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層是國民都有的,分為公保、勞保、漁保、農保、國民年金
這一層是讓國民退休後有基本的溫飽,不要看輕那幾千元到一兩萬,對老人家不需向晚輩伸手,
可以維持基本的尊嚴與生活的自由度。
第二層是就業所得的基金,主要是公教退撫、勞退基金
這一層會依個人的所得投入有較大差異,是讓國民在基本溫飽上,還能有不同程度享受。
這一層的金額有僱主與自己提撥,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勞工的自主掌控做法。
我有朋友在美國,他帳戶內僱主提撥的也是不能動,由基金管理者代操。
自己提撥的可以自己決定投資任何基金、股票,當然自負盈虧。
香港是有讓勞工選擇基金管理者所核定的市面的基金,我猜類似像基富通平台之類的。
台灣則是全由基金管理者代操,個人沒有決定權。
在政府內部,反對讓個人可以決定投資的主要來自勞委會、現在的勞動部。
理由很簡單,怕勞工賠了錢退休後沒錢就責怪政府。
這個擔心是有根據的,不少人投資賺錢就是自己好棒棒,一代股神。
賠錢就怪各種黑手,政府、外資、財團、投信業者⋯⋯
現在還多一個人可以怪,川普。
第三層是個人投資理財,這就很多人在01出沒的原因。
這一層差異極大。
每個人在這三層有不同比重與期望。
我是從不多提到第二層,喜歡自己玩但天性膽小貪息,第三層多放在固定收益,偶爾買個股玩玩。
所以第三層績效常常還不如第二層。
不過第三層的部位大於第二層,收益金額就比第二層多。
追求穩定收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