 65 吋及其以上的大尺寸產品。

在 OLED 方面,成都 6 代 AMOLED 生產線已於 2017 年 10 月份達成量產出貨,整體良率已超過 70%。而該條產線產品主要定位在智慧型手機及穿戴式裝置適用的新型半導體高階觸控軟性螢幕上。而綿陽的 6 代柔性 AMOLED 生產線,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 2019 年投產。

而在成都與綿陽的 2 條 6 代 AMOLED 產線之後,京東方本次又宣布了將在重慶投資設立第 3 條 6 代柔性 AMOLED 生產線,其總投資金額與與成都和綿陽 6 代線相同,均為 465 億人民幣。設計產能也相同,也就是每月 4.8 萬片。未來,隨著這 3 條柔性 AMOLED 產線陸續投產,未來預計能夠奠定京東方在柔性 AMOLED 領域的市場競爭優勢。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18 年上半年,全球採用 AMOLED 面板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近 2 億支,占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 21%,也就是每 5 支手機中,就有 1 支是使用 AMOLED 螢幕。其中,AMOLED 產業的龍頭,南韓三星在 2018 年上半年的市占率高達 94.7%,也就是全球上半年 1.9 億支 AMOLED 手機都是使用三星的 AMOLED 面板,其次依序才是南韓 LG、中國維信諾、和輝光電及天馬微電子。因為京東方的 AMOLED 面板要到下半年才出貨,在 2018 上半年的前五大 AMOLED 廠商中還沒有京東方的身影。不過,京東方的 AMOLED 面板打入了華為的 Mate 20 Pro 手機的供應鏈中,進一步拉抬了聲勢。

而面對京東方與其他中國廠商的積極擴產,除了市場上瀰漫著對 AMOLED 面板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感之外,對京東方本身來說,在大幅擴產的背後,要如何賺錢就成了個問題。因為根據京東方 2018 年第 3 季的財報指出,當季營收為 259.91 億人民幣,較前一年同期成長了 4.79%。但是第 3 季歸屬於股東的淨利為 4.04 億元,較前一年同期則是大幅下滑了 81.4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其淨利也只有 1.2 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更是暴跌了 93.68%。因此,這種不賺錢也要擴產的作法,結果對市場是好是壞,有待後續的觀察。
買賣股票是自己的決定不是嗎?賠或賺都是自己的事情。之前就看到某分析師說國巨前妻賣股給某個神秘人,說有網友說因為有利多,所以神秘人才買,大概就是這樣,結果國巨怎樣了?兩樓都有獨特見解,我兩樓都有看過,友達就算買到賠也無所謂,自己買不到低點,又能怪誰。低買高賣,就是賺;高買低賣就是賠,簡單數學問題,但是點就是會看錯。宏碁我從13多就有在看,當時我買佳世達,佳世達漲的比宏碁快,不過今年領完股利就賣了,宏碁沒買過,而我剛買股票什麼不懂時,就是先認宏碁,然後發現有佳世達這個子公司,基本面比母公司好,股價跟母公司差不多,所以才買佳世達,後來發現又有相關的友達,反正都買佳世達了,也不差買友達就買了。宏碁是我親戚要我不要買,基本面沒非常好就沒買,另一層樓分析也很好。友達版主也說了很多友達相關的,我才稍微清楚友達面板。
投資初學者 wrote:
宏碁是我親戚要我不要買,基本面沒非常好就沒買
你親戚是好人也是內行人,或許知道點內情,沒有騙你.
有些妖股驚驚漲,靠的不是公司經營績效,而是 經營者或分析師藉基本面的一時假象當幌子,靠編故事畫大餅,用三寸不爛之舌,把死的說成活的.不知內情的人,瘋狂搶進,堆高股價,但 熟知內情的人,反倒是看到驚心動魄,不敢下手買進.
雖然你沒有像其他人閉著眼睛跟著亂買,沒能僥倖賺到那波投機行情, 但也沒關係別懊悔.這種投機炒作股 就像 比特幣,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這種投機股,盲目跟單去抬轎的後果....
手腳快,有跑掉,有賺的,就會出來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

手腳慢,沒跑掉,變賠錢的,就只能啞巴吃黃蓮,留下來洗碗,不敢吭聲,否則反而會被質疑,老師有在講,你自己有沒有在聽..

有些人走路不小心跌到臭水溝,意外撿到錢後, 從此就以為自己很行,以後每天出門都能這麼幸運撿到錢...

Acer_kewei wrote:
友達像中華電信,...


只要是分享與產業面,財務面,甚至籌碼面技術面有關的資訊,有人認同,有人可能不認同,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情緒性的發言謾罵,我想百分百是沒人認同的。

友達像中華電信,所以沒有研究價值。這句我就覺得說的淺了。如果對面板股稍加研究的人,就知道從去年底開始,全球面板股跌的有多慘,可以像中華電信的面板股,難道你不覺得必有過人之處,應該好好深入研究研究才是???

既然聊到宏碁,我也說一段過去的經驗。想當初宏碁股價曾漲到100 多,後來一路下跌,跌到70塊左右的時候,可能是經營階層受不了了,王振堂宣布實施庫藏股,騙了一堆散戶去護盤,結果一張沒買,後面又說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話。當然散戶不該只想搭庫藏股的車。但是我是認為這是事關公司誠信問題,公司既然說到,就要做到,尤其是這種品牌公司,一旦失去誠信,就一文不值了。

pqaf wrote:
你親戚是好人也是內...(恕刪)

我說他說的另一點好了,他說政府機關採購電腦要用國產的,他說的感覺宏碁品質不好。評良心說華碩早期我買的筆電真的很好,幾年前買得華碩筆電不知道是運氣不好還是怎樣一年內修了兩次,第一次還不到半年。每次要買電腦店員不知道為什麼都介紹要買華碩,以前是因為桌電保固三年要我買,筆電沒講什麼還是推薦華碩。
Acer_kewei wrote:
這裡沒有一個人看得懂財報的嗎? 十個人發言,九個人在胡說,(鴻海)這份財報算是還可以的,(恕刪)

鴻海第三季的財報連表現還可以你都這麼難以接受,今天大跌了嗎?今天大漲了嗎?似乎都沒有,市場得到鴻海第三季的財報表現,似乎比較認同我的還可以,如果認同你的心涼一半,目前應該就大跌5%以上了吧, 市場在收到新資訊時會表現這消息的好或壞,25分鐘過去了,這份財報似乎沒有心涼了一半的感覺。


別想到處踢館,旺宏樓,鴻海樓,友達樓,你都喜歡去展神通,還會搞分身術,裝神弄鬼....你還是回去宏碁樓吧 那才是你的磚長. 鴻海樓主沒去惹你,你也能跑去挑釁叫囂,笑別人全都看不懂財報,只有你最行,要別人秀對帳單,比獲利..要這樣比的話,那把錸德從$4 喊到 $19的人 和 國巨前妻,不就可以拿到冠亞軍.


宏碁的營運和股價,被你說的活靈活現的,蠻成功的...這點一般人真的不如你.

手上有股票時,就拼命喊多叫進,手上股票高點順利出脫後,馬上翻臉看空...髮夾彎,甩尾轉太快,小朋友跟不上就慘了

對比中華電信覺得倒是不如對比中鋼,同樣有大陸產能供過於求的問題,只是股價是鋼的一半
投資初學者 wrote:
我說他說的另一點好...(恕刪)
華碩早年產品是自家設計生產...後來,和碩和華碩分家後,有些產品交給其他仁寶 廣達..等代工廠設計生產, 並非由 和碩設計生產, 某些產品線的 售後維修,甚至再轉包給 緯創等負責.

電腦產品規格差異性不大,不外乎用intel,nvidia,Win10...,外觀造型變成品牌間的差異所在,這部分ID是由品牌廠決定,其餘設計驗證生產就交由代工廠負責.

品牌廠挑 代工廠,除了考量長期策略夥伴因素外,最大的關鍵是 Cost報價,
代工廠彼此間殺價搶單,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先搶到大客戶的訂單後,RD和採購單位再傷腦筋去 costdown,擠出一絲絲利潤.Costdown過程,不外乎要導入全新料件或 新技術, 為了costdown,鋌而走險,當材料商的白老鼠,難免就會有發生品質問題的風險,

就像台灣電信市場有 3大+2小 業者,彼此會祭出超優惠會爭取 攜碼跳槽客戶,想方設法要挖走對手的老客戶,甚至搞出 $88 吃到飽方案,
幾家台系代工廠 也是持續彼此挖對方牆腳,不計成本殺價搶單,經營的也是很辛苦.

至於品牌廠,
美系品牌,技術根基深厚,商用機種市占率高,出貨量大,可以拿到超優惠的 intel CPU 和 微軟OS授權費用,有其競爭優勢.

大陸聯想,當年花大錢吃下 IBM部分電腦業務,也拿到了 IBM那套嚴謹的設計驗證流程,品質其實不差, 且 電腦很多零組件在大陸製造生產,聯想以地主優勢,常有管道找到很多大陸業者,開發出 很多相同規格,價格更低的料件,聯想的產品,價格有其競爭優勢.

面對 Dell,HP,Lenovo ,apple 幾家大品牌強勢的競爭,台灣的宏碁和華碩一直經營的很辛苦.


==================

電腦相關品牌和代工業者,苦日子也很長,不會比面板業者好過...電腦業者每年要在貼近成本的報價中,想方設法擠出微薄利潤,有時還得冒險靠匯率操作,賺取不輸本業 的 業外收益.

大陸幾兆的國家資本,對台廠主導下,利潤微薄代工組裝產業沒什麼興趣搶進,但是 對面板業卻特別有興趣,拼命燒錢搶進.

因為,面板業商機前景很大,但壞在, 大陸業者的野心更大,老是想要整鍋全都端過去自己吃,國家投入幾兆台幣的資金,盲目搶進擴產,造成產能常常發生過剩,報價有持崩跌有時反彈,


但就像大陸面板新進業者,惠科所說的,代工組裝這塊已經看不到獲利機會了,但 面板這塊還是有機會賺到大錢,所以,原本組裝代工起家的 TCL 和 惠科 都仍在砸大錢搶進面板市場. 鴻海郭董也知道 代工組裝業未來的困境,所以不惜動搖老本,也要搶進面板生產和品牌業務.


報價崩跌時,面板機台就像現金焚化爐. 但報價反彈時,面板機台又像印鈔機生出現金,

京東方財報 在會計準則上雖是虧錢,但若不計入折舊費用前的 EBITDA,京東方一年可是賺走上千億台幣.

面板業年年跌價,每年產值還有 1200億美金, 比年年漲價的DRAM年產值 900億美金還高. 太多人都貪圖在面板產業裡印鈔搶錢,把原本肥美的市場都搞壞掉.

pqaf wrote:
華碩早年產品是自家...(恕刪)

我表哥是跟我說早期是在臺灣做的,所以華碩品質比較好,現在因為跑到大陸做,所以變差了,倒沒跟我說有分公司做。不過買時店員有說因為多了手機這產品服務沒那麼好了。現在3c產品要容易壞,才能讓消費者再去買,不然廠商賺什麼?現在都往這個去想。
  • 38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