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per wrote:
同樣電動車題材,為何(恕刪)
有時候不漲就是不漲,光看數字就能做股票,每個人都能贏錢成為巴菲特..!!
很多股票是講本夢比的,有作夢行情存在,都還沒賺到錢,他就是漲給你看,因為他有夢,有作夢空間..
有人炒的地方,很多散戶資金就會急著往那裡鑽,該檔股票很自然地短時間之內就容易炒高..
話說現在資金已經前進元宇宙了,再炒一波~
但是何時會掉,何人會運氣不好,剛好接到最後一棒,只有天知道..!!
但ROE=稅後盈餘 / 股東權益,所謂的股東權益就是淨值,當你用台達電ROE18%比較高時,其實就是用淨值得出來的,結果你告訴我,我用淨值看,我用淨值用才能得到出真正的ROE,你的是得不出來ROE。
誰的程度比較好,其實一般網友也知道,逞口舌之快沒有什麼用的

通用基本投資觀念
基本投資觀念,散戶常犯的錯誤,投資心理學,投資心法
多去充實自己,這會比在討論區上抱怨有用,你運氣算是好,我很久沒有在01指導小散戶了,功力是時間累情出來的,網友們給你的評分也是對你的程度的一種肯定,當你分數還很低時,不要自覺天下無敵,當你覺得天下無敵,還不能在股市中賺錢,你注定成股市輸家。
很多投機股,題材股,小型股的股價都是市場決定出來的,如233元的長榮,417元的高端,13.75元的泰金寶,71元的美德醫,155元的杏國,518元的耀登,216元的恆大…等,如果對公司價值沒有研究,覺得市場就是對的,那最終最重傷的僅是自己,講白話一點,別人去吃屎,難道你也要跟著去吃屎,股市中有八成的輸家,這些就是市場,唯有一兩成的贏家,這些就是別人眼中的異類,贏家心裡就在想,單純用簡單的方式判斷就出來了,為啥市場一些輸家,輸家總是一付自以為天下無敵的很兇,很嗆,很會抱怨,很會崩潰,這也是為什麼贏家不喜歡出來指點這些輸家,每天光看他們在崩潰,抱怨就飽了。
1paper wrote:
我不但沒說我厲害,我(恕刪)
第一點:能被引用的文章的作者,代表功力跟文章必定經過一定的審核!不知道您的為何刻意引戰!
第二點:a大的個性風格在01大家都深深知道,也不是你簡單幾篇文就能帶風向的!
第三點:同為電動車產業,用同樣方式來評判,為什麼不能比較?每個人有自己評斷的標準,每種方式各有優缺!
第三點:文內的重點在於長投的時間與複利跟風險評估,邏輯完全正確!結果你用短期價差來反駁,這個落差比你的標題更為嚴重!
台達電同為電動車產業領域領先龍頭為何不能比?毛利率?文章正確指出市場的情況
股本大小?簡單來說就是資本大小,通常大者穩定風險低,小的容易漲跌容易上天堂與地獄來回!
買進的股價才是ROE的正確使用方式!

以目前已知前三季的數據看,鴻海今年的確有這潛力!
加上劉董前不久曾說過 "對於今年下半年展望是 非常樂觀",過去也宣示未來兩三年要逐年拉升鴻海毛利等
內部則是大力整頓,把不賺錢的單位逐步切割出去,只留下賺錢的單位 (這樣做若不能拉升毛利其實也蠻難的)
目前投資人若眼光關注在鴻海,該做的就是逐季檢視劉董過去宣示的目標是否在未來的兩三年裡逐一如期達成?!
包含近幾年炒得高調的電動車事業也是個待檢驗項目 (目前市場上仍抱著觀望的態度,畢竟這是一個長期的產品力/品質/後勤服務綜合的競賽),以目前劉董喊出的 C 級距車,宣稱 0-100km/hr 加速 3.8秒,續航力 700km,預計 2023 年上市,售價 100 萬元以下,如此夢幻的規格與條件,想問的是,車輛的耐用度是否與 Tesla Model 3 相當?
現在起到 2023年,應該很多人都很好奇鴻海這個電動車計畫是否真能如期/如質/如價的上市實現。
因此,是否投資鴻海基本上已經算是一個很簡單的投資題目,就像學校考試時採 open book 一樣,逐季檢視鴻海所呈現的成績單是否與劉董事長所宣稱的目標吻合即可!
不需要懷疑的是,劉先生接任鴻海董事長之後,每一個做為的背後目標都是要讓鴻海成為賺大錢的公司,一方面先達成郭先生當年對於鴻海股價重新站上 200元的宣示,再來就是鴻海是否再創顛峰的永續經營。
不長眼 wrote:
賺10元是配股+配息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