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景氣寒冬到來 , 全國勞工們爭取薪資債權最優先效力地位

王如玄:廢責任制難一步到位
~~~~~~~~~~~~~~~~~~~~~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8日電)勞委會公布3大職類將逐步排除適用責任制,有勞團認為,不如全面廢除責任制。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天對此表示,推動勞政改革需取得勞資平衡逐步檢討,不可能一步到位。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昨天公布,醫護人員、托兒所保育員、旅館鋪床工3大職類,逐年排除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俗稱責任制),回歸法定工時規定;其中旅館鋪床工和部分醫護人員,可望從明年元旦起率先實施。

勞工團體勞工陣線則認為,勞委會應全面廢除責任制條款,才能真正避免勞工過勞憾事不斷發生。王如玄對此表示,勞基法第84條之1對部分特殊需求企業仍有必要,勞委會從長遠方向來看,逐步檢討第84條之1,將制度建構起來,有朝一日也許能達到全面廢除的目標。

王如玄說,逐步檢討勢必需要有一段過程,過程中取得勞資雙方平衡點,既要考量勞方權益,也要讓資方能夠生存,最重要是兼顧廣大社會群眾利益,「例如急診室醫事人員調整工時,就會牽涉到病人生病和生命安全,不太可能一步到位。」

王如玄強調,勞工若超時工作不僅會影響健康,提供的服務品質也必然下降;勞委會在推動勞動政策改革時,會找勞資雙方協調討論,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並釋出緩衝期適應。
~~~~~~~~~~~~~~~~~~~

急診室? 責任制?

急診室的加班是有薪水領的,這種給薪給假方式跟一般普羅勞工根本不同的責任制例子也被它拿出來說嘴,大家還有甚麼好期待的? 上位者為了選票已經口不擇言,尸位素餐了

說實話台灣勞工已經沒未來了,就我所知周遭朋友比較有能力的留在國外了,比較找不到工作的也都開始去對岸了,留下來的都是剛好被家庭綁住的。

只能說能在台灣的勞工能不生就別生了,朋友是公務員已經生3個了,堂弟是軍人也生了4個,至剩下這種國家會幫忙養的才有希望,就讓他們去生下一代來養他們吧,我不忍心以後我的小孩每天賣肝養別人的小孩
海商法第24條

下列各款為海事優先權擔保之債權,有優先受償之權:
一、船長、海員及其他在船上服務之人員,本於僱傭契約所生之債權。
二、因船舶操作直接所致人身傷亡,對船舶所有人之賠償請求。
三、救助之報酬、清除沉船費用及船舶共同海損分擔額之賠償請求。
四、因船舶操作直接所致陸上或水上財物毀損滅失,對船舶所有人基於侵權行為之賠償請求。
五、港埠費、運河費、其他水道費及引水費。
前項海事優先權之位次,在船舶抵押權之前。

不受船舶所有人責任限制之拘束,列為第一優先受清償,使船長,船員權利受到保護
支持薪資債權最優先效力地位
海員很多法令都比勞基法好太多了~~XDD

escudolin wrote:
從近期的太子汽車積欠...(恕刪)

路過...我也是領人薪水的人.

請問版主,如果太子汽車欠你錢, 你會不會也認為勞工優先領薪資重要, 至於欠你的錢就算了,無所謂?

如果薪資債權最優先, 日後企業要借錢,銀行必然提高利息(因風險升高), 要企業增提擔保品...徒然增加企業融資成本與難度, 企業經營更困難,勞工是否真能得利?




Jackson_H wrote:
路過...我也是領人...(恕刪)

照你的觀點
勞工被欠錢企業不用有責任
全部交給國家買單
用稅來補企業的

融資的問題,銀行本身就應該對企業有融資的條件
過去台灣會發生嚴重積欠工資的問題都是企業主把債權搬近自己的銀行或是相關子公司
反正倒了債權也拿的到
這就是五鬼搬運法

遠航也是同樣的案例
結果哩,高層被境管還能跑得出去!
剩下積欠工資國家買單!

很多國家工資債權也是優於一般債權
這些國家企業競爭力就沒問題
怎麼台灣企業就有問題了?
沒本事的企業,融資本來就有難度了
銀行也根本不應該隨便亂借錢


更何況
和勞工相比,銀行有更多方法向這些倒掉的企業討債

不要什麼都為企業想
這些企業什麼時候為"你"想過了?
Jackson_H wrote:
請問版主,如果太子汽車欠你錢, 你會不會也認為勞工優先領薪資重要, 至於欠你的錢就算了,無所謂?

如果薪資債權最優先, 日後企業要借錢,銀行必然提高利息(因風險升高), 要企業增提擔保品...徒然增加企業融資成本與難度, 企業經營更困難,勞工是否真能得利?


...(恕刪)


>>>

上星期五11/18去台北市勞工局

我詢問勞工局勞資協調律師 , 關於勞工薪資債權順位問題

結果是: 勞工薪資債權屬於民法一般債權

連第三順位都排不上

>>>

你問我如果企業欠我錢 , 你會不會認為勞工優先領薪資重要 ,欠我的錢就算了無所謂 ?

這其實是二件事 , 是債權競合的問題

廠商與企業往來 ,如果是貨款 , 有物權的問題 , 看買賣時簽什麼合約

如果簽動產擔保交易附條件買賣 , 廠商對於貨品就有民法上的物權

而如果是一般合約 , 就只有債權 , 屬於一般債權

勞工薪資 , 目前民法上也屬於一般債權

所以廠商如果有物權 , 勞工薪資債權優先 , 對廠商沒有影響

廠商如果沒有物權 , 僅於民法一般債權 , 勞工薪資債權優先也影響極微

為什麼 ?

因為一般債權能分配到的比例 , 可以說是非常非常少 , 大部份拿不到

原因是銀行無擔保的債權 , 在分配時母數較大 , 廠商跟勞工薪資就顯得微不足道

簡單的說 , 沒有物權或債權優先的保障

廠商也好 , 勞工也罷 , 通通拿不到錢

這樣你能瞭解嗎 ?

所謂和無所謂都一樣 , 爭取法令後 , 就只能拿到一紙債權憑證而巳

>>>

其次回答你提到的勞工薪資債權與銀行抵押權競合 , 影響企業融資銀行放款問題?

這確實是各國在制度時 , 都會考量的問題

所以有些國家是採完全社會保險的方式 , 來避免這樣的問題

>>>

我主張的是

當勞工局接獲勞工申訴企業欠薪時

應主動調查緣由 , 確定企業有積欠勞工薪資事實時 , 且一定期間未清償

勞工局即應主動動用工資墊償基金墊償 , 嗣後再代位勞工向雇主追討

工資墊償基金補償範圍 , 除了欠薪外

亦應包含企業應給付勞工資遣費及退休金(先由勞退專戶給付 , 若不足由墊償基金付)


在這個制度下 , 勞工薪資債權優先 , 只是確保墊償基金能回補墊付金額機率較大

欠薪的企業 , 本來就應該自己負責 , 而不是全然推給基金去賠付

這樣才不會造成基金破產 , 需要提高整體企業工資墊償費率的問題

與抵押權競合時 , 我主張工資債權只在企業資產的10%內 , 有優先權

剩下的90% 留給抵押權 , 這樣銀行就能評估債權的風險

而不致影響企業融資跟銀行放款的意願


>>>


現在台灣勞工的薪資債權問題是

1.我們的勞基法 , 對企業積欠勞工薪資時的處罰 , 除了罰款外

就不能作什麼了 , 對被欠薪勞工亳無助益

太子汽車的勞工被欠薪10月(即將邁入11個月) , 就完全將這問題突顯出來

空有六個月工資墊償辦法有什麼用

不主動解決問題 , 加上條件嚴苛無法領取 , 對勞工而言 , 完全是空中樓閣


2. 現行的工資墊償賠付要件是:

(1)勞工必須先終止勞動契約 (2) 企業必需歇業 , 清算 , 宣告破產

結果是很多勞工 , 因不符要件無法領取

因為現行的勞動三法 , 勞工要讓企業歇業 , 清算 , 宣告破產 ,非常困難

勞工局對於勞工工會的申請歇業認定 , 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

即使除了雇主外 , 所有的企業勞工都簽終止勞動契約 , 跟同意歇業認定申請書

勞工局也無法百分之百 , 會核准認定企業歇業

這是台北市勞工局勞資關係科上星期五 , 電話中給我的回覆


3.目前勞基法 , 對企業勞工退休金提撥不足 , 特別是勞退舊制這塊 , 沒有任何保障措施

很多企業都未足額提撥退休金 , 造成當企業倒閉時 , 符合退休資格的勞工無法請領

同時現行的法令 , 勞工退休金除對勞退專戶有優先權外 , 餘屬民法一般債權

而我們的勞委會雖然深知這樣的狀況 , 這三十多年來讓這個問題一直存在

沒有建立擔保或救濟措施.


4.目前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的費率是萬分之2.5 , 費率過低 (因為也很不好申請)

建議政府要提高費率 , 放寬補助範圍及認定標準

以台灣勞工月工資3萬元 , 依現行費率 , 雇主一個月只要繳7.5元 , 一年=90元

而在中國 , 一位勞工月薪500元人民幣 , 雇主一年(只有年繳) , 要600元人民幣約=3000元

大家不喜愛的高麗國 , 其薪資保障費率 , 也比我們高


所以如果政府願意採完全社會保險的制度

個人也不反對

重要的是建立一套 , 能百分之百擔保勞工薪資債權的法令

政府才不會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 對待勞工

什麼事 , 都要勞工自行想辦法



政治 , 不就是解決眾人之事

希望二黨在此 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期間

能儘速三讀通過 , 此攸關全國900萬勞工重要權益法案













選前執政黨為了買票

終於也想到勞工了

勞保老年年金擬加碼500元 預計明年元旦實施

預計有4萬位勞工在98年勞退年金制開始時(占全體勞工總數 9.5%)

>>>

選A式 3000元 (此筆為原老年津貼移過來)+ 較低所得替代率的勞工會受惠

(A式為「平均月投保薪資x年資x○.七七五%+3000元)

但大部份的勞工(90.5%) , 是沒有受惠的

因為大家在選擇勞保年金時 , 如果年資長會改採B式

(B式為平均月投保薪資均月投保薪資×年資× 1.55% )

>>>

雖然只有9.5%勞工受害

(老農是全部加1000元 , 公務員是全面加薪)

但了勝於無

另外要提醒勞工們 , 還沒有三讀通過哦 !

>>>

勞工薪資債權擔保法案 , 目前一樣躺在立法院

沒有新的進度












平常很少看電視

每天開車上班這段時間 , 聽廣播新聞

是主要的消息來源

今天要聞是:

憂景氣寒冬 無薪假 , 精神科門診增二成

景氣低迷,企業掀起無薪假及裁員潮。醫師發現,無薪假引發的焦慮已衝擊到民眾健康從九月至今,因職場壓力到精神科求診的上班族明顯增加了兩成。一位業務員甚至刷卡百萬紓壓,被家人強制送醫;企業主管也不好受,一位總經理壓力大、熬夜又失眠,牙齦腫痛流血、口臭,演變成嚴重的牙周病。

 民眾被迫放無薪假,又擔心年底裁員潮,福利津貼、獎金分紅少了,上班族已明顯感到景氣寒冬,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醫師楊聰財指出,許多上班族因擔心被裁員,近期都以承接大量的工作及主動加班來保飯碗。

 楊聰財表示,四成三的上班族因此壓力過大,不排除要求助醫生,但只有五.九%付諸行動到精神科就醫。

 觀察發現,精神科門診病患以失眠症狀最多,其次是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及憂鬱;男性常默默承受壓力,以酗酒、抽菸調適,問題常比女性嚴重,大多呈現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抽血發現,他們男性荷爾蒙、甲狀腺激素下降、白血球值也偏低。

 他日前接獲一名卅歲男子,因業績壓力太大,每天泡夜店、喝酒及刷卡消費來紓壓,結果刷了上百萬,累積一身卡債,因吞了大量安眠藥、割腕自戕,被家人強制送醫。

   楊聰財表示,被裁員或休無薪假者,需好好調適,否則易有輕生念頭。他建議,保持心態樂觀,學習正面思考,放慢步伐、集中注意力,適時充實第二、第三專長,只要能睡、能吃、能動,多和親人朋友互動,必要時求助醫師,來遠離憂鬱壓力。

資料來源: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112200050.html


>>>

另一則是外電報導

英國牛津牛津年度字彙 「受擠壓的中產階級」


時機歹歹,中產階級有如夾心餅乾。

牛津英文字典23日宣布2011年的「年度字彙」,獲選的不是一個單字,而是由兩個字組成的「squeezed middle」 (受擠壓的中產階級),說明經濟不景氣對一般人生活普遍所造成的壓力。

「squeezed middle」以黑馬之姿,意外擠下被看好的「Arab Spring」 (阿拉伯之春)。

「受擠壓的中產階級」是英國工黨領袖米勒班去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率先使用,牛津字典的定義,squeezed middle是指在經濟困難時期,受到通貨膨脹、薪資凍結、削減公共開支影響特別嚴重的社會階層,主要是指中下所得者。

去年的年度字彙也是兩個字「big society」 (大社會),打敗在世界杯足球賽吵翻天的「vuvuzela」 (巫巫茲拉)和讓人聞之色變的「double dip」 (經濟二度衰退)。

米勒班用「squeezed middle」一詞,形容稅務負擔最重,又最沒有能力減輕這種負擔的人。牛津字典發言人說,這個字辭詞迅速生根,深植人心,由於目前的經濟困境恐怕會長久持續,各界焦慮日深,因此是理想的全球年度字彙。

米勒故意用一個含意模糊的詞,但叫好者則說,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屬於受擠壓的中產階層,因此具有代表性。


全文網址: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738839.shtml#ixzz1efzgpsp0


>>>

如果這樣持續下去 , 可預見的

因中產階級購買力下降 , 人人縮衣節食

而廠商為了度過寒冬會抑制投資及生產 , 減少支出及存貨風險

接著就是採取裁員 , 減薪 , 無薪假方式

造成高失業率與經濟衰退

嚴重的話 , 演變到最後會有通貨緊縮的情形發生

通貨緊縮會讓經濟 , 陷入長期衰退 , 導致一連串的惡性經濟循環

>>>

希望我們的政府

能提早對此警訊 , 想出因應辦法

>>>

個人也對 勞工們 , 提出小小建議

如果負債支出增加速度 > 收入增加速度

絕對不要盲目的擴張信用 , 要趕快壯士斷腕

例如:

房貸支出過高 , 超過收入1/2 甚至2/3

就應該要評估 , 在市況還好的情況下 ,及早退場

股票也是

雖然就長期而言 , 低點時是絕佳的投資時間點

但這是指有閑錢 , 能長期持有者而言

如果是高槓桿財務操作 , 則時值此經濟寒冬 , 風險會大增

>>>

勞工們 , 沒有穩定確保的收入保障

除了平時不斷增加本職知識技能及第三專業外

一定要存糧好過冬








其實公務人員的全面加薪就會增加內需了
有正常上下班,才會有閒暇時間消費阿

即使勞工賣肝換來的多餘薪資,在賣完肝後也沒時間去消費了

所以政府全面加公務人員薪水是有道理的,錢要給有時間去消費的人才能擴大內需


君不見周年慶一年比一年搶手,何來購買力下降問題

moacetyl wrote:
即使勞工賣肝換來的多餘薪資,在賣完肝後也沒時間去消費了

所以政府全面加公務人員薪水是有道理的,錢要給有時間去消費的人才能擴大內需


君不見周年慶一年比一年搶手,何來購買力下降問題
...(恕刪)


>>>

政府全面對公務人員加薪

當然會增加內需消費

但大家要知道

政府加薪時 , 會同時排擠其他支出預算

不然就是國家財政赤字 , 節節昇高

步入一些破產國家的後塵

最後還是全民及後代子孫買單


政府要擴大內需的方式很多

怎麼不所有勞工及國民再發一次3000元

為何獨厚公務員 , 國營事業員工 , 老農

這作法完全討好特定族群的作法 , 為選票考量

>>>

台灣勞工人數有900多萬 , 公教人員有4~50萬人

政府的福利保障 , 薪資保障

士農工商應該都平等

而不是獨厚特定團體及對象(弱勢團體除外)

這才是三民主義 , 民有民治 民享 精神

>>>

在台灣常聽見 , 百貨公司閃靈刷手

還有某地某棟的房價創新高

但這畢竟是 M 型社會中的少數

大環境不好時 , 跑的最快 , 也是這些人

一般人 , 還是只能留在這塊土地上

寄望 M型頂端的人 , 來擴大內需

實在是緣木求魚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