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台灣的通貨膨脹控制在全世界排名一直都是前段班的,尤其這幾年一些先進國家都 7% 起跳,動則雙位數時台灣頂多還在穩定的 3%政府凍漲公共費用然後拿納稅錢然後再去補貼一直循環下去就造成了台灣 GDP 若用美元計算其實不算高,但去除匯率之後的購買力平價 PPP 就非常優秀這就是台灣低薪資、但低物價但人民還可以過得不錯生活的原因但要享受這種成果僅限在國內消費兩個在本國過的普通生活的新加坡人跟台灣人同時到日本玩時,新加玻人可能變成相對有錢人,因為日本迪士尼門票不會因為新加坡物價較高門票就較貴、也不會因為台灣物價較低門票就較便宜
電價便宜是因為有老本可以吃因爲核電蓋完,最大的成本就固定了包含以後的儲存成本在規劃的時候都已經列入剩下的只是維護支出核電可以用40年太陽能板跟風力鐵塔應該20年就衰減到需要更換了吧等於40年要做兩次,加起來的成本比核電貴果然綠電是好生意然後增加的成本要全民負擔
2022年人均GDP分別為(IMF):新加坡為79,426美元,香港為49,700美元,臺灣為36,792美元,韓國為33,592美元。如果所得一樣再來講電價才有意義。 怎麼不講台灣車價比其他鄰近國家高呢?政府到處拿偏向自己的數字告訴國人自己國家的電價,油價比鄰近國家低,但國民薪資平均所得卻不願意拿出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