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有1.46億隨便拿去買個ETF或是銀行股要做到年領息1000多萬根本不是問題。其實他那個利率也才7%-8%,不用特別去買債券也能有那種報酬率。這則新聞最主要是在告訴大家:本大利小、利不小(1億的10%就是1000萬)本小利大、利不大(100萬的50%就只有50萬)重點在於本金多寡。我本金一千多萬年領息也將近百萬,如果本金可以跟他一樣達到1.46億的話要領上千萬的股息也不是難事。
imsharpliETF跟銀行股,配息/股利都不是固定,配息/股利要課稅、二代健保,配息/股利都來自於本金,ETF跟銀行股並沒有保本特性,你真的懂?-----------------------------------------說真的,我還真的懂,而且懂的也不少。保本?我就問一句,瑞士信貸夠大吧,前陣子它出狀況有看到嗎。我投在瑞信的300萬海外債8%固定收益“保本”差點拿不回來。幸好瑞信後來有銀行去接手,不然可能一毛都拿不回來。保什麼本啊?當年雷曼風暴有保本嗎。沒出過問題大家都很會講:什麼大到不能倒、什麼保本。事實是一旦出狀況就是直接血本無歸。小朋友,真的不要把“保本”這兩個字掛在嘴邊。台灣ETF或銀行股最起碼隨時可撤出,海外債有的二個禮拜可以贖一次,有的是一個月可以贖一次。一旦出問題你怎麼撤。保本這兩個字去騙騙那些沒經歷過的人可能有用,但不要拿到我面前講。看看以下的新聞片段:3月19日,瑞士聯邦政府宣佈,瑞士信貸將被瑞銀集團收購,交易總對價為30億瑞士法郎(約合32億美元)。這相當於3月17日收盤市值的四成。被四折賣掉的瑞信,今年167歲,與當年倒閉時158歲的雷曼相仿,而剛剛倒下的硅谷銀行還不到40歲,它們的命運有何異同?瑞信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境地?更重要的是,瑞信的餘波會怎樣影響全球?保本??你確定你真的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