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9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熱錢走到哪裡 👣 台股漲到哪裡 💢

未來的台股?小c的看法 ... 以合庫金控的大股東圖表為例、未來不管是國外的長投基金、國內業者的壽險資金、會因為國外債卷市場 ... 投資主體獲利不易💢這些資金會選擇 ... 台股高殖利率標的、持續的增加投資 ⬆️ 聰明錢 💰 會是找 ... 穩定的標的駐停、金管會歷任主委 ... 常常提醒投資大眾一件事、台股有著全世界沒有的高殖利率又穩定的標的、要投資人安心的投資 ... 這些話在未來會更加的有說服力 💪 每個人看待未來的投資 ... 絕對會有不同的聲音、投資重點提醒 ⏰ 30年來 ... 國外熱錢首次回流台灣、再加上國外長投基金/台灣壽險業者資金的龐大、熱錢所帶來的台灣經濟黃金10年、目前已經來到第2年、或許還有個8年?大家要好好把握 ✊ 千萬不要一年一年的過去💢每一年都是早知道的等待⌛️ 小c 看的是大方向 🧭 是對或是錯 ... 就留給以後 ... 一起來驗證囉!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兆豐金

cafm wrote:
熱錢走到哪裡 👣 ...(恕刪)
中信金:1元金👍👍


KELLY8116 wrote:
兆豐金...(恕刪)
陶冬:選舉未定市場忐忑—數據已升復甦坎坷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0/09/27 11:30
風險資產市場繼續連綿陰雨,資金尋求規避風險和下調槓桿。在上週,S&P500 連跌第四個星期,週五有資金抄底科技公司,勉強將 Nasdaq 指數一周表現撈成正數,不過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歐洲新冠疫情反彈,人流管制措施可能被重推,是市場的一大擔心。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在新一輪救濟方案上,各說各的,選舉前出台財政刺激措施變得越來越渺茫,全球復甦前景受到質疑,股市繼續向下。特朗普提出如果他輸掉選舉也不會讓出白宮,資金擔心政治亂流,債市有所反應。聯儲正副主席先後發話,強調財政刺激的重要性,市場更加擔心。資金流向避險天堂,美元、瑞士法郎升值,美元指數升到 7 月 20 日以來之高位,石油與黃金同步下跌。

美國股市近期連跌並拖累全球風險資產價格,有許多不同的原因,不過筆者認為市場獲利了結,等待 11 月總統大選恐怕是一個重要的理由。對沖基金提前鎖定今年的豐厚回報,觀望風向再作打算。五週後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可能對未來股市走向具有重大影響,上一輪美股牛市就是從特朗普當選起步的。根據調查機構 Survation 的民意調查,91 位機構投資者中六成認為拜登可以獲勝,不過他們越來越擔心權力交接未必順利,選舉結果可能不是選舉日出來,而可能要等 “選舉月” 結束。特朗普當選,一般被認為對股市友善,拜登當選後,可能針對能源部門增稅,並試圖打破科技巨頭的壟斷。筆者認為,這次選舉不僅需要看白宮是否易主,更要看國會兩院花落誰手。如果共和黨取得 sweep victory(橫掃勝利),拿下總統選舉並同時奪得參眾兩院,市場會最感興奮。如果特朗普當選,但是參眾兩院依然兩分天下,股市會相對平穩以待,滯留在金融市場的游資可能逐步進入股市。拜登當選,但是國會兩院分庭抗禮,則市場小跌。如果民主黨一舉拿下白宮和兩院,則不排除市場出現強烈的負面反應。筆者並非美國政治專家,也不想預測選舉結果,不過希望指出三點:1)不要低估特朗普所掌控的行政資源的影響;2)不要低估拜登在最後一個月說錯話的機會或者在電視機前顯得十分無能的能力;3)拜登幾乎沒有鐵票,許多支持者是因為反對特朗普而支持他的。對於民調領先者拜登,這場選舉充其量是五五波。

筆者提醒關注本周美國的 ISM 數據,儘管整體數據預計繼續向好,訂單和生產數據可能開始顯現疲軟跡象。過去數月美歐中日的月度經濟數據都十分強勁,勾起市場的樂觀情緒,不過超強勁反彈可能會告一段落。除了疫情反彈和美國救濟方案受阻外,經濟復甦亦現分水嶺。新冠疫情后的第一階段復甦,是以產業鏈修復為主要特徵的。由於人流管制的放鬆,宏觀數據從極端低位迅速反彈。目前經濟紛紛進入第二階段,資產負債表修復已經提上日程,但是其過程可能非常漫長曲折。結構性失業問題會在危機應對政策結束後顯現出來,消費者與企業各自需要修復資產負債表,銀行的壞賬也剛剛開始,遑論政府的資產負債表。這使得經濟由急性康復轉向慢性康復,並不排除間中出現惡化。筆者相信九月份經濟數據可能是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分水嶺。


本週焦點:特朗普與拜登的首場電視辯論以及美國的兩項關鍵月度數據。預計美國九月 ISM 攀上 56.5,不過新增訂單和生產數據開始顯示高位下滑跡象。非農新增就業預料改善 800K,失業率下降到 8%,不過微觀數據也可能開始展現沒有進一步聯邦政府財政支持,就業復甦可能難以為繼。其他數據上,中國和歐洲的 PMI 也值得關注。
................................................
下周 晶圓雙雄利多 中芯被老美 列管了 要報准 金融去年還填完息 再跌 今年則盤跌 加趕底 期待明年初美國政情穩定 海峽中線的飛機少一點 金融落底後 拉個3波 資金準備好 長投則不動領股息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4889318
我還是認為這個禮拜的殺盤是故意的
又卡到中秋假期
反正等到公告業績
說不定就能搓破一堆外資的謊言
KELLY8116 wrote:
中信金:1元金&#128077...(恕刪)

一元金外資還有的賣,尤其是美系
管它什麼系的,賣就賣啊!沒差,我不是神,我往下慢慢買就好!
這種績優大型股的好處就是不會變壁紙!用基本面、價值面觀看就好
kim122 wrote:
一元金外資還有的賣,...(恕刪)
驚!美國制裁中芯若成真 晶圓代工廠欲漲價3成起跳
2020/09/27 08:15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展開制裁,雖尚未獲美國官方證實,但業界指出,若一旦成真目前晶圓代工產能缺貨的情況會更嚴重,晶圓代工廠調漲價格將更「理直氣壯」,10月起將再全面調漲;業界傳出某家大廠已向外資法人透露,一旦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將全面調漲代工價格達3成,新客戶則高達5成,業界認為連向來採「不二價」的龍頭廠台積電也要學習漲價了。

今年以來,疫情帶動居家上班、線上學習的大變動,個人電腦、平板電腦、遊戲機等產品需求激增,加上5G對IC的顆數增多,相關的IC帶動晶圓代工產能持續供不應求,尤其擴產難有設備的8吋最為吃緊,持續傳出低毛利或需求急迫的產品頻被晶圓代工廠調漲價格。

IC Insights表示,純晶圓代工廠包括台積電、GlobalFoundries、聯電與中芯,不包括IDM廠三星與英特爾在內,去年市場規模約為570億美元、年減1%,今年可望增長達677億美元、高達19%,這將是自2014年以來最強勁的增長幅度。

業界表示,目前晶圓代工產供不應求,包括8吋、12吋廠產能紛被擠爆,客戶排隊、加價搶產能極為普遍,華為被美國制裁後,空出的產能包先進製程或成熟製程產能,很快被其他同業搶走,接單排到明年全年無虞。

隨著美國大選逼近,大選前制裁中芯可能性升高,業界認為,一旦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台灣晶圓代工將可望出現轉單效應,產能缺貨的情況會更嚴重,晶圓代工廠調漲價格將更「理直氣壯」,預期10月起將再全面調漲。

業界傳出某家大廠因產能吃緊,已停產毛利較低的驅動IC某項製程,轉攻毛利較高的另一製程,且向外資法人喊出,一旦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即使沒多餘的產能可供轉單,但仍將祭出漲價策略,全面調漲代工價格達3成,新客戶則高達5成。

業界認為連向來採「不二價」的龍頭廠台積電也要學習漲價了,因台積電轉投資的世界先進傳出某些產品已漲價二成,同一製程的代工價格已超越台積電,業界笑稱「台積電也要學習漲價了」。
....................................

電金 金融站上5日線 續抱
消息面 中芯沒有出來確認 又老共將如何反擊 如默默接受 那電子衝 金融水漲船高
當台灣盤子?風電1.75兆投資案缺擔保 政府砸百億讓外商玩財務槓桿

風傳媒

林上祚
2020年9月28日 上午9:20

在養豬產業百億基金之後,民進黨政府為了實現綠電20%目標,現在又要成立另一個「百億基金」!國發會日前宣布,將成立「國家融資保證機制」,由政府提供融資擔保,協助離岸風電業者取得銀行融資。根據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政府2025年興建5.4GW離岸風電裝置容量,所需投資金額1兆7500億元,由於歐洲風電業者最高僅能從歐洲出口信貸機構(ECA),取得不到貸款金額50%的保證,國發會成立百億基金提供外商融資保證,讓外商在台投資僅需出資12%資金,本國金融體系則將承擔逾5成風險,外商大玩財務槓桿,台灣則成為不折不扣的「大盤子」。

台灣離岸風電2018年開出國際標,高額的躉購電價讓外商聞香而來,包括歐洲最大風電業者沃旭、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加拿大北陸電力,以及長期在台灣耕耘的澳洲麥格理銀行、德國英華威等都投入了這塊龐大工程。根據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截至今年底止,台灣金融機構已與沃旭能源(Orsted)等5家離岸風電業者簽訂專案融資契約,融資額度為2393億元。

然而,這2393億元融資對外商風電業者來說,只是風機興建所需的「頭期款」而已,根據審計部公布2019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2025年離岸風電所需投資金額約1兆7500億元,「後續業者仍有鉅額融資需求」,總決算報告同時指出,台灣離岸風電等大型專案融資,「風險分散措施未臻健全,潛藏高度授信風險。」

龔明鑫:未來國內約需要7000億融資額度
為了讓外商風電業者能夠取得銀行資金,財經部會過去幾年不斷放寬融資規定,金管會2017年放寬外國銀行對單一客戶授信限額,並且推動「獎勵本國銀行辦理新創重點產業放款方案」,協助綠能業者取得營運資金,經濟部則是建構「第三方驗證機制」,由中國驗船中心等政府財團法人,出具技術評估報告,擁有「國發基金」小金庫的國發會,則扮演跨部會溝通角色,成立「再生能源發電業金融推動小組」,並且在日前端出了「國家融資保證機制推動方案」,由國發基金撥付60億、銀行出資40億,成立百億融資保證基金,提供1000億元融資保證能量。



根據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法,外商風電業者雖有母國「出口信用保險(Export credit agency)」(簡稱ECA),但台灣方面「缺乏相關機制,導致離岸風電投資面臨2至3成資金缺口」,以2025年離岸風電發電量估為1GW、投資金額1兆元,若以本金、融資比例3:7換算,未來國內約需要7000億融資額度。

然而,台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逾40億元,金融體系的超額資金,迄今仍缺乏去化管道,過去在扁政府時代,台灣高鐵興建期間,也跟銀行貸款3323億元,銀行業者不是沒有專案融資經驗,為何外商風電業者會有所謂「資金缺口」?

外商風電業者資金缺口問題在「擔保品」
根據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我國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模式多由發起人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再由SPV向金融機構舉債融資,並以專案計畫建設完成後之現金流入(例如:發電收入)作為償還貸款主要資金來源,金融機構對離岸風電業者無追索權或僅為有限追索權。


過去台灣高鐵興建期間,曾跟銀行貸款3323億元,銀行業者有專案融資經驗。(資料照,林瑞慶攝)

總決算報告引述台經院報告,強調離岸風電屬高度資本密集型產業,單一風場初期投入資金龐大且回收期長,並涉及風塔建置及風力數據研究等特定專業領域之評估,且工程介面繁多,整體合約結構複雜,「影響金融機構承作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意願」,亟需建立相關風險分攤機制,讓授信風險降至「可承受範圍」。

「政府頭已經洗下去,現在不得不提供融資保證」,東方匯理銀行前總經理梁敬思對台灣政府提供「外商」國家融資保證機制,做出這樣的結論。

梁敬思表示,當初得標的外商業者對外宣稱,可以從母國拿到貸款金額60%的「出口信用保險」(ECA),最剛開始的2個案子,海洋風電(Formosa 1)海能風電(Formosa 2)確實獲得母國60%的融資保證。不過,國際再保險機構對於單一國家所能承做的ECA融資保證,有「集中度上限」(Concentration Limit),不可能允許輸出保險業者,全部集中在台灣

由於融資保證額度有限,海洋與海能風電以後的風場,在承作ECA融資保證時,就只能按照風場未來的現金流量,與機器設備價值計算保證額度。

風機清算價值只有實際購買價值的2至3成」
梁敬思表示,有限追索權專案融資,雖然有風機作為擔保品,「但就像車貸一樣,一架風機當初購買購買價格多少,和貸款違約後,銀行能在次級市場處分價格,根本是天差地別,風機在次級市場根本不值這麼多!這些風機遠在台灣外海,清算價值只有實際購買價值的2至3成。」

梁敬思表示,在海洋風電與海能風電成功地向台灣銀行借到錢以後,2家公司的貸款合約就成了其他風電業者仿效的「範本」,大家有樣學樣,都要求跟銀行簽訂無追索權貸款,ECA融資保證缺口就愈來愈大,如今演變成龔明鑫口中7000億元的融資缺口。

根據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歐洲各國為減輕銀行業者離岸風電融資風險,採取第三方驗證、保險、信貸保證等風險減輕或轉移措施。然而,台灣金融體系所能承作離岸風電開發商的「系統風險」,遠低於歐洲金融體系所能承受金額,台灣現在要依樣畫葫蘆,由國發會成立「百億融資保證基金」,鼓勵台灣金融機構借錢給外商風電業者,某種程度上等於是把風險攬在身上。

「現在風電業者,每家聯貸金額都動輒800億、1000億元,海洋與海能風電以後的業者,母國或母公司所能提供的ECA融資保證,最後可能只剩下借款額度的3成多,最多也是5成不到,外商要求無追索權貸款,本國銀行看到外商送上來的現金流量,又覺得業者對風機的發電效率過度樂觀,銀行不放心借太多,只能靠台灣政府補足這個缺口。」

「台灣在離岸風電的融資保證上,根本毫無經驗」
「最讓人擔心的是,台灣在離岸風電的融資保證上,根本毫無經驗」,梁敬思表示,國發會現在搞「百億融資保證基金」,把中國輸出入銀行(輸銀)、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找進來,這2家機構過去從未有相關經驗,信保基金過去從事中小企業保證融資,逾放比率到底是多少?沒有人知道,過去只有中小企業信保經驗,現在卻要做全新的特殊目的公司(SPV)無追索權融資,而且還是這麼複雜的工程,專業能力實在令人擔心。

梁敬思表示,離岸風場的興建與維運高度負責,興建過程除了有計畫的複雜性及介面風險,還有運輸及裝吊過程風險、船隻設備碰撞風險、財產損失風險,當初這些外商業者競標時,都講得很好聽,自有資金比率會有3成以上,但在電廠還沒蓋好以前,就把提前出脫部分股票獲利,等於把多數興建風險跟營運風險,都轉嫁給台灣承擔。

梁敬思表示,沃旭等業者出資比率已經不超過12%,其他部分還是找台灣人壽等本國壽險公司出資,海洋風電與海能風電大股東麥格理,更是複製該公司早年在投資台灣有線電視的「多層次控股架構」,大股東在境外賣股票,台灣的主管機關根本管不到,就連海洋風電的本土股東上緯國際,也跟著賣股票,持股比率降到5%不到。


東方匯理銀行前總經理梁敬思指出,海洋風電的本土股東上緯國際的持股比率降到5%不到。圖中為上緯投控董事長蔡朝陽。

事實上,台灣高鐵當年的聯貸合約,好歹有規定維持股債比與利息保障倍數,當時創始的5大投資機構,還被政府逼著增資台灣高鐵,對照之下,外商風電業者在台融資,政府卻始終被牽著鼻子走,歐洲風電業者甚至透過歐洲商會遊說,要求金管會在綠電業者籌設期,就可以發行綠色債券,甚至還一度希望未來可以將離岸風場未來20年的現金流,包裝成固定收入衍生性金融商品,賣給一般投資大眾。

梁敬思認為,現在國發會要成立百億融資保證平台,補足外商風電業者ECA融資保證缺口,讓這些外商簽訂無追索權貸款的同時,還可以提前賣股權,這麼鬆的貸款,未來等到這些外商出脫股票獲利出場,參貸的本國銀行恐怕得「苦守寒窯18年!」
  • 30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