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騙人喔 wrote:
前篇文章中有網友要我(恕刪)
感謝前輩分享...
也有做回收產業的在邀研究員去拜訪的時候,公司車換一批當時最新的Levante,還引以為傲到處講,其實那些車也就是經營者自己家人跟親信享受,協理下面還不都是苦哈哈。把公司弄上市櫃,圈投資人錢自己亂花的公司從來都不缺。
還不如三重五股的中小企業主。一年三、五億營業額,不上市,自負盈虧,盈餘給兒子媳婦買房買車要來得正派太多
你騙人喔 wrote:
前篇文章中有網友要我自重
嫌我格局太小
在下在職場三十餘年
當過部門主管也不止二十年
退過部下報告不下百次
交易員在可注意而未注意情況下,莫名大賠千萬台幣
我也從未要員工自重或是罵員工這兩句話
這句請自重,看了我很不舒服
這幾乎是人格上的否定
可以針對事情的行為嚴厲批評都無所謂
去對別人做人格否定
你覺得換做是你,你能接受嗎?
言歸正傳
公司在申請設立許可的期間
得先要找些基礎員工
面談了二三十個人
老闆問我意見,我實在是不知該如何回答
因為除了少數幾個老闆找來的業內熟手外
其餘的都是應屆畢業生
說句實話,除了留美的那幾個人有企業實習經驗外
其它的人都是白紙一張
做儲備交易員還行
要當研究員
面談時的內容幾乎很難有辨別度
我只好又把球丟回去給老闆決定
後來除了一個來自中華開發的同業外
老闆錄取了兩個都是留美曾在高盛證券實習過的小妹妹
沒想到這才是我惡夢的開始
不是說她們表現不好
太求表現,搞得我這個代理主管壓力超大
就連我和那位來自中華開發的同業去彰化看廠時
都一直接到來自她們兩個的關心電話
有些東西看完問完還要消化一下
回到旅館還要去核對財報
甚至於還要去同業公會去調該行業的一些數據統計
有的還得去訪問上下游協力廠商
哪有可能立即就有結論
況且,在做田野調查時
我還得跟搭檔先套好招
一些關鍵問題要有順序的提出
或是突襲
免得被對方給唬弄過去
其實這都是每個法人投資前必備的工作
那些企業其實也都知道
所以,就要看我們下的功夫有多深
未來投資的重點在哪裏
財報上的呈現,只能看出局部
經理人的特質與董事長未來經營的方向
才是我們看重的地方
其實,我寫過的報告裏建議可以投錢進去的
投資失敗的大概有17%(失敗的經驗總是記得特別清楚)
其中後來直接倒閉的有6家公司
我們部門寫過的,也有20%左右失敗
我這主管當的是十分失職
除了我被降薪外
也給交易室很大的壓力
這些都是後話了......
其中六家倒閉的上市公司
都是傳統產業,本業的利潤不高
因為競爭力不夠,所以就想些有的沒的去賺錢
結果,老闆根本不是搞財務操作的料
本來本業就不好,結果業外也是大虧
我那位同事,當時並不認為本業不好就該保守應對
反而該趁還有現金正流入,還可以貸款時就去擴展多角化經營....
他出身中華開發這種類投銀,想法是沒錯
也幫這些企業找了些資源協助,可是他忽略了一件事
人,才是一個企業的根本
這是我在銀行做法金與個金時的經驗
當我看到原本是黑手的董事長
握手時看到他的手白晰光滑
就知道他似乎開始享受上市後的甜頭,沒在像以前一樣
好好經營本業
另外一家的董事長辦公室
比我老闆的辦公室還大了快兩倍
我還看到有放高爾夫球桿
另外一家做磁磚的公司
停車場上的豪車都是董事長一家人的
沒半台是訪客、廠商或是員工的
雖然我心有警覺,但不夠強烈
當時身兼數職,沒時間再做深入研究
所以就按同事的看法下筆
僅是要求注意EBIT及應收帳款的週轉率....
後來股票變璧紙
所以我被降薪,無話可說
當一家公司本業也不強時,去跨足做其它行業
美其名是轉型,但要看的是
高階主管是不是趁機撈錢
一旦這家公司說要轉型
看看連本業都不好
這失敗的機率絕對大增
我就看過一家日薄西山的企業說要跨入文具行業
向銀行舉債了我記得是3億台幣
然後採用的是DM銷售,送貨到客戶府上或是公司
聽到時我差點沒罵出來
該公司的董事長是個老狐狸,會放任兒子幹這種事?
我光是算了算整個銷售成本及銀行利率
發現最快兩年內一定把錢燒光
財報上一定是這樣顯現
實則是不曉得有沒有把錢先A走一半
那家銀行也是幫兇
這種只有董事長作保無其它抵押品的貸款也能過關,很扯
這只要有一般常識即可
送貨的車隊可以租賃啊,還可以抵稅
幹嘛要用買的?
每筆訂單的最低送貨金額設在500元,毛利有多少?誰會一次買到500元?
重覆性購買的可能有多少?
這種模仿日式DM銷售的方式,有做過調查潛在客戶在哪裏?
果然,不到兩年,就拖垮整個企業
我都在懷疑根本不是轉型失敗,是標準的有計畫掏空公司資產
雖然這是二十多年前的實際案例
還是可以當做借鏡
股市裏的類似情況還在上演
上面所寫的是哪家上市公司?你猜得到嗎?
你騙人喔 wrote:
當我看到原本是黑手的董事長
握手時看到他的手白晰光滑
就知道他似乎開始享受上市後的甜頭,沒在像以前一樣
好好經營本業
另外一家的董事長辦公室
比我老闆的辦公室還大了快兩倍
我還看到有放高爾夫球桿
另外一家做磁磚的公司
停車場上的豪車都是董事長一家人的
沒半台是訪客、廠商或是員工的(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