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地方不要去 (賺錢永遠是少數人)債券ETF在夯時候(債券人多) 結果3年前疫情結束至今總共降幾碼??反而債券還在降息後續跌 太多資金在債券是不可能讓債券價格下來的(債券價格下來 債券股價就會漲)高股息在夯時候(高股息ETF人多) 結果聰明錢全部繞過高股息改飆市值型,券商看到商機紛紛不斷市值型ETF冒出 漲不太動又看到今年改飆主動型...下半年又不少主動型ETF誕生...由專業經理人自行挑選股票.......
dkny0705 wrote:市值型ETF 市值型ETF是個很怪的名稱。通常就是被動性大盤指數、或是被動型類股指數 ETF。雖然可能聽起來比較沒學問沒機密,但至少講清楚了你在賣什麼。本來市值大小就是(大盤、類股指數)主要的成份比率指標。有一陣子在鬧的 ESG 等環保與公司治理指數(自編指數) ETF 則雖然名稱上是指數 ETF,實際上很偏主動型基金。因為指數分配評分不透明且各家類似名稱結果差距非常大;想投誰多一點的時候,就把它在自編指數評分上評高一點就可以投比較多了,不過台灣市場規模不及主要國家股市,給人一種一個股市只會有一個「大盤指數」的印象。但是海外主要國家股市就不是這樣了。
瘋狂的石頭 wrote:高股息的選股邏輯不太一樣啦不能一概而論,00961有考量roe,等於考量公司幫股東賺回的獲利效益 這個沒什麼學問上的深入度啊,就是無視於 P/B 的 P/E。股東權益只用帳面淨值,不是用市價計算。
主要還是要清楚高股息跟市值型的不同市值型就是完全被動跟隨大盤所以可能會出現台積電一家獨大的狀況大盤指數漲就會跟著漲下跌就會跟著跌但是歷史統計上來說股市長期向上所以買市值型未來長期向上的機會高高股息就是按ETF選股規則選出未來可能配息高的股票所以也可能出現股市大盤漲,但是高股息ETF卻下跌的狀況當然長期股市上漲的統計結果就不一定適用於高股息ETF可能長期領高股息,結果反而造成領的多數是自己的本金不排除也可能像過去吃到AI股造成高股息ETF飆漲但是這是可遇不可求的,等於投資的不確定因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