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6

晨星~~


webwang6031 wrote:
摜壓是不一定要用信用...(恕刪)


今天M的成交量有一半是外資出脫。

這種見紅就大降持股的力道,持續好幾個月了。

我覺得M未來股價 "會出事"

希望不要影響到 m 太多...
webwang6031 wrote:
今天M的成交量有一半...(恕刪)
Dear wang兄,看您一路走來始終挺晨星的執著,
不得不令人佩服啊..也希望您最後能贏得勝利..
加油加油...

至於對晨星本身未來性的看法,
前面小弟已經說過很多了,就不再贅述了..
但我想提醒大家的事..
IC design house 輝煌的年代 "應該" 已過...
面對世界級的對手,再加上對岸民族企業的培養..
我只能說我看不到台灣IC產業光明的未來...
所以上星期才空了大M ...

再者,前面也有人講過了,
這兩間企業最好的方式是合併..
大M可以繼續專心在手機,小M可以繼續專心在TV..
可惜,台灣人習慣自己打自己,
總是喜歡把市場搞成一片紅海..
所以面對世界級的企業,就容易被一一擊破..
眼看著台灣的 DRAM & LCD 產業就快掛了..
真的不希望看到IC design也跟著沉了...
God bless Taiwan!!

IvanTseng wrote:
Dear wang兄...(恕刪)


巷子內的! 完全同意對ic design 的看法。
可惜,台灣人習慣自己打自己,
總是喜歡把市場搞成一片紅海..
所以面對世界級的企業,就容易被一一擊破..
眼看著台灣的 DRAM & LCD 產業就快掛了..
真的不希望看到IC design也跟著沉了...
God bless Taiwan!!


心有戚戚
吸納了市場上多數好手的M&m公司,竟只想不斷的cost down.
就好像擁有赤兔馬卻只想拿來做騎一次NT50的小生意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webwang6031 wrote:
今天M的成交量有一半是外資出脫。

這種見紅就大降持股的力道,持續好幾個月了。

我覺得M未來股價 "會出事"

希望不要影響到 m 太多...(恕刪)


所以外資持股沒賣不見得是好事,看你如何解讀了,
外資因為當初主動積極買入聯發科,現在發現產業前景不明,所以得調節,
而2月份那波MSCI則是被動買入,所以沒必要作調整。
然而,大小M根本是在同一條船上,看看大M,小m可以殷鑑。

所以,看事的角度得轉一下,前面那個法人摜壓怎看都是屬於自我催眠的那種類型,
如果一個產業有本夢比,我摜下來在吃貨上去,靠題材炒作上去自然是好,
可是一個連前景未明的產業,我摜下來,就算吃貨到了,那用什麼題材炒上去?
如果每天都想自己買的股票某天會爆發,那射飛鏢就好了,反正總有一天法人吃夠貨會拉上去。

我必須說,我沒這麼看空m,只是,
大大觀念上那部份總覺得不很對,這也是這版其實被說道爛的話題了,
我10多年前最後進出股市持股到現在的有3隻,分別是開發金,大同,長億。
大同前幾天我才賣掉,長億是賣不掉,開發目前損益還是負的,
雖然現在看這幾家體質輸給m很多,但是,股票真的不是拿的久就一定賺的。

aruruu wrote:
所以外資持股沒賣不見...(恕刪)


比較好奇一點,怎看待可能隱身在海外一些小島上的外資,
這些可能是實際上的大戶嗎?
如果他們買賣不受轉讓須公告或其他約束...
不就很容易炒作股票,這樣連真正外資,法人,也不敢隨便抬轎吧!
我怎知幫你抬轎後,你一直倒貨給我!除非互相合作....
真是疑惑???
這幾天報了稅,去年領到的員工現金分紅還有持有股票配發的現金股利,全都當收入課稅,級距暴增愈墊愈高,繳得有夠心疼,明年股票現金股利還要被健保二次剝皮,真不甘願!

檢視了一下自己的持股,KY公司是海外公司,依法不用將配發的現金股利列入綜所稅(除非股利超過幾百萬,達最低稅賦),再算算今年每一張晨星配股100股+1萬元現金,兩者下來真的很可觀...

leftsurvivor wrote:
心有戚戚
吸納了市場上多數好手的M&m公司,竟只想不斷的cost down.
就好像擁有赤兔馬卻只想拿來做騎一次NT50的小生意 ...(恕刪)


這個嘆氣 在兩 三年前
大M 的蔡董說"山寨"是藍海就已經完全失望了
台灣的產業 只要賺錢了
不管是怎麼殺價 怎麼低價
都叫做"藍海"
連被當target 的鴻海 都說自己是藍海企業...

看看人家TI,高通...
一家公司可以把IC 賣你 還加賣你韌體 軟體
可是 台灣就得包好 還得幫你設置產線
軟 軔 硬體全包....

如果一家公司以自己是山寨王自居
那怎麼能期待它做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四年前,有機會去小m 聊過天
小m 的主管曾說:我們的strategy 就是 大M 做啥
我們就做啥 而且做的比他們更好 更低價...
之後就完全對於這家公司的"遠景"打上問號

這些跟現在股價沒啥關聯
跟現在股價有關的只有一個
小m的長官們不夠誠實....
而市場能認同一家不夠誠實的公司?
想想看現在的價格就知道為啥會這樣了....
leftsurvivor wrote:
可惜,台灣人習慣自己...(恕刪)


台灣的技術能力本來就還落後美國這些大廠一大截...
這不是專注個兩三年就能補過來的, 因為現在專利戰爭已經越來越精緻而且全面...
歐美大廠根本就把專利整個佔死, 連想繞的空間都很小...
不像以前還有那麼多方法可用.

每間公司都是要獲利才能生存, 又不是國家機構可以長期供養研究人員.
以前一代拳王威盛還不是找到洞鑽才能搶市佔...最後還不是三兩下就被告死..搞死...

晨星找到影像晶片歐美大廠的洞鑽進去, 進而探出頭然後把歐美大廠打死....
聯發科從DVD晶片發跡, 也是找到洞去cost down然後把原本的歐美日大廠打死, 吃下整個市場.
手機晶片也一樣, 找到洞找到方法...才有辦法把TI趕出2G市場...
但這代表MTK技術領先TI?當然不是...TI好幾年前就覺得太難賺..
所以在還佔有40趴以上的佔有率時就決定退出2G市場...
結果人家覺得很難賺的市場, 卻讓MTK大賺好幾年...為什麼?
因為歐美大廠吃這種高技術的高利潤吃習慣了...所以轉往其他高利潤的領域去.
台灣IC廠沒有多少關鍵性的專利, 所以還是只能在成熟市場裡面找機會.
也只有成熟的市場機會才多...

MTK的3G產品不順, 因為專利大半都握在高通手上, 這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戰爭...
沒錯, 臺灣人不見得想不到這些歐美大廠所發表的專利, 但問題就是人家先申請了,
想要繞過去這專利就得花更多時間跟精力, 何況還不只一項專利...
沒有利基產品來養人才, 有哪間公司可以不賺錢燒個七八年?
台灣的IC產業, 目前還是只能在紅海裡面廝殺, 這是悲哀也是無奈,
短期內也無法突破現狀...認清這個事實吧...

不過我相信這兩間公司還是有辦法走出困境...畢竟也都經驗老到了...
而且3G/4G的市場才剛開始......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想辦法分一杯羹...

dgame wrote:
這個嘆氣 在兩 三年...(恕刪)


我到覺得可以把Cost Down玩到極致, 另一面向來看, 這也可以算是藍海技術啊...
一間是可以短時間內吃下CD/DVD的市場, 可以把還有4x%市佔率的TI趕出2G市場...
一間是花了三年的時間把Monitor市場吃下來, 再花三年時間把ATV市場吃下來, 又花三年時間把DTV市場吃下來...Genesis賤價出售, Zoran被人合併, Triden還在喘氣, ST DTV被打的半死且不成氣候...
這兩間公司都是奇杷啊....

小弟愚見,

以前能殺出重圍是因為之前比現在兩三倍的薪水,所以很多優秀的工程師牙一咬,眼一閉,女朋友,老婆小孩都不顧了,過著沒日沒夜沒周末的日子,就是看拚個幾年之後能買房買車,公司倒也慷慨讓工程師及家人認同這種報酬率;但是現在收入對折再對折,工作沒有變少就算了,老闆仍然還用以前的思維,加班再加班, cost down 再cost down(分紅也是cost, 一起down), 現在還會有多少工程師及其家人認同這種報酬率呢?IC 不做頂多老闆少賺一點, 但是拚過頭了身體抗議,家人抗議可就難以挽回了.
  • 6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