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斐麗PP wrote:
房地產是保守投資人的(恕刪)
2021/12/17 21:28:05
天下雜誌 編譯 張毓思
通膨似乎只停留在上世代的記憶中,然而隨著通膨的警報愈來愈響亮,投資人究竟應該如何因應呢?
通膨的警戒愈來愈響亮,一般人面對的不只是通膨蠶食存款的擔憂,還必須適應一個全然陌生的投資環境。
究竟一般投資人該如何應對通膨呢?
《華爾街日報》投資專欄作家茲懷格建議,投資人切勿因為對通膨的恐懼,而貿然做出太大的投資組合變動。但是投資時可以抱持著以下4個原則:
1.不要滿手現金
第一個做法,就是改變你持有現金的方式。
「在通膨環境中,將現金拿去投資變得至關重要,」Refresh Investments財務分析師潘美拉陳指出,因為物價上漲,每一塊錢能夠賣到的東西變得愈來愈少,現金的購買力是不斷在下滑。
讓現金保值的唯一方法,就是拿去投資。Mint理財專家卡斯楚建議,投資人可以重新調整存款比例。例如股市一年的漲幅可能高達20%以上,然而定存的年利率平均只有1%。因此投資人可以調降存款比例,多元化投資標的來對抗通膨。
New Street Advisors Group執行長沙普羅說,「如果你手握太多現金,那你就吃虧了。」
但是也千萬不要因為恐懼通膨,而沒有留下必要的現金。ClientFirst Strategy理財顧問金伯格建議,現金應該至少預留12到24個月的生活開銷,才不會因為急需現金,而被迫在股市低點賣出股票。
2.股票:長期投資最好的選擇
低利率的時候大家搶著買股票,那通膨時代股票還能買嗎?
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資產管理師卡爾森認為,股票長期來講,依然是對抗通膨最好的工具,因為歷史數據顯示,股票增值通常能夠超越通膨的速度。
那通膨時代要選擇哪一種股票呢?卡爾森建議,投資有定價能力的企業非常重要。
雖然原物料價格與供應鏈問題,都讓企業營運成本在通膨環境中攀升,但是有定價能力的企業可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卡爾森說,「只要這間企業有定價能力,那它的股票就是在通膨環境中最好的投資。」
3.房地產:實體商品比現金更值錢
房地產向來是通膨投資的寵兒,因為在通膨的環境裡,商品比現金還要值錢。
「實體資產都是值得投資的對象,」Midtown Financial Group理財專家葛雷斯翁認為,在通膨的環境中現金價值不斷下滑,實體商品因此更具有保值效果。
因此房地產與原物料都是不錯的避險工具,葛雷斯翁舉例,因為建材的價格不斷高漲,那麼木材與鋼鐵就是不錯的通膨避險工具。
卡爾森則認為,以固定房貸利率買房也是股票之外,相當不錯的保值選項。
因為屋主可以用愈來愈不值錢的現金繳回房貸,而買來的房屋因為通膨的關係,價格反而有機會被推高。
4.黃金或是比特幣:價格不夠穩定
那麼黃金或是比特幣,可以作為通膨的避險工具嗎?卡爾森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黃金與比特幣的波動過大,要作為避險工具還不夠穩定。
一方面黃金的價格走勢,並未與通膨掛鉤,因此不適合作為通膨的避險工具。另一方面比特幣問世不過十年,並沒有足夠的歷史數據判斷它的通膨走勢。
「黃金與比特幣都是很糟糕的通膨避險工具,因為它們比通膨還要不穩定,」Manhattan Institute經濟學家史瓦格說,「這就像是為了滅鼠,反而把房子給燒了的做法。」
(資料來源:WSJ, Quartz, Market Watch, CNBC)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