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ETF
放在股市裡面買賣
就是要賺價差
管你是高股息,市值型,還是美債ETF都一樣
不論美債ETF怎麼包裝
買進ETF就是不等於買了直債
(事實上你的心態也的確不一樣)
所以一堆人說要股債配置
說可以避險
但其實心中也還是想賺價差
然後聽大家說債券就是股票的避險
所以好像一定要來配置一樣
搞到現在股債被雙殺
但個人左想右想都覺得這邏輯很奇怪
不論是多少比例的股債配置
如果以避險的角度來看
不就表示不論如何
你都有一個比例的資金在虧損嗎
要嘛股市在賠錢,要嘛債券在賠錢
這就叫避險?
假設以0050跟美債ETF比較起來
難道有人會認為0050會倒閉會解散會清算嗎
我怎麼看都覺得美債ETF跟高股息都半斤八兩
都是左手交右手
我真的要無風險
幹嘛不買美金定存就好
認真找一下也有年息5%的吧
搞美債ETF,結果拿了點利息,現在也還是賠了本金
跟高股息不是難兄難弟嗎
yoyo0719 wrote:個人的理解是只要是ETF...(恕刪)
首先,第一點,美債與高股息不同。
當美債【付不出】【高股息】的時候。以20年美債來說,本金恐怕已經大賺60%
讀者必須了解,【利率】【美債價格】之間的數學關聯。
第二。
美金只有一年期5%。
也就是爽一年。
但是美債則是美國政府保證5%,持續20年。
當然,如果現在有一家銀行,可以提供十年期美金定存,利率固定5%。
恐怕會被搶翻
您原本的文章內容,乍聽之下,非常合理.........但,一點點的觀念偏失,就會出現這樣大的差異喔。
不過,有留言,就有機會讓自己成長。
不留言。有時候自己觀念需要調整都不知道
感謝回文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個人的感覺是因為聯準會大致上都根據每月出爐的各項數據來制定政策。
例如 非農業就業數據,CPI報告等。
若公布的數據超出預期,就會影響聯準會做的決定。
市場擔憂通膨看似有再起的跡象。加上預期降息次數及降息機率大幅降低。
所以債劵殖利率才會再往上漲。
認真來看,債劵價格漲跌其實是很複雜的,會受各種外部因素影響。
近期公布的數據超乎預期。 相關報導
美12月非農就業意外大增25.6萬,Fed降息將延至6月? 2025-01-14
全球公債狂飆原因找到了!專家揭債券大拋售2關鍵 2025/01/15
全球債券市場的拋售正在加速,不僅英國10年期公債創金融海嘯新高,日本也創13年來新高,而美國也觸及4.799%,創14個月新高,專家表示,驅動此次全球債券拋售的關鍵,是預期聯準會降息次數減少,與政府預算赤字擴大,引發了全球消費者和企業借貸成本上升的擔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