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綠角長期年化報酬率4.4%,我吃了一驚


水云 wrote:
上次有網兄幫我算 ... 我的〔0050 公式法〕「只有」5 %
喔,網兄好像沒幫我算,一整年都超出公式範圍的話,這個數字會不會是 0 %


這個策略你還有在執行嗎?
從2011年到現在也快8年了
或許可以仿效pigstand大每年寫一下年報回顧一下執行成果
我覺得提出交易策略後還是該有個檢討報告供大家參考比較實用
pigstand wrote:
去年存款大爆發,所以2018/12/17有進行再平衡,股票資產當時買進約300萬台幣。


還真好。我是九月的時候買的。買了之後就一直崩潰。我成本156.4買voog, 到現在voog155我還是小虧。
p33mcv wrote:


還真好。我是九月...(恕刪)

我建議不要使用策略型指數,市值加權型指數才不會偏廢。含息的話,你應該已經回本了吧?
pigstand wrote:
我建議不要使用策略型...(恕刪)


應該沒什麼差別。美國股票分成長股和價值股。過去20年成長股除了有三年輸價值股(好像是2003~2006那時利率上升時期),其他成長股都贏。

2000年之前大部分是價值股贏。之後網路掘起…

我也只是挑s&p的300家。刪了200家。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我不想領股利,成長股股利比較少。想到股利還要扣30%。

但股利好像低過4000美元可以退稅… 是這樣嗎?
p33mcv wrote:


應該沒什麼差別。...(恕刪)

美股殖利率通常不到2%,以此計算30%的現金配息課稅,負面影響約是0.6%。相較於高貴的台股基金內扣費用,我個人是還可以接受。
pigstand wrote:
美股殖利率通常不到2...(恕刪)


我是想說成長股殖利率更少,只有1.2%。這樣扣的更少。

本來也有考慮brk.b。brk.b完全沒股利。
川普稅改後,
2018年起,沒退稅了。
曾經退稅3次,
p33mcv wrote:
但股利好像低過4000美元可以退稅… 是這樣嗎?
..(恕刪)
華裔台灣人 wrote:

水云 wrote:
上次有網兄幫我算 ... 我的〔0050 公式法〕「只有」5 %
喔,網兄好像沒幫我算,一整年都超出公式範圍的話,這個數字會不會是 0 %


這個策略你還有在執行嗎?
從2011年到現在也快8年了
或許可以仿效pigstand大每年寫一下年報回顧一下執行成果
我覺得提出交易策略後還是該有個檢討報告供大家參考比較實用

打個比方

以前,有某位補教名師

每年都需要以『最高齡』考上建中

用以證明他的教學有效 ... ?

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大概改了「報名」規則

不再聽說過,哪個『最高齡』考上建中的了

附註︰

我一直覺得我的辦法不是挺好用的

各網兄提出各自的辦法 ← 這才是我的目的

雖然,我不一定看得懂,各網兄所提出的,各自的辦法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我搞不懂,直接買波克夏a或b就好了啊!還要什麼平衡不平衡?
我搞不懂,直接買波克夏a或b就好了啊!還要什麼平衡不平衡?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