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The Wealth Ladder》財富階梯調查

A咖錦衣衛 wrote:
這個偏離現實太多了要乘以三......所以實際上是逼近300萬美金

很多網友在等A博你的200萬/坪豪宅

你什麼時候要蓋?

不會跟租地綠一樣

只會拉屎不擦屁股?
millionray
millionray 樓主

大概看懂A咖錦衣衛=A博。

2025-10-12 19:38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又是一本正經說幹話的AI。美國屬於個人主義,核心家庭社會,隱形富豪很少,五百萬絕對是前3%了,台灣比人家窮,前5%能到五百萬?想太多了,大概0.5%還差不多。2023年資料大概是0.3%

拍照大要分享等級嗎?
millionray wrote:
大概看懂A咖錦衣衛=A博。

這個也是他




賺錢不容易
整天吹牛逼
millionray wrote:
拍照大要分享等級嗎?


再貼一遍也可以:

pigstand wrote: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5/09/the-wealth-ladder5.html


六個財富階梯
Level 5:House Freedom(1000 萬–1 億美元 ≈ 3 億–30 億台幣)
任務:資產自動化與保障。
自由:有能力購買理想的居住環境。

Level 6:Impact Freedom(超過 1 億美元 ≈ 30 億台幣以上)
任務:思考如何影響社會、進行傳承。
自由:財富超越個人需求,轉向社會影響力。


一千萬美元談什麼House Freedom。
一億美元也不過勉強可以在一個城市中 House Freedom 而已。
這邊真的有個Gap。
前面的Freedom都是不用看價格才叫Freedom,例如:

可以隨意挑選餐廳,而不必看價格。
自在旅行


這邊一千萬,根本還很多房子買不起,談何Freedom?
美國還要考慮1-3%的房產稅,
所以不是付得起頭期款就叫買得起。
這老美寫的這本書怎麼這麼不嚴謹?
下面這個比較合理一點:

Level 5:House Freedom(1000 萬–1 億美元 ≈ 3 億–30 億台幣)
任務:資產自動化與保障。
自由:有能力購買普通人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環境。

Level 6:Residency Freedom(超過 1 億美元 ≈ 30 億台幣以上)
任務:思考在家族中如何管理和處理財稅問題
自由:有能力在全球至少兩個國家購買理想的居住環境。

Level 7:Impact Freedom(超過 10 億美元 ≈ 300 億台幣以上)
任務:思考如何影響社會、進行傳承。
自由:財富超越個人需求,轉向社會影響力。

該書作者的專訪,英文好或願意用YT的英翻中的,可以看一下:


level 1 - 20% (under 10k)
level 2 - 20% (10-100k)
level 3 - 40% (100k-1m)
level 4 - 18% (1-10m)
level 5 - <2% (10-100m)
level 6 - tiny% (100m+)

在專訪中提到,不論你是在哪一個等級的家庭,
都有11%的機率,在十年中,會退後一個等級,
而只有2%的機率,在十年中,有可能退後兩個等級。

而很神奇的,當把時間拉長到二十年時,
一樣還是只有10%的機率,會退後一個等級,
而只有2%的機率,在二十年中,會退後兩個等級。

然後在10年中,會有63%的家庭仍舊在同一等級,
時間拉長到20年,仍然還有51%的家庭還在同一等級

至於前進的機率:
10年進一級:21%,進兩級,3%
20年進一級:32%,進兩級,5%

================================
作者:Level5 以上才算真正有錢,但除非收入很高,
不然要靠VOO這種分散投資進入Level 5的機會,
非常稀少。進入五級以上最好的方式是集中投資,
例如擁有企業等等:Concentrate to get rich, Diversify to stay rich.
L4也是最難進步的等級,有64%的人終其一生都在這個等級。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再貼一遍也可以:一千...(恕刪)


我原先想house freedom的定義是可以到各地買房子,
那一千萬美元一定不夠。
但一億美元應該可以了,但可能也不能很多間。
當然也只是一般心目中的理想房子而已,不是那種城堡類的。
所以到各地買房子的定義應該是錯的,在財富分類上意義不大。

拍照大的註解定義比較實際。
一千萬美元應該可以在美國大部份城市買到一般人心目中的理想城市。

近日小孩在竹北買了房子,對house freedom很有感覺。
追求穩定收益!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恕刪)

找到了,拍照大Level 5。


美國我不知道,以台灣來說,Level 5 買3千萬的房子,可以買10~100間,買精華區豪宅也可以買很多間,我覺得已經很厲害了,我買一間普通的預售屋就感覺快不行了。
millionray
millionray 樓主

我就是愛拍照 太強了。

2025-10-15 15:50
我就是愛拍照

不是太強了,是住房自由太難了。不過其實也不一定要買台北市中心的房子。淡水新市鎮我看也蠻好的。如果健康還行,甚至全台灣,屏東什麼的都可以考慮。

2025-10-15 20:39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L4也是最難進步的等級,有64%的人終其一生都在這個等級。

以目前4000萬來說至少要翻3次,4000萬到8000萬,8000萬到1.6億,1.6億到3.2億,想想都覺得累。

我就是愛拍照

這是美國普查的資料,其實不見得適用於台灣,不必強求。台灣突破L4,進入L5 應該是4300萬(1%)就夠了。甚至照這本書的2%來看可能更低,我猜三千萬吧?美國1%今年應該破1400萬美元

2025-10-15 20:43
millionray
millionray 樓主

如果以年化報酬率10%計算,大概要22年(59)但Level 4會想躺平。

2025-10-16 6:05
millionray wrote:
我就是愛拍照...(恕刪)

這是美國2023的普查數據,2%大概840萬美元,1%大概1350萬。(今年我猜應該1500萬了)

台灣1%才4300萬台幣,感覺是有點偏低,主要是因為台北房子太貴吧?又或者那個台灣的調查是不含房子的結果?

這兩個國家的生活成本體感,一般公認應該是比較接近1:3,照這樣算,破出L4,進入L5大概是333萬美元,我們取個整數,一億台幣吧?

https://dqydj.com/net-worth-percentiles/
millionray
millionray 樓主

這裡是投資理財版,我相信用美國的等級標準是沒問題的。[笑]

2025-10-16 6:03
有些連釋出都無,完全沒有現在的參考價格。

中正國中旁的一品金華……

都沒要釋出的。

millionray wrote:

如果以理想狀態的三億台幣資產兩成買房,可以全款拿下一間台北市定義的豪宅(總價 6,000 萬以上,單價 120 萬以上/坪)
我就是愛拍照

看了一下,這房子不錯,實價在十年前就破百了,現在應該要160-200了。以它九十幾坪的坪數來看,也是屬於看得起,但買不起的房子。可能要有三千萬美元才能無負擔的入手。

2025-10-15 23:50
MBUSA wrote:
中正國中旁的一品金華……

我大學畢業,當兵完出國,剛來美國,就聽到學長講的:

吃中國菜
開德國車
娶日本老婆
住美國房子。

所以不是我因為資產升級就要求變高。
而是住過看過美國房子,你就很難忍受台灣的居住環境。
我說的是環境,而不是房子本身。

說實話,除了陽明山上,台北的房子環境,沒有一間比得上一般美國人住的環境(美國都是木造房子,其實房子本身的材質很差,需要大量的維護費用和時間成本)。

中正區的一品金華,只能說樓下整條街都沒有亂七八糟的騎樓,機車行,檳榔攤和小吃店而已,但是前面也沒有公園綠地可以休閒。

其次面積(室內60坪),以美國標準,實在不算大,更不用說有室內的車庫空間可以放一堆雜物。當然完全用美國標準要求台灣大樓居住環境,其實是癡人說夢,牛頭不對馬嘴,沒有意義。我只是要說明,我現在的比較對象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台北的房子都是看得起買不起而已。其實即使是那些兩三億的豪宅,對比美國居住環境,仍然有很多缺點。有一些條件是永遠都沒辦法彌補的差距。

就好像西餐再怎麼高級好吃三顆星,你還是會覺得也沒比一碗滷肉飯好吃到哪裡一樣,更不用說跟麻辣鴛鴦火鍋比。完全屌打,沒有可比性。就跟熊貓快餐照樣可以屌打奶油波士頓龍蝦一樣。中菜的作功,調味都不論,光食材的多樣性,就完全和西餐不是在同一個等級的,各種家禽家畜都只吃肉,所有內臟和下水的多樣性完全放棄。再看水果的種類數量就更清楚了,中西部的超市除了柳橙,葡萄,和蘋果,大概就是香蕉這種一年四季都有的水果了。完全沒法比。住一年你就不想再逛水果部門了,因為每天的水果幾乎都一樣。

所以在台灣想住好房子,就跟在美國想吃個簡單路邊小吃,來點黑白切,豬頭肉,筊白筍,鯊魚煙,還不用付小費一樣難。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