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比大大更早十多年進入股市, 約在1986年進入股市
一切的歷程 不多言 , 因歷程與樓主, 總的說是大同小異 , 所以心有戚戚焉
殺進殺出 大開財務槓桿 , 大賺的錢往往不及幾次的虧損而空無一物, 終致負債累累
至10多年前才改變操作思考, 買股票以長期投資為核心, 有多少閒資金買多少股票 , 不影響日常生計 ,也不使信用擴張資金 ,以投資股利為考量 , 飆漲跟差價是其次 ,,,,也許是現今所謂的存股?
10多年來股市漲跌, 約三個月為週期檢視持股需否調整 , 一年買賣不超過5次
只有在需要較大筆資金(如購車)時才賣些股子股孫
至今已沒將每個月薪水多的閒置資金投入了 , 每個月多餘的錢都拿來努力花用(創造經濟流動吧?)
因每年發的股利就可以再投入 , 雖然繳了很多健保補充費 但心裡總是愉快地對待股市
不知不覺股市集保帳戶裡的股票股子股孫越來越多 , 股票金融帳戶的金額數字也慢慢膨脹
也許樓主的經歷 , 可以給一些急於短期獲利 , 欲想短時間內可以衣食無缺一輩子的投資人經驗上的警訊傳承
內文搜尋

X