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退休的資產全部都ALL IN呢?
我自己是設定退休門檻最多只能投入七成資金,年產出120萬收益。
這120萬可以是資本利得+利息+股息的總和。
當時退休時,利息很低的。幾乎可以忽略。因為投資收益都會超過我的設定門檻。
當股市大漲,可以考慮暫時賣出持股,先獲利了結,但也要承擔股息變少的風險。所以大量出清持股,基本上都能撐至少相當於三年以上的股息收益。就是說資本利得足以彌補至少三年以上的120萬收益的缺口。
例如股息+定存利息只剩下40萬,那就是資本利得至少有320萬的產出。
不想在高價位又買入其它持股,這樣才有足夠時間重新把缺少的存股買回來。
而只動用七成資金,剩下的三成資金就可以在股災時,加碼投入。彌補120萬的缺口。
大多數股票股價縮水時,可能殖利率沒什麼變化,但收到的股息是縮水的。
而當股價重新漲回去後,就可以把多買的且較昂貴的投資,在無虧損下收回資金。
反覆來回操作,你的成本就會越來越低。甚至資產變多,還可以逐漸地把收益目標往上拉高。
趁股災加碼持股,股價漲回賣掉多餘的。手中現金又變多了。
下次股災再來,又可以買更多,反覆操作。
既然都會計算退休需要多少被動收入,為何不考慮複雜一點。
把股價變化與投資收益變化都考慮進去。我自己是寫程式專業的,就已經把這些變化要對應的操作都考慮進去。所以上述說要賺到320萬與定存利息是一個概念,實際上我算的更精細。會依照現況自動調整要買多少,要賣多少。每天按照計算出來的策略逐步實施。
但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有一種簡單的方式。
例如你想買100張0056,先保有200~300張的資金。
如果現在股價以下買的0056小於100張,你就每天買一張,或是每跌0.1元買一張。如果一次跌1元就買10張
當現在價位以下已經超過100張了,那就停止購買,你可以決定把最低100張的部位留著,剩下的無虧損下能賣掉盡量賣掉,或者可以慢慢賣,直到現在價格以下買到的扣除最低100張的部位全部無虧損賣掉為止。
或這是精算100張以上多買的,到最高要把多買的全數清空要賣到哪個價位。逐漸往上賣掉,越賣越多,直到剛好最貴得那一張賣掉是賣掉最多的數量。這樣一邊可以無虧損賣掉,還有一些還可以賺一點錢。
方法是想出來的,但重要的是你有可以彈性操作的資金可以運用。
我的存股基本上都是以想辦法把每一張留在手中的持股成本壓到入手最低價,壓不住的就是至少無虧損下賣掉。而且用來壓低成本的資金,就是用賺來的收益扣除隔年需要的120萬預算,剩下的就可以拿來壓低成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