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論, intel1.8奈米 ,正式超越台積電

pqaf wrote:
18A超車 n2...(恕刪)


不會掉單太多
Intel 成本只有做自家晶片才有搞頭
當然前提是A18要把良率從可悲的10%提上來

Intel 有美國撐腰
台積有成本優勢

三星會出局

如果台G拿下Intel 晶圓
而且是主導
只要付出的代價合理

那才是真正的一個人的武林

不知道媒體在吵什麼
pqaf

全自動化的產線,人力成本佔比低, 且在川普大美國主義施壓下, 就算 intel 代工價格貴一點, TSMC的四大客戶,NV,高通,apple,AMD... 都得看川帝臉色,優先把訂單交給 intel.

2025-02-15 8:14
Ok1988

自動化在這產業已經很高了 現在是需求遠大於供應 有產能就就偷笑了 還優不優先 台G 吃下Intel 就變成 台特爾 不是美積電 不要傻傻的

2025-02-15 8:23
中國華為大疆 和 台積電 都是 川普的眼中釘,肉中刺, 不除不快. 他已經用具體高關稅,修理中國了,現在還在設想怎麼修理台積電.

華為的技術能力很好,華為手機原本是全球android 手機銷售量冠軍,賣的比Samsung還好, 但政治不正確, 被川普政府修理的很慘,聯合各方勢力封殺華為.

台積電技術很好,政治也正確, 但顏色有問題.. intel 是白人, TSMC 是黃種人.川普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台積電的 3nm,4nm,5nm 老要排隊,還動不動就要漲價, 客戶乾脆跑去改用 三星便宜大碗的 4nm.

吃不起一顆 27元的鼎泰豐, 那就去吃一粒7元的 八方雲集 ,味道差一些,也是能餬口止餓
三星的 3nm 4nm 雖沒有 TSMC好,但還是堪用, 有些二線客戶仍願意找 三星代工.

今年台灣市場 銷售量第一名的手機, 三星 中階手機 Galaxy A55 , 採用 三星自家 4奈米 Exynos 1480 處理器.

手機網站,對A55 續航力測試有15個小時, 看來三星自家 4奈米製程還算堪用,就算打不贏TSMC 4nm, 還是可降維打擊,拿來搶 TSMC 5nm訂單. 便宜治百病.

台積電的 6/7奈米,稼動率只有60%..一方面是大客戶升級到更貴 能效更好的 TSMC 4/5奈米,一方面可能是客戶選擇性價比更好的samsung 的 5奈米, 造成 台積電6/7奈米大量產能閒置空轉.
太晚了,INTC已大跌,估計會再破底。

devine wrote:
美股中有單空INTC的標的嗎?...(恕刪)
2024/03/01 TPE: 2330 NT$689
2025/02/14 TPE: 2330 NT$1060
+53.8%

2024/03/01 NASDAQ: INTC US$ 43.82
2024/02/14 NASDAQ: INTC US$ 23.60
-53.8%

股海名燈,沒想到比例一模一樣,只是一個正一個負
還在戰?實在沒營養。看股價就好啦
Intel 表示 18A 製程進展比台積電 N2 製程更快

Intel與台積電的2nm製程設計都採用全環柵極電晶體技術,但Intel的18A製程還額外加上PowerVia背部供電設計,同時在2nm製程會使用的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微影設備,Intel在先前也已經斥資向ASML採購機台設備投入運作。


英特爾工程師稱代工經營權交台積電是重大錯誤,因 Intel 18A 較 N2 有競爭優勢

英特爾公司首席工程專案經理 Joseph Bonetti 在 LinkedIn 貼文中寫下了他的個人觀點,他認為該公司即將在未來幾年重新奪回其製程技術的 領先地位,並在無晶圓廠晶片製造商中贏得客戶,因此將製造控制權交給台積電將適得其反。請不要在英特爾取得技術領先,並脫離低潮時將英特爾代工業務的控制權出賣或交給台積電。這將是一個可怕的、令人沮喪的錯誤。

採用 Intel 18A 製程製造的 Panther Lake 處理器也已經開始向 筆記型電腦製造商提供樣品。即便 Intel 18A 和台積電 N2 都到入了環柵電晶體 (GAA) 技術,但英特爾的製造流程還包括一項突破,那就是背後背面供電,這有望提高效率和性能,使英特爾的產品比台積電的產品更具優勢。
將英特爾代工業務的控制權交給台積電,將削弱英特爾做為競爭對手的地位,並損害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

==================

intel 昨晚股價大漲 16% 回應..

這對 TSMC 一喜一憂..
喜的是 川普不會再來煩 TSMC去美國設廠或收購問題.
憂的是 川普 會用高關稅 助力intel, 逼 apple ,NV ,AMD,高通...把訂單交給 美國土生土長的 intel,
TSMC 不能接 中國訂單,也不能接 美國訂單,只能接 台灣聯發科訂單... 近年投資 3兆台幣的 先進製程廠,得為生命另找出路.
您一定沒有待過工廠
像是有完整研發及工程部門的電子業工廠之類的

有技術
有know how
有專利
... 這些是一回事兒

但最終能量產的良率
更是一回事兒!!!

從頭到尾都能作得好
作到讓自己 還讓客戶滿意
達到成熟 能銷售 有十分滿意的利潤 
真的非常挑戰啊!!

(像是大識貨的成熟製程之低階晶片,價格薄弱,一碰到有下三濫廠商實施價格戰,就是大屠殺了)

或許陰特兒可以做到1.4奈米
但就是走不到最後的終點
無法突破
終究是紙上談兵
永遠處在燒錢的階段
只能終日心酸不已
還要賠上股價下跌
人財兩失

報章雜誌的記者憑感覺寫文章
讀者,尤其是投資者,關乎到自己的口袋的
要有足夠知識的閱讀(因為不在本行)
才能有正確的判斷
才不會讓記者主導你的判斷

artdink0105 wrote:看看前台積電老人,前intel顧問的訪談吧


小弟不喜歡浪費時間

只抓重點

請問這位老人,是在談intel的缺點

還是在檢討自己為何在當intel顧問時間,一問三不知的事情?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