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院3萬元 那是最好情況 身體都健健康康 沒什麼額外支出我父親長期昏迷中,插兩管吸氧氣,每個月平均要救護車送一次醫院,氣墊床要電費,不然會長褥瘡,糖尿病每天要測好幾次血糖也要錢,一天要清3次藥清理褥瘡的傷口要花錢,要喝好一點的安素要加錢........在鄉下地方的安養院,一個月平均要花我6萬元最慘的是在他昏迷前,他的所有存款跟房子幾千萬都被身邊的親戚騙光光了
1. 過去到現在看起來都是漲的,但過去到現在人口都是增加的未來您也確定人口減少的狀況下也是漲?2. 房東不租老人?所以未來都是老人的狀況下,房東就讓屋子空著?3. 有沒有錢住養老院,跟買不買房無關,不買房但有存錢有理財,老了會沒錢住養老院?買房其實跟買車一樣您有錢有需求就買沒錢有需求就租或計程車沒有什麼未來一定會漲的~想當初理專在黃金美金1800時說會漲到2,500,結果一堆人瘋買,後來就.........人民幣在4.8時說,未來第二強的貨幣、一帶一路、亞投行,會漲到6以上,後來就.....台積電在600元時,一堆人說台灣第一強,未來會漲到750以上,後來就.....以上可能有不少人都當過的韭菜用過去經驗判斷未來的漲跌,其實只是倖存者偏差如果未來的結果能用過去經驗判斷,那就沒這麼多黑天鵝了買的起有需求就買,住起來舒服,住起來安心,住起來爽但現在咬定未來一定會漲,還不快歐硬
租屋當然可以租一輩子,要看你的運氣!有沒有孩子都要為自己老年做準備,而不是全部都丟給孩子去想辦法!還有重點是你要有把握你孩子還要把握扛起一家的重擔,不然家人那麼多它要租多大的房子?三房?四房?當你孩子要租這些時你知道租金要多少嗎?完完全全無法認同的文章
不論自住or投資, 當然要買房三十年前 房子一間兩三百萬 很貴, 現在看起來, 便宜到爆炸現在房子一間一千五百萬 很貴, 三十年後看起來 很便宜我十年前買了間6百萬的房(現值約800), 當時感覺很貴, 現在覺得很便宜這十年租房的話, 錢沒了房子也不是自己的, 租金可能省下房貸繳的1/3而這十年房屋漲價也已接近1/3結論, 買十年房屋賣掉, 拿回的可能比繳的還多 (等於住了十年免錢的)租十年就啥都沒了當然如果你十年可以用省下的1/3賺回另外的2/3, 那就沒差了.
smaka12 wrote:人生必考題每個月的月(恕刪) 樓主的觀念可供大眾參考,這種人生規劃議題本身無對錯,僅依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和工作能力去做相對調整;我們人類的生命不夠長,不足以看到整個世紀的景氣循環,所以我們都以為房價只能漲,就像我們剛好在溫室效應的狀況下都以為氣溫只能年年上升,對地球來說環境的循環是有【冰河期】的。總而言之,依照自身的狀況去做規劃,能擁有資產當然是最好,不然就做好最靈活的資金和保險準備,因為人有時候很脆弱不確定下一刻繳不繳得出房租或是房貸。
smaka12 wrote:跟著親戚到台北大潤發工作那時候一個月薪資大約1.8W在支撐不到半年之後我就回到高雄工作了(恕刪) 1.8W 台北?仍謝謝分享.給年輕人看...男怕入錯行.一生去了了..這很重要!
這個文章很接地氣!一定要用力推文到臺北打拼,月薪1.6萬,這應該是三十年前的事情,很可能是四十年前的事情當年還是水電學徒的時候,每天500元,月休四天,一個月的薪資12,500元顯然這是一個人生的經驗談,很有價值,值得參考借鏡。目前自己也是租房這一派,循着你的三叔這個理念來走,租房自由度很高,相信自己的能力,絕對可以突破買房的天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