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來投資的報酬率或虧損率,本來就會比較高。別人花100萬,市值200,就是100%你花50萬,借50萬,市值200,扣掉借款剩150,就是200%而且你的時間還未滿一年,如果有獲利,年化報酬率的數字會更高如果投入一筆資金,一個月後獲利10%,只看一個月,年化報酬率就200%了
茶葉工 wrote:夭壽 這樣我還真的不...(恕刪) 他的文章說他投入200萬,融資買股價值1000萬,目前扣掉融資有400萬,所以獲利200萬,100%績效應該是對的所以融資600萬那不融資的話,200萬只能賺到50萬(剩下150萬是600萬融資賺的)獲利約是25%台股報酬指數2023/01/02 29568點,2023/11/13 36223點報酬為26.56%也就是說樓主的報酬主要是開槓桿來的貢獻
我愛Keroro wrote:他的文章說他投入200...(恕刪) 只能說融資是雙面刃當自己還沒融資時 就要先會賺錢融資時只是賺更多錢而以而不是賠更多2021年 我都還只是慢慢在那邊投資的2022年 開始信貸+質押 結果遇到瘋狂升息2023年 開花結果 賺的比我工作一年都還要多 但省下來繼續投入才能繼續開更大的槓桿2024年 .......發生了才知道
很簡單,配息是配息,買入成本是買入成本~我都這樣算啦~ 我不大喜歡都"覽覽仔作伙"太麻煩~ 畢竟配息的用意就是要給你"使用的",你還要執意算到投資成本裡去?? 那等到有獲利時,你還要將配息算到投資成本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