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事情要做 沒有錯
但是在不對的時機去做 就是錯
對的政策要推行沒錯
但是在不對的時機推行 就是錯
在這種景氣下 大部分公司十號公報推行後 一定都會增加原來的虧損
有的甚至照出原型 導致提早倒閉
本來可以撐到下個景氣循環上來的 現在提早宣告game over
原有投資者破產 失業人口增加 這樣比較爽?
對現在的投資者很好嗎? 那就祈禱你現在的股票沒有踩到地雷
不然賣都賣不掉 財產瞬間歸零 跳樓的更多
這種政策如果在景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推行就不一樣了
大部分公司因為產品價格都是上揚的
所以虧損的很少 地雷的比率自然低很多
公司獲利增高 也承擔的起部分的虧損 自然大部分公司可以繼續營運
除了少部分真的那種乖怪陸離的公司 才會有影響 如博x
而且這也可以在經濟過熱時 適時壓抑膨脹過快的泡沫
當然實情也許如金管會評估的 影響不大 那當然是大家過慮了
但是這也讓人看出一個恐怖的地方
就是他們對於做對的事情 比挑選時機點還執著
這表示他們不夠聰明
一件對的事 在對的時機點去做 你做對 產業也影響不大 大家不是皆大歡喜嗎?
很多工商大老都聯合請命暫緩了 還硬去做
表示檯面下的虧損幅度 一定比給你金管會的資料還嚴重許多!!
這就表示你目前所得的資料根本不能拿來參考
hello
財務報表必須能忠實表達公司的真實狀況,這樣才能令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公報修正前後,影響的是公司存貨評價方式的改變,
舉例來說,就像我們去眼鏡行驗光配眼鏡,配上不同度數和散光的眼鏡,看到的東西有更清晰或更模糊.
東西的本體是不變的,是不同的鏡片讓我們看得更清晰或模糊.
再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同時用手機拍照功能和數位單眼相機拍攝臉部照片,
可以想像,手機拍出來的臉部糊糊的感覺皮膚光滑,但是數位相機拍出來的臉部細微瑕疵都秀出來了,
雖然拍攝對象都是同一張臉,但是手機那張皮膚光滑,數位單眼那張還要PS後製美化.
而10號公報變更就像是用不同的眼鏡或是相機,
基本上,公司的本質是不變的,差別只在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公司存貨的狀況.
如果你是看公司基本面的財報使用者,你願意看得更清楚還是朦朧呢?

-------
存貨會計處理新觀念
http://www.deloitte.com/dtt/article/0,1002,sid%253D136506%2526cid%253D231028,00.html
重點節錄:
財會十號公報主要係參考國際會計準則第2號「Inventories」修訂。主要修訂重點及對企業產生之影響如下:
●存貨成本不可包含閒置成本
●新增勞務存貨之相關規範
●續後衡量改為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
●成本計算禁止採用後進先出法
●比較基礎的改變
●跌價損失/回升利益之表達
相較於我國公報以往多偏向注重細則的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簡稱U.S. GAAP),目前公報修訂方向皆朝向注重原則性規範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簡稱IFRS)邁進,以達成與國際接軌之目標。IFRS對交易之會計處理著重於瞭解交易之經濟實質,因此,遵循財會10號公報較以往需要更多的專業判斷。
-------
但這對的時機到底是何時有誰敢說出來打包票嘛
結果就是鄉愿了事沒有一個政策可以執行,只整個台灣一直在空轉
由過去的分紅費用化到現在的十號公報皆然
我想表達的是,不是說一定在此時實施十號公報就一定對投資大眾是好事
但在台灣太多情況最後就是選票考量
greenehung wrote:
要討論這個問題,必須..●存貨成本不可包含閒置成本
●新增勞務存貨之相關規範
●續後衡量改為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
●成本計算禁止採用後進先出法
●比較基礎的改變
●跌價損失/回升利益之表達.(恕刪)
說的好阿!!
台灣股市該好好整頓,,以免那些只想印股票換鈔票又趁機惡性倒閉的劣質公司
有作案空間........社會公平正義就是要伸張來保護善良的投資人及好企業
試想:我出資金支持你的企業買你家股票但卻看不到你的"正確無造假"的財務報告
那真是情何以堪阿........

現在這時機實施才真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呢!!!
景氣既然已經那麼差啦,乾脆置之死地而後生對台股長期發展而言是正面的!!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good webside
(看一下公報原文...不要看網路上改編過的...因為沒有細節)
你就知道竅門在哪
所以我一直不知道有這個竅門的話...衝擊在哪裡哩?
但是如果存貨價過時...就很難調整
只有這類(科技類)的公司會有程度上的衝擊
參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