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如何總結這些投資工具的風險?

myballsonfire wrote:
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我這(恕刪)

如果今天你是用360萬來做一口大台,那你的說法是正確的
但是請問有幾個人是這樣做?
MiPiace

我差不多這麼做,不一定要 360 萬買一口,但要記住買二口等於買了50張0050=700 萬元,只要記住你買了 700 萬元的大盤,那風險就低了。

2022-02-16 0:35
myballsonfire

我不知道有幾個是這樣做的,不過我自己是有很接近這樣做就是了。

2022-02-16 1:48
chiyenms wrote:
比較不同「工具」的時(恕刪)

期貨選擇權的風險難說。
如果你現在賣下個月12000點的大台賣權或20000點的買權,
能說風險很高嗎?
當然了,如果是以市場上一般散戶在玩的手法,
那風險好像真的不低。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期貨選擇權的風險難說。
如果你現在賣下個月12000點的大台賣權或20000點的買權,


你要拿同期間的比才有意義,才是在作比較

你不能拿 一個月後的買權 vs 買現股放一年 在比,說前者的風險較小
也不能拿 買 10 萬元的買權 vs 買現股 100 萬元在比,說現股可能虧更多,所以風險較大
MiPiace wrote:
我差不多這麼做,不一定要 360 萬買一口,但要記住買二口等於買了50張0050=700 萬元,只要記住你買了 700 萬元的大盤,那風險就低了。


你這是拿不同金額的東西在比。

標題在討論的是「工具」本身的風險性質比較,
沒有在討論它可以怎麼作出各種 synthetic portfolio/或是拿「等效 Portfolio 」當基準。



完整的「等效 Portfolio 」,定義上也不用比。
因為就是要組成「等效 」才符其定義。

----

至於選擇權,定義上,它一單就只有單邊,而且是條件觸發式。
損益線與 underlying assets 價格的關係本身就非一條直線。

數據上真要比的話,就拿同樣金額分別去買/賣
同一資產,同一期間的 現貨 vs 期貨 vs 選擇權 (還要決定你的 execution price, 設為 long)
然後比較它們的 VAR (要決定基準率,通常看 95% ~ 99.5%)
chiyenms wrote:
上面那些要比不同「工具」的風險的話,

是要例如 台泥股票 vs 台泥股票選擇權
或是 台股大盤基金 vs 台股大盤期貨
以「相同投入金額」來比


如果是要做學術研究的話,您的比法是對的。

不過,我在乎的是,我手上就一筆錢,我能挑的工具就這一些,要怎麼從這一堆工具裡面,做出一筆錢丟出去,風險儘量低,但效益要儘量大的方法來。而且,更好的是,這市場就是這樣,沒有任何的限制可以禁止人用各種無恥至極的手段來出花招。我完全可以派一隻獅子,掩飾成一隻貓,然後去跟一群狗打架。反正只要打得贏,就算是拿雞腿在比懶較,還是贏。我們是來儘量用低風險賺錢的,又不是要來做研究的。何況,如果單純用股票、基金、債券或用它們和其它東西組合來比拼,也沒人說不行啊。只是我個人還沒想出用股票、基金和債券或用它們和其他東西組合,能比拼得過期貨和選擇權。

因此,我從一開始就說了,我認為,(我認為這三個字就是說,我自己這樣覺得,不代表別人一定要認同),期貨和選擇權是那一串東西裡,風險最低的。相信正規的學術研究結論不是如此,不過,我只是來市場撈點錢的,又不是要來做研究的...
myballsonfire wrote:
如果單純用股票、基金、債券或用它們和其它東西組合來比拼,也沒人說不行啊


你自己比自己組當然你自己用可以。

但本串有明確的主訴與定義,是在比工具性質本身。
這狀況下就不要拿 portfolio 的比較出來誤比(不合主旨)。
chiyenms wrote:
但本串有明確的主訴與定義,是在比工具性質本身。


這就要看看開版的人,是想要搞搞理學研究,還是想要了解,有筆錢看要怎麼搞比較好了。

被您這麼一提醒,也的確是有可能,學生偷懶,自己不去找書,還跑上網問問伸手牌交作業。不過如果是這種學生,就讓他交作業後被當好了。

更新:看來開版的也不想做學術研究,「本串有明確的主訴與定義,是在比工具性質本身。」並不成立。
myballsonfire

如果出發點是,一筆小錢,想發點小財,那基本上就跟我們這些小兵一樣。所以,就多留意些,怎麼做,才能降低自身的風險並提高獲利。個人是建議,不用理會學術分類太多。我們只在乎,管它黑貓白貓,會抓鼠就是好貓。

2022-02-16 9:24
myballsonfire

長久以來一直都是這樣。市井小民在乎的只是用些方法降低風險和撈點小錢。明明有可以做得到的工具與方法,念頭剛往那邊轉,立馬被說書的當頭棒喝,然後搬出很正統的理學來討論,完全忽視市井小民已口吐白沫倒在地上。

2022-02-16 9:47
chiyenms wrote:
你要拿同期間的比才有意義,才是在作比較

你不能拿 一個月後的買權 vs 買現股放一年 在比,說前者的風險較小
也不能拿 買 10 萬元的買權 vs 買現股 100 萬元在比,說現股可能虧更多,所以風險較大

你也可以玩一年後的呀,選不同價位就好了。
再說了每個月結算,玩十二個月,跟一開始直接買一年,其實沒差多少。
期貨和選擇權的問題主要在於槓桿,而且是一個零合的遊戲。
但是這項工具的自由度很大,風險還是看人怎麼操作。
風險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貪 字頭上一把刀
不貪, 穩穩做就降低風險~
我也認為期貨和選擇權相對簡單一些
就是數字的零和遊戲,風險好控制

投資股票,研究產業跟公司會比純粹研究數字難(變數更多)
ps像存股一直抱賺到的,可能是搭上趨勢的順風車,不知道自己怎麼賺的...就跟房地產多頭幾十年,就認為房地產不會跌那樣

更不用說基金那種包裝更複雜的

當然簡單的不一定會賺錢
複雜的也不一定會虧
這就是市場有趣的地方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