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

公務員才是最好的投資


kantinger wrote:
如果取消18%
難道全台勞工會大加薪嗎?(恕刪)


如果取消18%,
政府可以拿這八百億再發一次消費券,全國都有.
這樣的誘因夠不夠?

小虎先生 wrote:
明朝的滅亡,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恐怕是統治階級的腐敗,國家的大把銀子被權貴階級拿去花天酒地,最後當然是各地民怨四起,反正橫豎都是一條命,豁出去之後,就是改朝換代.
本書的108頁當中寫道,明初本來是將賦予皇子兵權以牽制當地的富豪與北方蒙古的勢力,後來因為幾次的謀反事件,使得皇室成員被削弱,最後皇室成員在屬地變成全靠中央的俸祿供養的有閒階層,不能參政、入仕、經商,生活放蕩,傲慢無理.
開國者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有26子16女,到了1594年全國有6.2萬男性皇室成員,1610年間已經超過8萬人。到十六世紀時,供養男性皇室成員的俸祿已經超過全國官吏的總和,不久之後竟然超越全國的總稅收.例如1562年山西省個糧倉存糧152萬石,但是該省的皇族年俸卻達到213萬石.真是吃垮國家,一個國家搞到這樣不倒也難.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台灣國民黨威權統治集團所遺留下來的遺毒---18%以及其他諸多「軍公教福利國」特惠方案,對台灣財政的負擔是如此的巨大,許多地方政府光是以全縣的自有財源---稅收,都無法支應縣內公教人員的退休金。這種免繳稅的特權階級,卻由基層受薪階級繳稅供養的社會不正義,其實只是過去外來統治階級的殖民手段。但是很奇妙的在台灣人當家做主之後,這種事情還繼續存在,而且只要有人提出要檢討一下,就被扣上撕裂族群的大帽子,所以我也只能讚嘆台灣人的偉大!


寫的真是好啊,先備份起來.
版大是說「公務員才是最好的投資」
是鼓勵大家想辦法進行最好的投資
不過
近來當公務人員應該沒有18%了
要問清楚

kantinger wrote:
台灣離公務員吃垮國家...(恕刪)


台灣離公務員吃垮國家還遠得很???

所以可以一直吃就對了?

Actually what I am doing here is still hard for me, however, I hate people telli

Doohanchen wrote:
寫的真是好啊,先備份...(恕刪)


怎看明史 食貨志講得不一樣
清朝修的明史 不會幫明朝講好話吧
明朝對外戰爭打到缺銀子的

崇禎三年,軍興,兵部尚書梁廷棟請增田賦。戶部尚書畢自嚴不能止,乃於九厘外畝複徵三厘。惟順天、永平以新被兵無所加,餘六府畝徵六厘,得他省之半,共增賦百六十五萬四千有奇。後五年,總督盧象升請加宦戶田賦十之一,民糧十兩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兩一錢,名曰助餉。越二年,複行均輸法,因糧輸餉,畝計米六合,石折銀八錢,又畝加徵一分四厘九絲。越二年,楊嗣昌督師,畝加練餉銀一分。兵部郎張若麒請收兵殘遺產為官莊,分上、中、下,畝納租八鬥至二三鬥有差。


禦史衛周胤言:「嗣昌流毒天下,剿練之餉多至七百萬,民怨何極。」禦史郝晉亦言:「萬曆末年,合九邊餉止二百八十萬。今加派遼餉至九百萬。剿餉三百三十萬,業已停罷,旋加練餉七百三十餘萬。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萬以輸京師,又括京師二千萬以輸邊者乎?」疏語雖切直,而時事危急,不能從也。
這已經沒啥好討論了
先是一堆錯誤的數據
如三節獎金
95趴所得替代率
84年以後就已經沒了的18趴
來誤導接著又一堆斷章取義的說法
已經失焦偏題最後就是兩邊互罵
這種文還是回收吧

20年前公務人員就很夯了, 15年前考公務人員的人就很多了, 現在當然更多

現在的公務人員, 新進的基層也很辛苦, 需要調整的是年資高的和中高階層的

18% 雖然已經是往事了, 但每年還是在支出呀

Nuke worker wrote:
如果取消18%,
政府可以拿這八百億再發一次消費券,全國都有.
這樣的誘因夠不夠?


每年都可以發一次~~
kuo116 wrote:
是每年都可以發一次~...(恕刪)


我是卑微的庶民,只期望能爽一下就好,
國債如麻還是要清理,再來每年的八百億是要拿來還國債的.

kantinger wrote:
怎看明史 食貨志講得...(恕刪)


18世紀下旬,法國通貨膨脹日益惡化,使民眾的購買力下降。1780年以後,很多地主歉收加租又進一步削弱農民的收入。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夕,貧戶的家庭要將收入的80%花費在麵包上,其它商品滯銷,很多農村出現饑荒,大量農民湧入城市造成高失業率,社會開始動蕩不安。

1774年,路易十六世(King Louis XVI)在位時,正值法國爆發經濟危機,政府入不敷出,幾近破產。1776年10月,奈克爾(Jacques Necker)擔任財政總監,意識到國家在稅收的責任分攤問題上存在的不公平,貴族和神職人員往往享受著許多稅務豁免。

幾近所有大臣、貴族跟奈克爾水火不容,地方、教會勢力也因為奈克爾損害他們的利益而反對奈克爾。路易十六世否決了奈克爾的這個提案,並將奈克爾解職,卡洛納(Charles Alexandre de Calonne)繼任後,也很快就意識到嚴峻的財務狀況,並提出了新稅法,建議中包含一個普遍通行的地價稅,徵稅對象包括了貴族和神職人員。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世被迫在凡爾賽宮召集代表法國三個等級的「三級會議」,而「三級會議」已經有160年沒有召開。為了籠絡資產階級,路易十六世重新聘用奈克爾作為財政總監,將第三等級的代表從300名增至600名。路易十六世試圖利用「三級會議」緩和革命運動,達到徵收新稅、解決財政困難的目的,根本無意進行政治上的改革。
  • 6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