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用平準金也是無可後非,每個都想要得到關注度,想被炒,看看同樣季配的00888,上市初期意氣風發,自從配了一次0.039後就被投資人打入冷宮,之後又配了一次0.031,根本廢柴股,最近兩次配息都固定額,看來也是用平準金來貼補讓股利好看些。
han888 wrote:君不見10年前熱門的全高收,如聯博或是安聯..他們倒了嗎?似乎沒有,只不過十年過去,你本金應該也已經差不多拿回來,剩下的就像是勞保老年給付一樣每月配息給你,他們淨值剩多少已經跟你沒關係了..我想這才是大家會想買的原因吧... 所以很多基金淨值一直減, 配息愈來愈少, 投資人數一直降, 最後低於法定規模, 清算收攤, 規模愈大撐愈久, 愈早買, 可能十年拿回本金, 之後才開始領利息, 領到基金清算結束全高收月配基金, 因為配息一直降, 大約活超過12年可以勝銀行定存, 15年可以勝2~3%年金險, 20年可以勝穩定配息5%的股票, 沒活超過10年, 大概都是虧損。
lovewept wrote:我的理解是不管平準金多少,每一張ETF內涵的股票數量是不變的..(恕刪) 是啊! 要政府核準才可以發行所以拿後金補前息確保這個基金會有人持續投入,看似要所有人都公平實際上反而是一種吃後面投資者豆腐的行為,有沒有穩定賺錢跟這支基金一點關係都沒有基金不管怎麼吸引投資人 ,他投入市場的風險跟存股族與指數ETF族都是一樣的啦
MiPiace wrote:權宜之計,就是新股發行時,這些新股提撥同樣金額的股息,放進保留池裡面。然後四季發放時,就可以舊股新股都領到同樣的股息...(恕刪) 在目前台股的配息制度下,半年配就差不多了,搞季配會導致某些季度股息斷炊。我倒是認為平準金沒必要,基金收到多少股息,不管新股、舊股大家一起分。舊股的股息讓新股領走一部分,表面上看似吃虧。但多領息多扣淨值,少領息少扣淨值,在不考慮稅費情況下,不管配息領多領少,投資人資產都是不變的,自然沒吃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