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beetw wrote:日幣十幾年來對美元早就貶值 90% 了... 要成為世界工廠早就成為世界工廠了...順帶一提, 印度盧比這十幾年來對美元也貶值 90%... 人家也想成為世界工廠喔!....日本人要先戰過印度阿三才行... 日本人素質高,做什麼很快就會成功1945年以前的日本經濟是亞洲第一臺灣那時的經濟自然不在話下
Harvey norman wrote:日本人素質高,做什麼很快就會成功1945年以前的日本經濟是亞洲第一 問題是日本就沒人啦!! 什麼素質高?? 65 歲以上的老人要幹嘛??這世紀結束前日本人口就剩一半了一個人抵兩個人用的高效率也僅能持平而已.....何況日本年輕人根本做不到 現在可是寬鬆教育喔
中國崛起以後日本就慘了本身市場就小 技術又被中國人搞光了現在中國有什麼做不出來 只有日本才做得出來的???!!越來越少了~~~~~~~要讓日本成為世界工廠??!!!真的把中國 印度 甚至 非洲國家 擺旁邊了??
答案是不可能…要能成為世界工廠,終歸就是一個概念『廉價』而『人力』的廉價,只是世界工廠的一項要素而已。實際上還有很多得考量的地方。像是廉價的土地資源、廉價的原物料取得、廉價的能源供應。廉價的…環保。許多公司為什麼不在自己本國設廠?因為工廠也代表汙染,既便有各種降低汙染的設備,但那又是成本了…競爭力充足的一些高科技商品自然可以無懼於成本增加,反之…那些不在乎汙染的國家,不用建置什麼降低汙染的設備,自然就更受歡迎了。日本有可能不在乎工廠汙染的問題?也因此…不可能嘛。
這標題本身就怪怪的1990年代以前,日本半導體的規模跟技術台灣可是連車尾燈都看不到,還有一堆公司如索尼 三菱 國際牌 等一堆一線電子家店大廠,日本基礎工業是非常強的,在當年,日本已經是世界工廠了,當年你拿到MIJ 就是品質保證,連MIT都會被嫌棄。台灣當時還要去跟日本尋求合作機會,但日本人不可能跟外國人合作的,這是民族性的問題,但後來日本半導體技術越來越落後,加上當時全球化,半導體技術不行就去台積電那邊投單,中國也是這樣,都是去台積投單就可以解決自己半導體廠做不出來的問題, 且很多人以為日本沒有研發先進半導體技術,其實這是錯的,日本當年日立半導體也是有最先進的EUV機台,只是研發技術卡關搞不出來,最後就是認了拼不過台積電, 才會有後續日本政府請台積電過去設廠的結果。 到現在,日本很難逆轉成為世界工廠的條件,因為人口已經老年化了,日本的薪水還是比台灣高,他們雖然經歷了失落的20年,但薪水還是比台灣高,加上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往大城市跑,半導體廠通常都是在鄉下地方,很多人不想去是因為老婆根本不想住在鄉下地方,例如熊本就是。
"台積電熊本廠開給大學應屆畢業新鮮人的起薪就有28萬日圓(約新台幣6萬元),在日本成為熱門話題,他還跟台灣人分享這件事。台灣人卻驚訝「工資如此之低」。他才知道,在台灣,研究所畢業的優秀人才在入職第1年的年薪就能達到900萬日圓(約新台幣192萬元)左右。"這段話的邏輯然後推論出,台灣大學生比日本大學生還高薪?實在是看不太明白.所以,日本沒有研究所畢業的優秀人才?然後,他最後才發現,原來他是遇到愛亂吹牛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