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每個月為了投資縮衣節食被罵笨

1242jsfw wrote:
本人家裡環境沒有很好,出了社會後就拼命省吃儉用
要還學貸、繳房租、生活費、保險費
每個月還是硬擠出點錢存現金跟基富通裡的台股基金
身邊的朋友每次出去吃飯或約出來聊天都是高級餐廳或是酒吧
去一次一張小朋友就沒有了,所以時常婉拒他們的邀約


小富由儉, 大富由天
錢要存, 但基本的交際應酬還是要有, 每月或每週一次朋友聚餐並不為過
能花的是財產, 不能花的叫遺產
如何取得平衡點? 就看每個人的承受能力

像每年的出遊旅費, 可由被動收入提供, 當年被動收入多, 就出國去遠一點, 被動收入少, 就國內玩一玩
投資到後來, 會發現一年省下的投資金額, 可能還比不上一天的市場漲跌波動, 麻木後, 對錢就看得更開了
1242jsfw wrote:
本人家裡環境沒有很好...(恕刪)

因為你不屬於他們那群
去換個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好

存一半就好。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prozacist

投資到最後比的真的是承受風險的能力,否則真的是穩賺不賠。問題是在賠的時候你不會被斷頭,或者一開始就投資不會被斷頭的標的,也不會有逼你低賣籌現的狀況,然後市場異常低檔水位時,還能備有能吸納籌碼的資金。

2023-05-03 14:52
dajenwang

47年是想當遺產嗎?

2023-05-04 19:11
1242jsfw wrote:
但朋友都覺得幹嘛那麼努力存錢
等本業薪水高了存錢速度自然就快

目前人到中年了
我的心得是你朋友講的非常對
及時行樂
未雨綢繆
兩者皆重要看你心中覺得哪個更重要
我40多了,剛出社會時真的有在努力存錢,當時一餐吃一百出頭的火鍋就算是大餐了。
再重來一次我應該還是會選擇存錢加投資,主要是年輕時沒多少閒錢,先擠出閒錢才有投資學費。
學習需要時間,年輕時繳的學費相對便宜。
後來經驗多,本薪也提昇,閒錢也多了,生出更多閒錢,買車,買房,出遊,當一家老小的支柱都是自己的選擇。

有閒錢和經驗在手上就有選擇,工作起來也可以堅持專業面對客戶和老闆,工作品質上升也容易談高本業薪水。
適當就行

過與不及都不好
基數就那麼少。很難翻。

數學好就不會問這問題了。
提高你的基數
省錢
跟賺多一點要同時來。

基數大了。獲利才可觀。


縮衣節食 也沒不好啊。 另一種斷捨離。

衣服 100的我也穿。

等到你都用好東西用貴東西。其實也不會比較快樂。  
一個lv背包五萬多。我把當包包用
別人覺得很奇怪。 就跟100元的包包
把他放地上 刮的亂七八糟。

重點是你自己的心態啦。  管別人怎想。
要能搞得到錢。其他都是多餘的啦。
等你需要用到錢的時候
就會回頭感謝當初有在儲蓄的自己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出了社會
大家價值觀都會改變
有些話聽聽就好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