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鴻海的財務是不是有問題了?

股市淨空 抓鷹小組總動員 2008-11-04 工商時報
 
台股歷經10月風暴,指數急殺腰斬,向下回測4,100點整數關卡,雖然近
期伴隨著台股反彈,肅殺氣氛大減,但是居安思危的金管會還不敢放鬆,
近日責成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組成「抓鷹小組」,全線對禿鷹開戰,不僅撂
話「來報屬實就打賞」,還主動徹查各媒體,淨空空頭言論的意圖,溢於
言表。
------------------------------------------------------------------------
還是小心一點
小麻雀被抓後,會被打扮成禿鷹
真正的禿鷹是抓不到的
chs19830707 wrote:到是要先擔心英業達吧,第三季毛利率只剩2.62...,負債76.41%...手上現金及約當現金更是明顯不足只有11億多,應收帳款高達711億!!!10月NB代工業績都成長只有他下滑...,總總因素加起來先擔心英業達吧...(恕刪)


不知道另一間公司會不會因此....要求證期會...那個呀 ?
說明:您已被停權至2009-03-27 22:06 。 累計停權次數 : 7
現在是非常時期,不要隨便當兀鷹啊~只能換句話說,是不是"流動性有些疑慮",不然你看有券商投信外資研究人員被盯上嗎? 就是用詞要繞口一點就不會有事了,(覺得回到二十年前的台灣了,警x總部。)
大部分的電子業都在增加現金部位過冬,每天燒錢取暖啊。
AppleDesign wrote:
問這問題前應該先討論...(恕刪)


小弟不懂經濟、商業,但是有個疑問:
怎麼確定應收帳款一定收的到呢....在現在這種景氣下....
英業達小心

一兩個月前經過那沒啥人氣的林口廠

門口貼"廠房急出售"等字樣

一星期左右布條不見了..

小小觀察~
吳三桂再世 wrote:
英業達小心一兩個月前...(恕刪)


與其看那個漂渺不定及高深莫測的會計數字,個人覺得類似這種小現象反而可靠多了,當然,如何解讀看個人
鑑於01網友發言的水準江河日下,我大概不會再發言了,我實在是不想跟一堆沒有大腦的生物有一絲絲的互動,那種感覺實在令人作嘔
這個, 這是在下淺見, 分享一下
AppleDeisgn這位先生的觀念本身並沒有問題的, 簡單來說CCC 觀念就是在於你能夠以多快的時間將進貨變現金, 裡面當然包含了AP,進貨到付款的時間 就是你本身對上游的議價與還款能力, Inv, 你存貨的到賣出去的時間, AR, 賣出去到收到貨的時間.

簡單來說, 現金目前的少往壞處想一般人會認為說會有風險, 因為現金不足以償還目前所有的債務與花費, 但是現金太多也容易會讓人覺得公司似乎把錢放在銀行很浪費, 應該去讓公司錢滾錢有更好的運做. 至於多與少, 這取決於公司本身目前有沒有好的投資案, 以及公司財務狀況, 營收穩定度, 公司產業規模, 以及公司其產業的特殊性

唯一的困難度在於下面幾個:
1. 鴻海要找誰來比, 通常研究時都會拿一個或數個對照組, 像華碩VS技嘉VS微星 但是因為鴻海的大小與規模本身是不容易比較的
2. 鴻海跨越太多領域, 每個產業的景氣情況, 與相關連性讓本身預測的情況稍加上複雜度

自於Sharebabu 認為會計數字漂渺不定及高深莫測, 其實在下覺得還好, 因為這種規模的公司, 基本上很少遇到"漂渺不定"的情況, 如果一家公司的運作槓桿(DOL, 就是流動成本與固定成本)本身穩定, 且金融槓桿(DFL, 借帶狀況與股東權益的比例)也正常的話, 基本上只要注意到公司營收的狀況就可以決定公司未來EPS的情況了, 唯一的問題是在於如果公司的會計狀況跟公司股價完全是反方向的時候在會是一般時候要去苦惱的

老實說, 會計本身缺陷與漏洞的確是有, 因為會計本身的設計並不是要反映公司的價值, 而是反映公司帳面上的狀況, 是我們普羅大眾想要從裡面找出公司的價值, 所以一定需要修改跟重新整理而修改過後一定會比較好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 畢竟每個人的專長跟知識領域範圍都有限, 可能有些人很懂進貨出貨情況, 有些人很懂公司人事運作開銷狀況, 有些人很能預估公司營收狀況, 但是很少見到有一個人可以全部都懂

至於tomd的疑問, 應收帳款"一定"收或收不到, 老實說, 並沒有一定, 這種情況我們通常總稱為信用風險, 公司本身在生意開始時通常會先有徵信調查(這種不是去找狗仔拍照, 而是做這家公司的背景調查), 且在付款時通常會先預付部分款項, 以鴻海的狀況通常有相當大的權利要求下游公司付出大部分的款項. 另一方面, 也可使用一些手段與商品, 像是 Netting Agreement, 就是可以互抵, 避免兩公司均用龐大的資金換來換去

祝各位挖寶愉快
吳三桂再世 wrote:英業達小心
一兩個月前經過那沒啥人氣的林口廠
門口貼"廠房急出售"等字樣
一星期左右布條不見了..
小小觀察~...(恕刪)


那是賣出了 , 還是不必賣? 還是賣不出去呢?

純好奇..
說明:您已被停權至2009-03-27 22:06 。 累計停權次數 : 7
當市場成長你可以賣更多東西的時候,我相信將手上的現金拿去擴充是沒有什麼風險的。

疑慮是手中現金少,未來的應變能力一定比較差。力晶虧了一屁股,手上現金也還有兩百億。鴻海100億要如何應付未來可能的市場萎縮?現在不都預測歐美明年經濟負成長了嗎?

現在不能放空。沒有禿鷹可言。

奇怪就是為什麼現金這麼少?
看不懂TOP 5%說甚麼是理所當然的
那間廠房不是早就在幾年前就賣給精碟嗎?

這個資訊好像不太正確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