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個出書的作家,標榜「我用美股、美債ETF賺了多少多少錢」,教導讀者股債資產配置。今年年中債券大跌一段了,財經節目女主持人問他債券損失多少,他說,年初聯準會確定升息後,他就把債券ETF出清,只損失一點點。
台灣有個出書的大叔,強力推銷某投信的台股ETF。女主持人問他虧損了怎麼辦?大叔說:「大不了套牢!」
回到正題,樓主說:「因小孩漸漸長大覺得住公寓不夠他跑動,就訂了一間快好的預售屋,年底交屋」
我的想法是:股票套牢有可能變壁紙。房子套牢可以住。除非你把房子當成股票,當成投資理財用的金融商品在操作。
因此,假如買房是為了自住,那就繼續繳囉,為什麼要賣?人生漫長幾十年,房子比股票保值、抗通膨。假設聯準會未來十年都不降息,你就不買房嗎?小孩怎麼辦?
如果你是拿小孩當藉口買房,其實你是想短短幾年內買進、賣出賺價差,那就認賠殺出囉!投資有賺有賠,不可能每次都賺呀!
另外,你說這是四十年來一遇的大風暴。聯準會已經降息、量化寬鬆十幾年了,這十幾年很多財經作家以為自己是靠「存股」、「股債資產配置」等宗教信仰賺大錢,其實只是搭上資金氾濫的順風車而已。
naticomipad wrote:
人在國外,高點買了房,預計接下來兩三年資產縮水一千萬,要怎麼調適?
唉 (真的是一聲長嘆)
先不說在國外哪裡了
年初的時候利率還沒漲,因小孩漸漸長大覺得住公寓不夠他跑動,那時聽信政府以及一幫經濟學專家的話說2023年以前絕對不會漲利率
就訂了一間快好的預售屋,年底交屋
沒想到現在還沒交屋,利率就暴漲了好幾倍(我的房貸利率從1.25%跳到4.25%,還要再跳),現在苦惱得要命、第一是貸款可能貸不下來、得去找高利息的私貸,第二是即使貸下來,每年光是房貸的利息就要一百萬以上,等於本來家裡每年可以存的錢八成都跑去繳房貸利息了
同一個社區比較早交屋的有人已經賣了,已經比我的成交價低了兩百多萬,預估交屋的時候還要再跌、等於交屋的時候如果我馬上賣就賠了六百萬以上(要加上貸款違約金以及仲介費用),即使不賣,想到高額的房貸,就讓我晚上都睡不好。就因今年年初簽的那一紙合約,讓我們家幾年來的存款要全部賠光了,也不過就是希望孩子能成長開心點,當下評估是背的起房貸的,真的不知道會碰到四十年一次的大風暴
如果是你,到時候你會認賠殺出,交屋就賣了,還是硬著頭皮住,等到房市回來?(不知道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